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悄悄到來,路邊辛辣熱,生牡蛎、大攤位又熱,每天晚上都吸引着大批人來吃。随着溫度的升高,此時防腐劑,清新劑和其他食品添加劑派上用場。新黃河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網上有各種食品添加劑,着色、保鮮、改善口感......功能不一,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店鋪賣的食品添加劑沒有明确的劑量标準,公衆擔心日用食品的安全性。對此,有專家指出,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明确的規定,如果嚴格按照标準使用更安全,也應打擊違法使用者。

(小)食品添加劑大受歡迎,許多"風險型"添加劑使用規範不明确
5月21日,新黃河記者在淘寶搜尋"食品添加劑"時,立即彈出大量商品。其中,銷量最高的"甜甜素""山梨酸鉀""高彈跳"等食品添加劑月銷量已突破千分。根據其評論部分的回報,這些産品中有一些被添加到奶茶中以提高甜度,有些是從鹵化雞爪中去除防腐的,有些是用來制作肉丸以增加彈性。
除了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外,香味增強劑也很受歡迎。新黃河記者注意到,不少商家銷售"香味粉"、"貝殼粉"、"皇家米粉"等添加劑,并打中了"回頭客明顯"、"用它就能開分店"等字眼。一位賣"貝殼香粉"的賣家告訴新黃河記者,購買的大多是路邊燒烤攤主,"如果肉有一點味道,但不是完全不好,用這種貝殼香粉就能嘗到味道,掩蓋氣味。"
在逛店過程中,新黃河記者注意到幾種"風險大"較大的食品添加劑。
早在2014年7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就釋出了相關公告,明确禁止在膨頭、膨化食品(油炸面條糊、挂面糊、包裹粉、油炸粉、油炸粉除外)等面條中添加硫酸鉀(明礬鉀)和硫酸铵(明礬)。
如今,硫酸鋁硫酸鉀的大麻袋通常在網上商店出售,但僅在特定産品的詳細資訊頁面上标記,這意味着"最常用于生産面包,面條,膨化食品等"。也很難判斷買家在購買汕頭這樣的産品後是否會添加。詳細資訊頁面上有足夠的空間告訴買家如何使用這種"食品級"硫酸鉀來為您的腳起泡并去除腳氣和汗水。
此外,脫氫乙酸鈉(脫氫乙酸鈉)具有防腐作用,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有明确的使用範圍和用量,不同的食品添加規則也不同。但是,在一些食品原料店的詳情頁面上,僅描述了多種用途的成分和優點,而沒有标明禁止的食品範圍和用途規格。
(小)食品添加劑需要适量使用,專家:其安全性在于使用标準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食品添加劑目前有23大類,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劑、抗打結劑、消泡劑、營養增強劑、防腐劑等,對食品的口感、外觀、貯存作用較大。然而,2005年的化學染料"蘇丹紅"事件和2006年龍口粉絲的"挂白塊"事件,都引發了一些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
2020年3月,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哈爾濱商業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張守文表示,食品添加劑安全的關鍵是是否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安全标準》(GB2760)。"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高恐慌是沒有必要的,隻要按照GB2760的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就有保障。
山東全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希文也表示,商家應嚴格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标準使用。"我國目前有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食品加工商應嚴格遵循相關規範。此外,消費者還應到清潔、衛生的地方購買食品,不合規的食品消費會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黃希文表示,因非法使用添加劑而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食品生産經營者,如果情節嚴重,也将被追究刑事責任。
新黃河客戶記者:孟天宇
實習生: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