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韓懸疑小說的影視化之路

來源:環球時報

本站記者陳尚文、特派記者陳揚

将優秀而流行的犯罪懸疑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是日本的一大傳統。例如,今年,日本作家Yasuf Nakayama的犯罪懸疑小說"安樂死醫生的遺産"被改編成電影,日本着名懸疑小說家橫山的"北極光"被改編成系列。至于犯罪懸疑小說是否應該改編成影視作品,日本網絡上會不時出現"不能拍的犯罪懸疑小說"的文章。電影之是以不能拍戲、分化,是因為将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會限制讀者的想象力,尤其是演員的演繹之後,讀者對小說主人公的認知會變得單一而僵化。不過,也有持不同意見的網友認為,影視作品對小說的細節有助于加深對原著小說的整體了解。

作為對小說日本影視作品的成功改編,我們不得不提到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橫田正石的小說《犬神家族》。在日本,這部犯罪懸疑小說被改編成僅次于《八墳》的影視作品,尤其是1976年版由日本著名導演川川幸雄執導的電影,在日本媒體上被稱為"日本電影的金字塔"。此外,遠野的《X嫌疑犯的獻身》《麒麟之翼》和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家佳苗等小說在被改編成影視劇後,也廣受好評。當然,也有一些犯罪懸疑小說的電影改編不是很成功。例如,2005年上映的《鳥之夏》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會長京志彥的暢銷推理小說,在電影上映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日本讀者批評說,這部電影沒有産生原作的本質,人物設定不合理, 劇情太過跳躍。

要說南韓人心中有懸疑經典,《殺人犯的記憶法則》是一部罕見的電影和原創小說共同成就的作品。這部電影于2017年上映,改編自南韓著名作家金英霞的同名小說,該小說自2014年7月以來已發行13萬冊,在電影上映前發行,此後在14.5萬冊的幫助下發行,這是原著小說首次在南韓暢銷書類中名列前茅, 繼2011年孔志勇的《熔爐》之後。這種現象在南韓被稱為"螢幕暢銷書"。"銀幕暢銷書"的現象給南韓出版界帶來了新的景觀,電影版權被出售的小說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近年來,随着南韓網絡的影響和工業市場規模的擴大,影視作品網絡的普及也成為熱點。2010年上映的南韓驚悚片《苔藓》改編自漫畫家阮泰浩的同名網絡漫畫,原版在2007年就創下了3600萬次點選量,獲得了"2007年大韓民國漫畫卓越獎"。為了将這部70章的漫畫搬上銀幕,導演康有樹甚至想把這部電影拍成南韓上下起伏的系列的第一部。從漫畫到電影,《與神同行》無疑是南韓的一種現象。這部由南韓漫畫家周浩賢創作的流行卡通片于2012年8月29日分三季完成。原著漫畫在南韓獲獎,改編自漫畫電影《與神同行:罪與罰》第一季,獲得第39屆清龍電影獎南韓最高票房獎。現在網絡已經結束,電影還在繼續,漫畫界還在琢磨劇情是否展現在電影中,去探索兩者之間的差別成為粉絲和粉絲的共同激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