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家分晉之九
等到子産去晉國,趙景子問他,說:“伯有還能做鬼嗎?”子産說:“能。人剛剛死去叫做魄,已經變成魄,陽氣叫做魂。生時衣食精美豐富魂魄就強有力,是以有現形的能力,一直達到神化。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不能善終,他們的魂魄還能附在别人身上,以大肆惑亂暴虐,何況伯有是我們先君穆公的後代,子良的孫子,子耳的兒子,敝邑的卿,執政已經三代了。鄭國雖然不強大,或者就像俗話所說的是‘小小的國家’,可是三代執掌政權,他使用東西很多,他在其中汲取精華也很多,他的家族又大,所憑借的勢力雄厚,可又不得善終,能夠做鬼,不也是應該的嗎?”
子皮的族人飲酒沒有節制,是以馬師氏和子皮氏的關系很壞。齊軍從燕國回去的那個月,罕朔殺了罕魋(tuí)。罕朔逃亡到晉國,韓宣子向子産詢問安排他什麼官職。子産說:“君王的寄居之臣,如果能容他逃避死罪,還敢選擇什麼官職?卿離開本國,随大夫的班位。有罪的人根據他的罪行降等,這是古代的制度。朔在敝邑的班位,是亞大夫。他的官職,是馬師。得罪逃亡,就随您安排了。能夠免他一死,所施的恩惠就很大了,又豈敢要求官職?”宣子由于子産答複恰當,讓他随下大夫的班位。
秋季,八月,衛襄公死了。晉國的大夫對範獻子說:“衛國事奉晉國恭敬親近,晉國不加禮遇,包庇它的叛亂者而占取它的土地,是以諸侯有了二心。《詩》說:‘鹡(jí)鸰(líng)在平原上,遇到急難兄弟互相救援。’又說:‘死喪是那麼可怕,兄弟要互相懷念。’兄弟不和睦,是以不相親善,何況遠方的人們,誰敢前來歸服?現在又對衛國的繼位之君不加禮遇,衛國必然背叛我們,這種做法是和諸侯絕交。”獻子把這些話告訴韓宣子。韓宣子很高興,派獻子去衛國吊唁,同時歸還戚地的土田給衛國。
昭公十六年,夏季,四月,鄭國的六卿為韓宣子在郊外餞行。韓宣子說:“請幾位大臣都賦詩一首,起也可以了解鄭國的意圖。”子齹(c)賦《野有蔓草》。韓宣子說:“孺子好啊!我有希望了。”子産賦鄭國的《羔裘》。韓宣子說:“起是不敢當的。”子太叔賦《褰(qin )裳》。韓宣子說:“有起在這裡,難道敢勞動您去事奉别人嗎?”子太叔拜謝。韓宣子說:“好啊,您說起了這個!要不是有這回事,能從始至終地友好下去嗎?”子遊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萚(tuò)兮》。韓宣子很高興,說:“鄭國差不多要強盛了吧!幾位大臣用國君的名義賞賜起,所賦的《詩》不出鄭國之外,都是表示友好的。幾位大臣都是傳了幾世的大夫,可以不再有所畏懼了。”韓宣子對他們都奉獻馬匹,而且賦了《我将》。子産拜謝,又讓其他五個卿也都拜謝,說:“您安定動亂,豈敢不拜謝恩德!”韓宣子用玉和馬作為禮物私下拜見子産,說:“您指令起舍棄那個玉環,這是賜給了我金玉良言而免我一死,豈敢不借此薄禮表示拜謝!”
魯昭公從晉國回到國内,子服昭伯對季平子說:“晉國的公室的地位恐怕将要降低了。國君年幼而力量微弱,六卿強大而奢侈驕傲,将要由此而成習慣。習慣而成自然,能夠不降低嗎?”季平子說:“你年輕,哪裡懂得國家大事?”
秋季,八月,晉昭公逝世。冬季,十月,季平子到晉國去參加昭公的喪禮。季平子說:“子服回的話還是可以相信的,子服氏有了好兒子了!”
昭公二十五年,夏季,魯國子太叔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遊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在黃父會見,這是為了商量安定王室。趙鞅指令諸侯的大夫向周敬王輸送糧食、準備戍守的将士,說:“明年将要送天子回去。”
子太叔進見趙簡子(趙鞅),趙簡子向他詢問揖讓、周旋的禮節。子太叔回答說:“這是儀,不是禮。”趙簡子說:“謹敢請問什麼叫禮?”子太叔回答說:“吉曾經聽到先大夫子産說:‘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百姓行動的依據。’天地的規範,百姓就加以效法,效法上天的英明,依據大地的本性,産生了上天的六氣,使用大地的五行。氣是五種味道,表現為五種顔色,顯示為五種聲音,過了頭就昏亂,百姓就失掉本性,是以制作了禮用來使它有所遵循:制定了六畜、五牲、三犧,以使五味有所遵循。制定九文、六采、五章,以使五色有所遵循。制定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使五聲有所遵循。制定君臣上下的關系,以效法大地的準則。制定夫婦内外的關系,以規範兩種事物。制定父子、兄弟、姑姊、甥舅、翁婿、連襟的關系,以象征上天的英明。制定政策政令、農工管理、行動措施,以随順四時。制定刑罰、牢獄讓百姓害怕,以模仿雷電的殺傷。制定溫和慈祥的措施,以效法上天的生長萬物。百姓有好惡、喜怒、哀樂,它們以六氣派生,是以要審慎地效法,适當地模仿,以制約六志。哀痛有哭泣,歡樂有歌舞,高興有施舍,憤怒有戰鬥。高興從愛好而來,憤怒從讨厭而來。是以要使行動審慎、使指令有信用,用禍福賞罰,來制約死生。生,是人們喜好的事情。死,是人們讨厭的事物。喜好的事物,是歡樂。讨厭的事物,是哀傷。歡樂不失于禮,就能協調天地的本性,是以能夠長久。’”趙簡子說:“禮的偉大達到極點!”子太叔回答說:“禮,是上下的綱紀,天地的準則,百姓所生存的依據,是以先王尊崇它,是以人們能夠從不同的天性經過自我修養改造或者直接達到禮的,就叫做完美無缺的人。它的偉大,不也是适宜的嗎?”趙簡子說:“我趙鞅啊,請求一輩子遵循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