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客戶|記者 李孟軒 記者 陳煥煥
剝離、稱量、上緩沖液、振蕩...10月21日上午,在苗族自治縣李瓊中綜合農産品檢驗檢測中心的實驗室裡,檢查員鄧昌義正忙着對一批瓊中青橙狀水果進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又是瓊的綠色橙子成熟芬芳的一年,這些天,該縣主要的瓊的綠色和橙色基地已經收到了樣品水果。鄧昌毅表示,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目前,中心除了緊急完成水果檢測農渣檢測外,還将不時與瓊中農業技術中心到種植基地進行随機抽樣,凡水果達标或農殘渣超标時, 将不允許上市出售。
不過,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明明從瓊中綠色橙子正式挂牌出售已有一段時間,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李鬼"。
"許多不擇手段的貿易商抓住'瓊綠橙'的品牌效應,從其他地方購買綠橙,欺騙消費者謊稱是正宗的'瓊中綠橙',以獲得不正當利益。瓊中綠色橙子協會辦公室主任于春傑介紹,為了保護"瓊中綠橙"品牌,瓊中今年在原有"瓊中綠橙痕碼"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個功能,即——
完善原材料、生産、加工和銷售節點等可追溯資訊,消費者可以知道誰采摘、誰清洗、誰選擇水果等資訊,精細到每個盒子、每個操作過程和每個操作人員;新增品質問題報告功能,如果消費者收到問題果實,可直接掃描代碼上報,綠橙協會将有專人負責賠償;新的可追溯資訊監管系統,通過背景可以看到可追溯碼在全國範圍内的分布情況,包括多次掃碼、掃一掃何地等,有助于更好地規範産品的流通和銷售。
"通過大資料管理,我們相當于讓每一個綠橙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推動瓊綠橙産業向可追溯性和資訊化轉型更新。餘春傑介紹,全縣共有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種植瓊中綠橙,種植面積約16000畝,今年總産量預計達到1100萬斤左右。
值班主任:于偉輝
校對:謝凱
責任編輯:曾偉輝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