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冠疫情爆發時,喜歡一起吃筷子的中國人開始反思,再次把"分餐制"放在了讨論的上。6月12日,漢陽區舉辦"愛心共享餐,健康同行"宣傳推廣活動。
活動上播出的"合餐"卡通宣傳片,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共鳴。企業代表、學生代表、家庭代表發出了"分餐"倡議。

"全國抗疫最美家庭",漢陽區行政執法局周頭市管院從業人員崔武新表示,餐食系統容易帶來疾病傳播,為了自身和其他健康,嚴格"晚餐客人、家庭聚餐、工作餐"等就餐環境"出入證",積極推進"共享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動。
有人做了一個口紅實驗:讓八個人在沒有公共筷子的情況下吃飯,其中一個人塗了口紅。飯後,測試顯示每個人的筷子上都有口紅。由此可見,不吃東西确實是傳染病傳播的重要途徑。
文明餐飲從一開始的共享餐制度,共享餐制度也應該從孩子的教育開始,鐘家村寄宿學校五年級學生代表徐玉戈談到了使用公筷子,感覺相當深刻。她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前她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公筷子,這也讓她學會了了解"分餐制度"的一個"機會",最初還是老奶奶教她用公筷子公勺子,現在她已經在家和家長都開始練習了。
推廣的分餐制,目前正從公筷公勺開始。送餐服務會增加餐廳的成本,有些特色菜不宜分割。幾位餐飲業負責人表示,廚師或服務員劃分飯菜的方式勢必會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成本,但為了安全食用,這些都是值得的。樂福苑飯店營業代表、負責人劉旺明告訴記者,每天殺竊和使用公筷将增加食客對餐飲企業的信任度,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口碑卻無法花錢。
新冠肺炎的爆發,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起吃飯的健康風險,疫情也成為推廣共享餐制度、提升"舌尖文明"的契機。漢陽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健表示,随着戰争的結果,他将率先在漢陽區推廣共享餐制度,堅決打響"舌尖上的流行病戰争"。(武漢釋出熊志記者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