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藏書家徐行可三代百年接力的故事打動人心,其孫女獲評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

作者:極目新聞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英、記者于佳毅

9月12日,來自湖北省圖書館的記者獲悉,在這兩天剛剛結束的湖北省首屆"最優社會科學"評選會上,偉大藏家徐興科的孫女、原湖北省圖書館副館長徐麗文,榮獲"最美社會科學人物"獎。活動現場,主持人講述了徐家三代人跨百年書的接力故事,活動同時直播,超過31萬網友線上觀看。

大藏書家徐行可三代百年接力的故事打動人心,其孫女獲評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

活動現場直播

許志永的數十萬冊圖書捐獻給全國

故事以著名的地理學名著《水記》開始,這是中國曆史地理學收藏的傑作,由著名學者楊守京及其弟子熊惠貞在清末編纂而成。

人們對這本書背後的關鍵人物知之甚少——楊守景的健忘之年,一位著名的紀錄片導演,收藏了大家的徐興科。楊守景死後,徐星可以盡力支援弟子熊會貞潔,不僅要求北京人把《水書筆記》宋遺、物品版畫等稀有版本抄回來,還要求自己學校調查古籍的心靈互相傾訴。幾十年的成本,疲憊,隻是為了建造這座地理紀念碑。抗日戰争期間,面對日軍強力繩索,徐星可以像百人一樣拒絕,紅子的心永遠要保護,隻有這樣"水疏浚"的驚人外表。

徐某收藏的書籍,實用第一,哪裡有需要,徐星總能慷慨幫忙,那麼他,就有了現代公共圖書館的開放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氏父子将全部古籍捐獻給國家。從此,許志永的10萬本書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星。

大藏書家徐行可三代百年接力的故事打動人心,其孫女獲評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

徐興科

改造後的一對黃鶴樓出自徐曉軒的明刻有《黃鶴樓收藏》

主持人的故事将帶您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武漢黃鶴樓重建前夕,設計師們絞盡腦汁地追尋黃赫的關系——前幾代人誰來過這裡?你還剩下多少好句子?修複名樓,能有權威的檢驗嗎?

接到設計院求助後,許興科五子、時任湖北省圖書館副館長的徐曉軒站了起來。在徐小軒的收藏中,徐曉軒找到了唯一的一本書《黃鶴樓收藏》。這是曆史上第一部專門收藏的黃赫衢詩的古籍,書中的詩歌從南朝一直到明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當時,這本孤零零的書在海中的出現,為黃鶴樓的重建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曆史證據。1985年,黃鶴樓成功重建,它充滿了美麗的詩意,廣受歡迎遊客。這本《黃鶴樓藏品》也成為湖北省圖書館的市政廳珍品。

在接過祖父和父親的接力棒後,許立文将書傳播給他,幫助他擺脫貧困。

一代又一代,付之火。21世紀,随着文化扶貧号角的吹響,掀起了一股文化熱浪,送書到鄉下、縣城大廈。當時在湖北省圖書館工作的徐立文,跋涉,将書送到鄉下半年,她說:"文化扶貧,圖書館就是位置,幹山,更談缺書養!"

她帶着文字,用資料分析,多次上報上級,為南軒圖書館提供建議,已經五次向南軒監管此事,南軒圖書館從無到有,順利完成。如今,南縣圖書館占地面積5012平方米,藏書30萬冊,年接待讀者超過10萬人。2019年,南縣拟退出貧困縣行列,同年9月,南縣被授予"文明示範縣"榮譽稱号。

大藏書家徐行可三代百年接力的故事打動人心,其孫女獲評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

徐立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