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指南10月18日,(記者張妮)整潔的庭院,獨特的農舍,别緻的花田......走進導遊縣,讓村子連綿兩個村落,仿佛走進了一幅自然的畫面,讓人忘卻。這個位于黃河岸邊的小村莊由于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在旅遊業等領域引起了轟動。

美中二連村,中國新聞網記者張妮
第二連村屬指南縣村,全村共有2個社團,140戶,587人,由漢族、回族、藏族等民族組成。
由于位于黃河濕地公園内,村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交通便利,也為村内蓬勃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
記者在現場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二村依托黃河淺灘濕地資源,豐富的農耕文化,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大規模種植醫藥、大麗花、時令花卉,種植辣椒、蕃茄、茄子等露天蔬菜30餘畝,種植20畝金菊,打造5農舍, 3個精品住宅。
此外,該村還通過舉辦鄉村旅遊推廣和農産品采摘文化節、鄉村旅遊烹饪大賽、農民鍋評比大賽等活動,突出黃河上遊優質發展成果,努力提高特色農産品知名度,打造鄉村旅遊文化新亮點。
第二連村景觀 中國新聞網記者 張妮
作為村二監會長的李勝蓮對村裡的變化印象深刻。
李勝蓮,西甯市渝中區人,嫁給二連村。前幾年,李勝蓮一直在創業,制作和銷售鍋碗瓢盆是她的主要業務。但今年早些時候,她當選為村監會長,開始專注于村的管理。雖然她上任不到一年,但她見證了村莊的發展和變化。
"現在村民做農家、住戶、旅遊經濟,收入增加很多,去年做農家戶一個家庭的淨收入達到了3萬元,在我們這裡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水準。"李勝蓮告訴記者。
據李勝蓮介紹,通常,每年5月到7月是碧蓮村旅遊旺季,遊客參觀的絡繹不絕。過去,村裡很多年輕人因為發展制約而選擇外出打工,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到家鄉,在農舍和家中工作。
"因為你看到了未來。"李勝蓮說。
第二連村老人舉行濃陽宴會 新華社記者 張妮
自然資源是村裡的寶貴财富,為了維護村的自然環境,第二村沒有少下功夫。
近年來,全村成立了志願服務隊,設立了黨員示範哨所,組織群衆拆除了8037米的斷牆、32個豬圈、63個幹廁、18個谷倉,有效改善了村容,使當地人民在農業生産和日常生活中都開始自覺保護生态環境。
除了大力發展旅遊業外,該村還成立了全縣首個農村集體共享經濟合作社。全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和發展,通過發展合作社、組織村民外出勞經、增加農民财産性收入,確定群衆收入持續增加,到2020年全村人均淨收入達到13466元。
現在,村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這也讓李勝蓮感到幸福。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裡,有很多她為這個村莊精心拍攝的視訊,她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黃河岸邊美麗的村莊。(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