品安徽美食
用舌尖攜手旅行
嘗百城千味
用味蕾感受文化
今天就帶你繼續探尋歙縣十大招牌美食
熱愛生活的你 趕緊收藏

太白魚頭
即魚頭炖豆腐,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尤其在寒冷的時節,砂鍋裡放精選的魚頭,六月黃老豆腐,慢火炖制而成,鍋蓋掀開時,熱氣和香味齊飛,味道鮮美。
品嘗點:歙縣披雲山莊
石鍋臭鳜魚
對鮮鳜魚進行腌制加工,并用石鍋烹制。因腌制好的鳜魚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雖然聞着有種鹽鹵臭味,但吃起來味道特别香,成為徽州人特别鐘情的一道佳肴。
深渡毛豆腐
即豆腐上長毛的豆腐,又稱黴豆腐。豆腐制好後,要趁鮮按長4厘米大小的标準切成小方塊,置于陰涼幹燥處讓其發酵。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傳統的烹饪方法是将毛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發黃,再加入調味品燒燴,香氣溢出後塗上一層辣醬。
品嘗點:歙縣披雲山莊、歙州府.徽州宴
深渡包袱餃
即如同“包袱”形狀的餃子。深渡是徽州歙縣的一個古渡口,由浙江方向出入徽州的客商大多經此渡口,明清時期徽州的客商行商時多背包袱,故衍生出深渡包袱餃。包袱餃的餡料,大多由瘦豬肉、豆腐、香菇、韭菜混合而成,烹饪手法多樣化,可以煎、可以煮,吃上一口鮮香十足,令人百吃不厭。
品嘗點:歙縣披雲山莊、歙縣龍鳳徽菜樓(古城店)
問政貢筍
《安徽通志》記載:“筍出徽州六邑,以問政山者味尤佳”。《歙縣志》中說“春筍以問政山者為冠。”此筍箨紅肉白,落地即碎;手指掐捏,即能溢水;煮于鍋中,清香四溢;食于口中,鮮美無比,在曆史中有“問政山筍甲天下”之說,以至于後來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此筍贊不絕口,曆來被作為面聖的貢品。歙縣人在燒制問政貢筍時,一般加入火腿燒焖。筍經燒焖後則入味透、質脆嫩,有火腿的芳香。
品嘗點:歙縣披雲山莊、歙縣貢筍山莊、歙縣龍鳳徽菜樓(古城店)
長陔三寶
俗話說:“長陔有三寶,火腿、筍幹、 豆腐角,吃了不夠還來讨!”最正統的長陔三寶,用的是長陔山裡鮮嫩肉厚的谷雨筍幹,農家一家一戶收來的“百家火腿”,還有飽滿豐厚的長陔豆腐角一起炖成,筍幹和豆腐角吸飽了火腿的鮮味,又減輕了一分鹹膩,味道交相輝映。
品嘗點:曹家歙縣店、歙縣宰相故裡店、歙州府.徽州宴
蒸山裡土火腿
此菜五花帶排骨,用鹽腌等自然腌出血水,在循環幾次,把缸底的肉翻上來。在拿出晾曬好,就可切片置碗裡,放在煮飯的大鍋内蒸。
品嘗點:曹家歙縣店
“一畝”黑豬紅燒肉
選用皖南土種黑豬,經過一年半的有機飼養,用大鐵鍋柴火竈烹饪,肉質鮮美,口感酥嫩,健康養生。
品嘗點:歙縣一畝山莊
石頭粿
這種粿子是用石頭壓扁的,故名“石頭粿”。石頭粿最常見的有黃豆肉丁、筍丁、羊角丁、韭菜、南瓜等,餡料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緊,用木碾推擀成圓餅形狀,然後放在平鍋中炕烙,每個餅子上放置一塊石頭壓着,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均勻地傳熱,以使餡料熟透,邊炕邊按動石頭,促使内部油脂滲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開後香氣撲鼻,滋潤味美。
品嘗點:歙縣老虎竈、歙縣張記石頭粿
歙南苞蘆粿
苞蘆粿是徽州山區傳統的主食,因其色澤鮮黃、口味淳厚、裹腹耐饑而出名。苞蘆粿香氣四溢時起鍋,沾上辣椒醬,咬一口餘香悠悠。如今成了走俏的旅遊食品,徽州苞蘆粿2016年被安徽省旅遊局評選為第一批金牌旅遊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