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胡紅濤博士(左)于6月9日在萊豐縣翔溝村指導風頭蔣培管技術。照片寄給湘輝
風頭姜是湖北省恩施縣萊豐縣獨有的地理标志保護産品,以其鳳凰的外觀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曆史。萊豐地處龍鳳盆地,水流而過,氣候溫暖,富含硒黃褐色的砂土造就了風頭姜無肋酥脆、美味多汁、營養豐富的特點。
沿着廬江漂流,伴随着竹排的洞閣,風頭姜的名聲傳遍了武漢、長沙和長三角,成為載入農業教材的寶貴品種,袁隆平院士曾親自為風頭生姜題詞。來風姜農世代代種植生姜,因為生姜要變得富有。近年來,湖北來豐縣發揮豐頭姜品牌優勢,風頭生姜在幫助農民脫貧緻富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一萬戶人家種植一英畝土地
曆下小,到處都是河流。到豐縣綠水鎮周家灣村大灣,青油鳳頭姜已經長成長,農生姜的毛發正在山脊之間除草。
據奉賢縣記載,來風頭姜其姜柄如手指、尖端鮮紅色、微紫色、塊莖雪白。新鮮姜排骨酥脆,富含硒多汁,辛辣适中,美味可口。
在當地農民眼中,風頭生姜一直是财富的寶藏。每年3月播種的風頭生姜,6月中旬~11月均可收獲,一畝土地可生産姜4000斤以上,畝産值約1萬元。由于種植時間短,産值可觀,風頭姜深受當地各年齡段農民的青睐。"在這裡,一英畝的生姜土地可以生産一個'百萬戶'。"生姜種植者王玉祥說。
萊豐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一直是鄂、湘、禹、福建三省交界地區的傳統物資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據當地農業部門介紹,全縣每年約40%的生姜銷往鹭江、恩施、利川等地,約20%的老姜銷往湖南、重慶,以及宜昌、四川達州等地。
中秋節前後,風頭姜集中大量挂牌。不僅出口,當地姜農還被邀請到田間"姜師傅",到湖南、貴州、重慶等地傳播生姜栽培技術和加工方法。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産業的發展,早在1998年,生姜就被列入發展規劃,成為縣農業産業發展的支柱。2000年前,風頭生姜種植面積一度接近5萬畝,達到曆史最高水準。
2007年,"來鳳頭姜"被原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地理标志保護産品,香峰鎮、綠水鎮、洪水鄉、白富士鎮、大河鎮、古師鄉、三湖鄉、格樂車鄉等8個鄉鎮都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在綠水鎮祥溝村,生姜種植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近一半。
"鳳頭"翅膀驅動強勁
風頭姜有三大銷售管道。一、縣風頭食品公司"訂單采購"部分;綠水鎮祥溝村分店書李士林與20多家外商聯系電話。他表示,風頭生姜對外省生市場比重的依賴是影響價格的一大因素,是以建立穩定、規範、暢通的出口管道是鞏固和擴大生姜根種植基地。
豐頭食品公司是縣内最大的風頭生姜生産加工企業,成立于1998年,原是萊豐縣農業局下屬的經濟實體。2002年底,風頭食品公司實作了私有化。
為了開拓山外市場,公司總經理田彥福嘗到了苦澀。"鳳頭"牌壞姜出來了,他把産品帶到武漢樂福苑酒店推廣,酒店老闆拒絕了:生姜産品從來都沒用過隻當調味料,哪些可以放在桌上當菜吃嗎?吃"閉門湯"田鹽府依然堅持挨家挨戶推廣,最後讓"鳳凰姜"擺上了樂福園大酒店的餐桌。田彥福曾六次通路武漢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合作。豐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西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國立大學合作,成功開發了速溶姜湯、姜糖、姜茶等高附加值新産品。
風頭姜作為萊豐縣特色産業之一,核心示範基地的建設對于促進規範化種植、提高農産品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技術、新産品開發與應用,豐富的産品品種,能給特色産業帶來新的活力。"豐豐縣風頭江食品公司負責人田彥福說。
随着生姜加工技術的不斷成熟,風頭食品公司已開發出五大類56個系列的産品。豐頭食品公司現已發展成為恩施州農業重點龍頭企業。
"湖北省名菜""湖北老菜""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産品"......随着鳳頭姜的年複一年收集各種口碑,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地龍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産品"鳳頭姜""鳳頭姜湯",先後被評為"湖北名牌産品""中國著名硒産品"。"柴江剛上市的時候,每年在田間的收購價格都高達10元一斤,而老姜的收購價格在2.5元左右。田彥福介紹,在"農戶與種植者、合作社與加工企業"的模式下,風頭生姜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緻富的支柱産業。
"江山"成為一座富饒的山
綠水鎮周家灣村,與萊豐縣大部分地區,人多用地少,人均耕地面積隻有0.5畝。現年57歲的張家是村裡的一個貧困家庭,過去依靠一英畝以上的薄田,無力支付妻子的醫療費用和兩個孩子的學費,2019年在村幹部的幫助下種植了2.7英畝的生姜,直到年底才脫貧。
"産品加工,生姜品質是根本。此前因為姜瘟,公司自身的核心基地規模隻有200畝左右。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情況即将好轉。"田彥福說。
田炎夫說,姜瘟,又稱姜瘀傷病,因其發病迅速,死亡率高,沒有有效的防治手段,農民稱之為姜瘟疫。多年來,生姜瘀傷在即将到來的鳳凰中很常見。如果農田上有殘留的病菌,就很難消除,如果來年繼續原地種植生姜,輕産量減半,嚴重幾乎失收。
從2018年開始,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将在香峰鎮、竹壩村、大河鎮馬家壩村等4個村開展生姜脫毒示範點建設。通過土壤消毒和生物農藥防控技術,到了收獲季節,畝産量達到近5000公斤。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專家胡洪濤表示,每畝風頭姜的防控成本将達到1500元,到第三年生物防治成本将降低近一半。據估計,生姜紫绀的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發病率控制在5%以内。
周家灣村黨委支部書記田茂新算了一筆賬,按每畝産值1萬元計算,明年除去生姜農戶2000元的種植費和1500元的防治費用,仍可增加6500元的收入。與水稻輪作相比,效益大大增加。
萊豐縣政府及時跟進,向接受土壤修複的生姜農民發放了1000元補貼。奉賢縣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項目,全力支援風頭生姜産業改制。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一口氣安排了近百次技術教育訓練,為豐農村産業振興奠定了基礎。"生産是有保證的,我們已經準備好做大事了。
湖北豐頭食品有限公司是萊豐縣生姜加工的龍頭企業。針對市場需求,公司今年開發了硒姜、姜醬、月姜等五個品種,并投入數百萬美元建設标準化鳳凰姜種植基地。"美麗的鳳凰姜,火燒鳳凰姜,它是神奇的鳳凰給土耳其家庭的吉祥。風頭食品公司總經理田彥福忍不住哼着久違的《風頭姜之歌》,眼中充滿了向往。
"風頭生姜市場前景廣闊,企業要擴大産能,惠及更多農民,就必須保證加工原料的供應。未來幾年,本土企業将擁抱發展,發展深加工,延伸産業鍊,進一步推進"來豐姜"區域公有品牌建設,做大做強風頭生姜産業,讓豐的"江山"成為當地農民脫貧緻富的"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