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乒乓外交之路是怎樣鋪成的

新華社日本名古屋4月30日電 題:乒乓外交之路是怎樣鋪成的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楊汀 姜俏梅

看着50年前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他們的照片,小田悠祐感慨萬千:“照片上大部分人都去世了,當年訪華的日本四人組,隻剩下我一個了。”

照片拍攝時間是1971年1月29日。小田悠祐身穿淺色西裝,站在前排最左邊,當時他隻有25歲,是日本乒協主席後藤鉀二的秘書。前排七個人,站在最中間的,就是同時兼任亞乒聯主席的後藤鉀二,他的右邊是周總理,左邊是當時的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郭沫若。四人組的另外兩個人,是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代表村岡久平和日本乒協理事森武,兩人分别站在周總理和郭沫若的旁邊。站在後排的,是中日友好協會和中國乒協的人員。

從這張黑白照片人員的站位,就可以看出後藤鉀二一行在北京受到的禮遇。也正是這次會見,鋪就了兩個多月後的乒乓外交之路。

4月17日在名古屋商工會議所參加乒乓外交50周年紀念研讨會前,已經75歲的小田悠祐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憶了跟随後藤鉀二訪華和參與中日會談的曆史時刻。

後藤鉀二訪華的目的,是為了邀請中國隊參加兩個月後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第31屆世乒賽。中國隊此前已經缺席了兩屆比賽,後藤鉀二之是以覺得有機會邀請到中國隊參賽,小田悠祐認為是他捕捉到了周總理在一次會見中發出的“積極信号”。

“後藤先生此前一直覺得中國隊不會參加的,但是轉折點發生在1970年10月,周總理在北京會見日中文化交流協會代表團時,告知以中島健藏為團長的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代表團:中日乒乓球友誼賽,可以采取中國方面邀請日本乒乓球隊來華進行的辦法。周總理還在會見中,特别談到了後藤先生,稱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并請中島先生回國後向後藤先生問好。”

“後藤先生其實以前從沒有見過周總理,但他曾經在1966年率團到北京參加過一次邀請賽,是以周總理肯定事先了解到了這些情況。”

後藤鉀二聽到中島健藏帶回來的消息後,就下定了決心邀請中國隊參賽。不過,當時中日尚未建交,後藤鉀二首先在日本國内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中國是國際乒聯成員,台灣當局卻占着亞乒聯的席位。根據國際乒聯的規則,要想成為亞乒聯成員,必須首先獲得國際乒聯的會員資格,是以台灣當局在亞乒聯的席位顯然是非法的。還有一點,就是自從1958年以來,中方一直要求日本遵守中日關系政治“三原則”,這是周總理在會見日本社會黨代表團時提出的。

“三原則”是針對當時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要求日本政府:一、不要敵視中國;二、不要制造“兩個中國”;三、不要阻撓中日關系向正常化方向發展。

小田悠祐說,後藤鉀二很清楚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難題:第一,将台灣當局在亞乒聯除名;第二,承認中日關系政治“三原則”。

“對于‘三原則’的問題,後藤先生去跟日本文部省商量,但遭到了主管部門的拒絕。不過,最終經過讨論,日本乒協認為‘三原則’是可以接受的,對于台灣問題,可以在1971年2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乒聯臨時會議上,由日本乒協提出議案,取消台灣當局的會員資格。”

于是,後藤鉀二一行四人開始了訪華行程,但談判進行得非常困難。根據《周恩來傳》的叙述,在後藤提出的作為兩國乒乓球協會會談基礎的文本中,明确寫有應當遵守“中日關系政治‘三原則’”。但會談時,中方代表卻堅持要把台灣問題寫入紀要,并主張“政治‘三原則’”的文字放在紀要第一條。這時中日關系還沒有正常化,日本國内情況也比較複雜,後藤感到為難。

“中方措辭強硬,但當時中日邦交沒有恢複,後藤先生擔任校長的愛知工業大學還必須接受文部省的資助,後藤先生無法公開反對日本政府的立場。”

在正式的談判之餘,雙方還有一些事務性的磋商,這些磋商并不需要雙方負責人出席,小田悠祐就在其中負責溝通,每天磋商後都向後藤鉀二進行彙報。到最後,雙方仍然無法就争議問題達成共識。

三、四輪談判過後,後藤鉀二已經覺得這次訪華的目的要落空了。就在他準備回國的前一天,中方突然提出了新的方案,成功避開了分歧點,雙方于是進行了一次新的磋商。

“後藤先生就覺得松了一口氣,感到驚訝又欣慰。”

其實,他們并不知道,是周總理在最關鍵時刻開了一次協調會。據《瞭望智庫》最近發表的一篇題為《1971年,“乒乓外交”背後的六個人》的文章

介紹,當時周總理要求“凡事要看實質,不要搞形式上的争論”。

小田悠祐說,他們完全不知道是因為周總理起了關鍵作用。“我們回到日本很久之後才知道,應該是中日建交後的事了。”

談判成功,就等簽約。那天晚上一身輕松的小田、森武和村岡就出去喝酒了,喝到一半,突然接到通知,周總理要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他們。

“我們趕緊回到房間洗臉換衣服,從北京飯店匆忙坐車到了人民大會堂。周總理和郭沫若先生早在大會堂等着我們了,他與後藤握手後,一直領着我們到了大會堂的天津廳。”

參加會見的,都是這些天在談判中互相激烈交鋒的人,進了大廳後,大家首先排隊照相,留下了那個珍貴的曆史瞬間。

在采訪中,小田悠祐有時會說,一些細節記不清楚了,但對于這次會見,他特别強調“印象如昨”。

“周總理稱贊了後藤先生的勇氣,聽到這些話大家都很高興。後藤先生給周總理回顧了雙方談判的過程,并表示,會馬上到新加坡的會議上,提議将台灣當局從亞乒聯除名。”

那次會見原計劃進行一個小時,結果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氣氛非常融洽。因為周總理和郭沫若早年都曾經在日本居住過,兩人都談起了一些日本的往事。小田悠祐記得,周總理提到了琵琶湖,郭沫若則提到了京都。令他最吃驚的,是周總理對乒乓球非常熟悉,代表團所有人對一個國家的總理這麼了解乒乓球,都感到很驚訝。

當然,他對周總理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偉人氣質。“當時就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穿着雖然樸素,但非常有品位,目光非常睿智,措辭嚴謹。周總理聽問題的時候,非常嚴肅,但目光炯炯,笑的時候卻非常放松,讓人覺得非常親近。”

會見的第二天,雙方在北京飯店簽署了會談紀要,郭沫若受周總理之托參加了簽字儀式。小田悠祐不知道的是,後藤鉀二并沒有感到輕松,簽字後,他們立刻啟程趕赴新加坡。不過,事情進行得并不順利,後藤鉀二在亞乒聯會議上提出提案後,遭到了一些會員的反對,他于是宣布辭去亞乒聯主席職務,并憤而退場。

“我也跟随他退出會場,回到房間,他對我們三個人說‘我現在至少實作了對周總理承諾的一半’。”因為他已經成功邀請到中國隊參加名古屋世乒賽。

後來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隊球員科恩和中國隊莊則棟的握手,成了那屆世乒賽最令人難忘的鏡頭,也最終促成了改變世界的乒乓外交。後藤鉀二在一年後突發心髒病去世,年僅65歲。

“後藤先生為這件事情一直感到非常欣慰,他原希望繼續為中日友好再做點什麼,至少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可惜去世太早了。”

後藤鉀二的女婿後藤淳後來繼承嶽父未竟事業,繼續為中日友好努力,小田悠祐也一直追随後藤淳,可惜後藤淳去年也過世了。小田悠祐曾先後20多次通路中國,目睹了中國50年來的巨大變化。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日本名古屋通過決議,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小田悠祐也見證了中國體育又一個重大曆史時刻。(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