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稻谷托市收購力度左右市場走勢

10月23日,安徽省啟動了2021年中後期大米市場收購計劃,這将提振大米市場持續疲軟,也預示着市場底部階段的形成。那麼,下一步水稻市場趨勢将如何發展,種植者、幹燥廠和大米企業何時會如何選擇呢?

一、大米供應側情況

1、2020年大米市場供應量同比大幅增加

2020年下半年,随着大米市場持續上漲,企業采購活躍高位,政策大米成交量達到1723萬噸,同比增長460多萬噸,創曆史新高。2020年稻米總産量增加220多萬噸,而土城的收購量僅為610萬噸,同比減少1670多萬噸。政策性大米周轉量增加,大米産量增加,購置城市同比減少,導緻大米市場供應量同比增長超過2300萬噸。

稻谷托市收購力度左右市場走勢

2、2021年大米進口量大幅增加

根據海關總署的資料,中國9月進口大米38萬噸,同比增長138.5%,1-9月進口356萬噸,同比增長113.6%。2020年全年進口總量為291萬噸。

從稅前價格來看,今年大米進口成本明顯低于去年同期,1-9月同比下降20%至2949元/噸,月度水準除7月小幅增幅外,其餘月份均有明顯下降。

稻谷托市收購力度左右市場走勢

資料來源:海關資料,中國糧食網地圖

3、2021年初大米市場供應量同比略有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我國早稻種植面積為473.4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4%,總産量為2802萬噸,增加72.3萬噸,增幅為2.7%。

今年早稻産量比上年增加72.3萬噸,加上未能啟動對城市的收購(上年約40萬噸),相當于比上年增加了40萬噸的供應量,是以早稻供應量同比增長了110萬噸。

二、政策導向

目前,我國糧食收購已形成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導,政策性收購為補充的新格局,糧食價格逐漸回歸市場導向,優質高價糧食集儲機制逐漸形成。

國家糧料儲備局表示,在今年秋季糧食征集期間,大部分地區開工大米最低購收價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不排除個别主要生産城市和縣由于體積大、距離遠等因素,有可能開始小範圍收購城市。

從目前來看,收購城市仍然是保障農民糧食收入、保證糧食穩定生産、增産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國内外糧食市場複雜形勢下,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市場化改革、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堅持健全大米、小麥最低購買價格政策,穩定糧農信心,堅定不移地堅持農民"糧銷底線"。

10月23日,國家糧料儲備局釋出《關于開通2021年安徽省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實施方案的通知》,預示着安徽省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格正式啟動采購。

三、影響2021/22年大米市場走勢的幾個主要因素

1、前一年庫存消化緩慢

例如,在湖北省,稻米庫存仍然很高。根據湖北省糧油市場監測資料,截至9月底,湖北省大米商業庫存為191萬噸,環比下降67萬噸,2018-2020年分别增加48.3萬噸、61萬噸和60萬噸。一些儲存條件較好的大型企業,為了保持開工率,将大米加工轉為大米保鮮。2018-2020年,企業大米商業庫存分别增加了50萬噸,分别增加了12.1萬噸、11.2萬噸和7.6萬噸。

2、新糧食收成近在眼前

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呈現下降波動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0年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将達到3008萬公頃,比去年同期增加38.65萬公頃,或1.3%。從産量來看,由于我國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單一水稻産量持續上升,水稻總産量基本不是由于種植面積下降而降幅過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0年中國稻米産量将達到2.12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25萬噸,即1.1%。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首席農藝師、司長曾燕德20日表示,2021年糧食産量将創曆史新高,連續七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3、國内外大米價格差異仍然較大,大米進口勢頭不減

據國家糧油資訊中心監測,目前廣東早稻批發價3800元/噸,越南5%壓榨率的大米對香港稅價3240元/噸,國内外價差560元/噸027元/噸,國内外價差773元/噸, 進口泰國、越南大米的傳播優勢基本上是500~800元/噸,而進口巴基斯、印度等國的大米仍能保持1000元/噸的傳播優勢。

4、收購規模城市要對大米後市場的影響

10月23日,安徽省啟動了2021年中後期大米市場收購計劃,這标志着近期備受關注的收購政策終于落地,這一消息無疑給了大米市場持續疲軟提振信心,也給現階段的大米市場形成底部支撐, 大米市場短期也将呈現企穩迹象,但目前沒有明顯的反彈态勢。

衆所周知,國家信托城市收購政策規定,收購籼稻産區To市的截止日期為次年1月31日,籼稻産區To市的收購截止日期為次年2月28日。我國2022年傳統節日春節是2月1日,按照傳統習俗,農村居民必須提前半個月購買新年貨,而春節到15月份主要是來訪親,這樣我們基本上可以計算出城市收購的有效時間,也排除了因下雨天氣等因素影響正常采集的入庫時間工作。

而今年的種植成本同比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價格差距過大,種植者普遍後悔銷售心理,一直幹好進入糧倉,在銷售價格沒有明顯上漲,種植者銷售意向低。

此外,由于國家存儲安全和監管管理等因素,今年的老舊、舊、危險倉庫等倉儲方式租賃民營企業倉庫收購,都被排除在收購點之外,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内,能否達到多少收購量很難說,而目前籼稻的其他生産區域和東北籼稻的主要生産區域, 目前還不清楚是否要開始收購城市和起點。

四、綜合分析和建議

綜合去年大米加工企業的原糧庫存、新糧市場供應和進口大米等因素,如果沒有大規模啟動收購城市,或者适當延長收購時間,收購城市未達到一定數量的情況,大米市場趨于穩定隻是暫時的, 春節過後會有一個觸底過程。是以,建議:

1、大糧農要積極出售,規避風險

根據目前水稻購銷情況,市收購之初,首先對廣大種植者來說是一大好處,至少不要擔心食品銷售困難或銷售價格過低帶來虧損,建議大型種植者盡量抓住機會及時出售, 以免市場再次出現疲軟狀态後停止市場。

2、看好在吊包上為安

庫存幹燥廠家和預購點,如能以優惠的價格出售,應及時銷售,如前一部分成本高于糧食的采購價格不及時銷售,則适當分割部分低成本部分糧食及時銷售,不能以優惠的價格出售高成本部分機器銷售, 分散風險。

3、前車體驗,不要重蹈覆轍

鑒于目前大米市場依然疲軟,采購主體繼續持觀望态度,建議大米加工企業或清點庫存,盡量保證日下訂單加工所需的糧食能夠,随着市場對銷售訂單的配合,大米市場情況不明朗穩定,才進行大規模庫存建設。

(以上市場分析部分是個人觀點,建議部分僅供參考,沒有單向投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