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翔梧:和鄧小平、王稼祥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同期,和蔣經國同班

作者:尋找紅色記憶

2007年12月,在隆冬節期間,時任洛陽市黨史研究室主任耿占雲、副主任吉鐵成和我們三人到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查閱20世紀20年代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李向軒、劉志敏的檔案。在檔案中,我們查閱并複制了整個495号目錄225号、檔案1317号(李向軒71頁)、2137号(劉志敏8頁),以及全部530号,目錄2中涉及兩者的一部分檔案(19頁),共98頁。

打開塵土飛揚的檔案,我們試圖恢複他們真實的人生軌迹,并從那一頁的珍貴記錄中讀出他們背後的故事。

留在蘇聯之前的經驗

李向軒,原名李鳳洲,1907年9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洛甯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8年考入洛甯縣進階中學,1921年考入洛陽河南省第四師範學校,1923年轉入開封河南省第一師範學校美術部(以下簡稱"省第一師")。

1924年初,李向軒等幾位進步學生發起創辦河南省青訓部,擔任河南省青訓部首任執行委員、出版官員。他參加的主要社會團體是"非基督教聯盟"、河南省全國人大推進會議,并擔任宣傳機關成員,1925年上海"五年"大屠殺後,李向璇參加了"河南省中華全國上海案例支援協會"的成立,并擔任"後備協會"文職機關和宣傳股負責人。 并為河南聲援"五年"運動做了大量的宣傳和宣傳工作。

1925年6月,從省第一師畢業後,李向玄移居北京,擔任當時國民黨北京執行部機關《國家新報》的編輯。同年9月,李向軒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0月,黨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劉志敏于1908年7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羅山縣一個破舊的小商戶。1926年,高中畢業前,她赴漢口參加宋慶齡創辦的國民黨女黨訓練班。1927年2月,朱慶榮、李慧濤被介紹到國民黨,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由國民黨漢口市委特别部,作為戰區農業運動的特工,在信陽縣農民協會從事農民運動的宣傳工作,同時,擔任共青團支部書記,秘密從事學生和婦女工作, 還給馮玉祥的政治部婦女宣傳隊做宣傳工作。武漢"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後,革命處于低潮。但是,劉曉波沒有在革命的道路上徘徊,而是變得更加政治決心。她冒着被殺的危險,繼續秘密執行黨組織交給她的任務。8月,劉志敏因破壞漢口黨組織被捕入獄,後來被黨組織救出。不久,他被湖北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

黨組織由選舉産生

莫斯科的中山大學,俄語稱為"中山中國勞工大學",由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Bu)創立,以紀念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旨在為中國革命培養人才。

李向玄于1925年11月25日填寫了《旅莫中國黨支部黨員問卷》,《孫大介紹是誰的》?俞淑德是河北省靜海人,1922年被李大昭介紹到中國共産黨,是國民黨選舉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是北京執行部青年部(學生部)的"大"委員。陸有玉,山東省諸城人,中共的密友,時任國民黨北京行政部候補執行委員,專門負責國民黨的日常工作,1927年與李大昭一起被軍閥張作鈞殺害。兩人都是時任國民黨北京行政部行政長官的李大昭同志的得力助手。李向玄在《國家新聞》任職期間,應該與兩人有過很多接觸。在《旅遊莫書》問卷21題21的"個人與組織"欄目中,他填寫了"個人與組織"欄目,其中包含一位朋友,并表示"前俄羅斯關系"是:朋友之間的關系。

據原中州大學附屬高中生介紹,1927年2月被河南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馬學子在《蘇旅記》一書中回憶說,1925年《雙十課》中,國民黨開封市黨部接到通知,派學生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任玉山區黨委書記的王如飛由國民黨北京行政部部長于淑德以特工的名義選舉産生,以確定共産黨人、共青團成員和國民黨左翼能夠當選。從河南派出的第一批九名學生,除了兩名左翼分子外,都是中國共産黨或共青團的成員。當時,騎士學生也被推薦,出于個人原因放棄,代之以楊說。最後,"中國大學附樓"3:塗慶軒(杜未璇,中共黨員)、張令華(國民黨左)、楊普智(國民黨左)、"省三師":韓玉波(即中共黨員韓紹祥)、于光(團員)、李向軒(團員);"開封二号"中1名:劉國章(後改名為劉少文,中國共産黨員),鄭州1名委員:李培澤(即李培芝,中國共産黨員,王如飛的情人)。一個人是未知的。據吳淑泉回憶,他也考入了莫斯科步兵學校,獲得資格并獲準錄取的前中山大學學生共有11人,其中一名河南李興儒。《河南紀念品1925》中,河南黨組織派學生到蘇聯留,其中名叫"李興梅",不知道是不是"李興儒"搞錯了?

孫耀文先生在《風雨五年——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始與終》一書中說,"在北方,留學生的選拔實際上落在了李大昭上司的中國共産黨北區委員會的肩上。但是,選舉過程也是以中國共産黨兩黨的名義進行的。"當時屬于中國共産黨北區委的北方省委,也派了一批年輕人到上海集中精力,再到蘇聯學習。于書功回憶說,"1925年秋天,中共中央執行部在北京,丁玉軒和于淑德(共産黨員)挺身而出,在北京南江沿岸歐美學生會召開會議,宣布成員玉素40人,當場出具了前往上海的30元現在。"

據了解,1925年北方省學生的選舉名義上是由國民黨進行的,實際上是由中國共産黨北區委員會及其上司的省級黨組織進行的。

當劉志敏去蘇聯學習時,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然背叛革命。7月,汪精衛等被控制的武漢國民黨中央召開"共産黨"會議,徹底背叛了孫中山的共産主義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綱領,對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進行了大規模逮捕、屠殺。為了儲存革命力量,培養革命幹部,中共湖北省委決定派一批黨員到蘇聯學習。劉志敏就是其中之一。

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

李向玄就這樣來到蘇聯,目的就是"學革命理論,受集團訓練"。

李于1925年11月23日抵達莫斯科伏爾洪卡街16号的中山大學。吳秀泉和他一起乘同一條船到達。"我們進入學校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學校從業人員和老師與我們每個人交談,互相詢問他們的名字,原籍地,家庭構成,教育,教育和經驗,我們讀什麼書,我們參加了什麼革命活動,等等,"吳回憶道。...然後開始上課并發放學生證。"李向軒被配置設定到4年級,學生證号為35号。學校給每個中國學生起了個俄文名字。李向軒的俄文全名是:紮哈爾。伊萬諾維奇。日丹諾夫。1925年11月27日,經過體檢後,法醫向他頒發了健康證明。

中山大學的學習任務繁重而緊張:學習俄語,學習理論,學習曆史,過組織生活,學習軍事。李向軒很快适應了這種學習節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吳秀全回憶:"我和香軒同志在中山大學的不同班級,但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我記得很清楚,項羽同志比我年長一些,身材苗條,容貌端莊,容重而平易近人。我們在中山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成為文學國術,然後回到革命的家鄉。湘軒同志在學習中可謂是刻苦學習、孜孜不倦、進步迅速、成績顯著。于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被調到東方大學擔任口譯員。這在當時的學生中很少見。他之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才華橫溢、聰明當然是一個條件,革命的熱情和理想大概是一個内在的原因。"

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李向玄從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調到俄羅斯列甯共産主義青年團,先後擔任團組長、團支部成員、牆報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俱樂部秘書。此外,他還承擔了許多課外工作。在黨組第四組組長李延亭簽署的兩份《黨員團員工作問卷》(1927年1月22日、2月28日)中,李向玄填寫了"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一行:"《華爾街日報》俄文專欄編輯、《西方革命史書記》(1月);在《除會議外,每項工作需要幾個小時》中,他填詞:"十五小時的口譯時間等"。工作量是可預測的。

李向玄還經常被蘇團和社會團體任命,在基層執行任務。李向軒的檔案中有幾份旅行證來說明這一點:1926年3月1日18時,到全蘇支援陸、海、空志願軍協會中央射擊俱樂部外事辦公室參加會議,4月1日8時.m,他以翻譯的身份參加了格魯霍夫團的全體會議;1927 年 5 月 21 日,他被莫斯科使團市政委員會任命為謝爾蓋耶夫使團成員,負責報道中國發生的事件(可能是 4 月 12 日的政變)。

半個"團隊成員分析表"

在檔案中,我們發現中山大學一期學生有一半用中文填寫了"團隊分析表",但每人填寫的月份、日期和填寫情況不詳,隻有阿拉伯數字"1926"。表格左上角的俄語單詞,表示為"共青團員身份證明",大概應該在1926年底的學期末完成。從内容上看,應該來自中山大學黨組織負責人的手。第一期被描述為"半張紙",因為據說它分為11個班級,而該表隻顯示了七個班級中99名核心小組成員的姓名。雖然是"半張紙",但對當時中山大學研究中國共産黨的活動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團隊成員分析表》分為班次、骨幹分子、中性分子、後退分子、問題分子五列。"分子骨幹"欄目分為黨員、純黨員(即盟前來莫族的成員),來莫後加入三個子欄目。表中的名稱以中文和俄文标明。在99名核心小組成員中,75名是"核心要素",13名是"中層分子",10名是"落後的",1名是"有問題的"。而"骨幹"在,和黨員29人,純團27人,19人到來後。黨員中比較有名的有:鄧希賢(鄧小平,7班)、傅忠(2班)、張希軒(1928年嫁給鄧小平3班)、李豔婷(4班)、劉明賢(4班)4班)、趙憲貴(毛澤娟的妻子,5班)、李俊哲(李卓然,7班)、韓玉波(韓元波,7班), 潘自力(潘自力,7級)等純團成員包括王家祥(王家祥,1級)、朱瑞(7級)、于光(7級)、李向軒(4級)、雲潤(烏蘭福堂兄,6級)等。來莫加入後,有吳良斌(吳良平,1班)、翟志剛(于麗子,1班)、楊普智(1班)、姜景國(4班)、傅學文(與餘麗姿婚後,5班)、餘朗(右女餘志秀,5班)等。

從上表可以看出,李向軒是"骨幹"之一,可見黨組織信任他。當時,中山大學核心小組組織生活非常嚴格,每個月由組長對團隊成員進行學習和工作績效的鑒定或評估。我們從檔案中發現了另一張關于李向軒的表格——一份由中國共産黨第四集團黨組長高威克姆和于爽簽署的身份證明書(時間不詳,大概早于《集團委員分析表》),其中重點介紹了蔣經國、李向軒等10名黨員的缺點, 并寫信給李向軒:"小資産階級沒有起飛,我們使他成為陣地的中堅力量,從對他的訓練中。這就是蔣經國的評價:"努力拼搏,對黨有相當的了解,皮膚(脾)氣不好,随便說說。最後總結道:"以上大家在黨的第四次小組讨論中,同志們認識(為)的同志們比同志多,雖然有缺點,但是在這個組比較比較好,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資格當骨幹。"

翻譯自莫斯科東方大學

1927年7月,第一批學生從中山大學畢業。李向玄被共産國際派往莫斯科斯特拉斯特廣場3号東方大學擔任翻譯。莫斯科東方大學,又稱莫斯科東方勞工共産主義大學,是1921年10月由中國共産黨中央創辦的,主要任務是為蘇聯東部和東部國家培養民族乾部,培養革命乾部。

東大向他頒發了四份工作許可證,時間跨度從1927年7月到1928年9月1日。與他同時到東達翻譯時的烏蘭府(雲澤)、薛玉國(孫葉芳)、于樹功、高麗文等。據高立文介紹,在夏令營上,"我們和同學們在東大大學進行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軍事訓練的第一步是俄羅斯軍官教我們如何使用輕武器,如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以及如何拆卸和維護槍支零件。在陽光明媚的時候,經常做野戰行軍、去上課、排兵排作為機關的演習。夏令營結束後,李彥宏留在東方大學中國特軍政訓練班擔任翻譯組組長。黃福清當時正在這門課上學習,據他回憶,李向軒能說俄語、英語和法語幾門外語,是東大最好的翻譯之一。軍事課主要講授軍事理論、指揮藝術、軍械知識及中外戰争案例。一年的教學和翻譯生涯,不僅使他發揮了翻譯的天賦,而且豐富了他的軍事知識,為他回國後的軍事鬥争奠定了基礎。

加入聯盟 (Bu)

進入中山大學後不久,李向軒向黨組織提出入黨請求。1927年11月14日,李向軒再次向黨組織提出申請。申請全文如下:

東方勞工共産主義大學支部特别委員會:

在介紹了馬列舍夫,阿因古什,波古利亞耶夫,菲什納,烏瓦洛娃之後,我申請了,請允許我加入蘇聯共産黨(布爾什維克)。

刺。他。日丹諾夫(李向軒)

1927年11月14日

根據當時的中國共産黨(BU)章程,需要五名黨員申請入黨。李向軒的五位介紹人,除了馬列舍夫作為東大大學的老師外,其他四位都來自中山大學。五位主持人一緻認為,李向軒政治堅定、積極、自律,并同意推薦他加入中國共産黨。

Pogulyayev是中山大學秘書處的負責人。在中山大學學生的回憶錄中,他的名字出現的頻率更高。他的推薦信中寫道:"我在中山大學遇到了日丹諾夫同志(李向軒)。作為共青團員,他非常活躍,無論他參與的是共青團的工作,還是學校的社會工作,他都非常活躍和高度的意識。日丹諾夫同志同黨内同志關系良好,經得起考驗。我認為日丹諾夫同志是共産主義青年團中訓練有素、合格的成員,他被推薦為蘇聯共産黨(布爾什維克)的預備役成員。"

1927年11月24日,黨組舉行閉門會議,聽取李向軒關于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聲明,會議以多數票通過李向軒為中國共産黨預備役黨員。11月25日,中國共産黨東方大學支部特别委員會召開全體黨員公開會議,李向軒以多數票被接納為共産黨預備委員。1928年5月12日,中國共産黨克拉斯諾普林斯尼亞地區委員會(蔔)釋出了第26号決議,準許日丹諾夫(李向玄)為中國共産黨預備役委員,籌備期為2年。李向軒的共産黨黨員證于1928年4月25日發給我,他的黨籍于1927年11月25日開始,即大會通過的支部特别委員會之日。

愛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李向玄不僅學到了對男性教義的系統認識,還收獲了愛。

1927年11月6日,中國共産黨派出的第三批蘇聯學生抵達莫斯科。劉志敏被配置設定到中山大學一年級二年級,班長:李俊福;學生證号碼:871。她的俄語全名是Natalia。安德烈耶夫娜。佩爾西科娃。

他們兩人因為曹敬華和他的妻子而相識。當時,曹敬華和他的妻子,一位著名的中國文學翻譯家,正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學工作和學習。曹敬華的妻子尚培秋回憶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和我的情人曹敬華沖出國民黨反動派,從武漢經上海駛向蘇聯。我曾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學學習。志敏同志和我都是羅山人,因為關系是同一個人,彼此很快就熟悉了。她也在中山大學學習,我的成績和班上不一樣。我們家住在中山大學,劉志敏同志經常來我家玩。我的妻子曹敬華去了東方大學,遇到了在那裡工作的李向軒同志。他也經常來我家,在我家認識劉志敏。他熱情開朗,工作熱情。劉志敏和他相識,關系比較融洽,彼此都有很好的感覺。1928年春前後,他們通過曹敬華同志和我介紹結婚。"

婚後甜蜜的生活,給了劉志敏在異國留學的極大安慰和幸福。1928年7月,暑假開始,李向玄去東大科夫羅夫夏令營工作。劉志敏給當時還是管理系學生的波古利亞耶夫寫了一封信,請他準許去李向軒。這封信是用俄語寫的,我們可以從信中感受到劉志敏熾熱的愛。信中寫道:"波古利亞耶夫同志:沒有日丹諾夫,我就無法生活。我已經有一天沒有想過他了。我感覺很糟糕,這是一種醫生無法治愈的疾病。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的身體和心靈将會受到影響。是以我要求去科夫羅夫市(東方大學的夏令營,日丹諾夫在那裡工作)。請把我送到那裡!我會在9月1日之前回來的——我非常想念他!---佩爾西科娃,1928年7月2日"。

很快,他們就得到了愛的結晶。1929年3月2日,劉志敏在赤塔生下了一個男孩,俄文全名弗拉基米爾。紮哈裡耶維奇。季達諾夫,中文名是"蘇桑"。孩子的出生給在冷紅塔裡工作的李香軒和妻子帶來了絲質的溫暖。

東方勞工教練

1928年9月,李向玄在伏容治軍事學院接受訓練。檔案顯示,部隊負責人Pakhlev頒發的沃龍齊軍事學院通行證有效期至10月1日。

1928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李向軒到蘇聯黃金工業公司赤塔金礦工作,擔任赤塔州工會基層委員會東部勞工指導員。與蘇聯黃金工業公司的合同為期兩年,月薪不低于120盧布。

關于"東方勞工指導員"的工作性質,據同期在西伯利亞當金礦礦工的謝偉丹(當時稱為東莞)說,中山大學二年級畢業生回憶說,去西伯利亞之前,陳少軒(王明)等人在同學中散布謠言,說去西伯利亞的人正在努力改革。同時還透露,到西伯利亞,有林啟軒、玉珍、祥友梅等十幾個人。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反宗派活動家。聽到傳說後,學生們非常生氣,要求弄清楚問題所在。林啟軒等人建議,有必要去找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主任亞諾斯拉夫斯基,征求諒解。雅諾拉夫斯基到達中央監察委員會後,親自接待了他們,确認中共中央确實派了一批中國優秀黨員到西伯利亞金礦區擔任中山大學的東方勞工指導員,并按照蘇聯發展黃金工業的需要,耐心地告訴他們決定的背景。當時,蘇聯在遠東的金礦中招募了大量的東方勞工。這些勞工的教育水準低,影響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是以,一批東方勞工指導員被派往那裡,主要從事文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勞工的政治和文化素質。說要搞"苦幹"和"勞改"純屬謠言,不容置信。在發現西伯利亞的任務後,謝未丹和劉忠華提出加入團隊,申請獲得準許。

1928年11月,李向璇作為官方代表出席了赤塔州第三次工會代表大會。同月底,他出席了赤塔市紅軍工農農代表大會,并被該局授權負責籌備和實施18個選區的選舉會議。

1929年3月,李向玄擔任赤塔金礦基層礦技術人員教育訓練班的翻譯,直至離去。在赤塔金礦,李向玄經受了寒冷,親身體驗了蘇聯的會議制度。他通過與基層勞工一起工作來學習,工作并獲得了更多的人才。

努力回國

在赤塔工作期間,他一直注視着中國革命鬥争形勢的變化,渴望回國,加入革命的洪流。1929年4月14日,他緻函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要求先傳回中國或莫斯科。5月23日,一名名叫"尼法諾夫"的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BU)從業人員回信回複說,他現在無法讨論在中國工作的問題,如果他想回到莫斯科,他需要與伊爾庫茨克蘇維埃金礦開采局局長協商。如果談判成功,他們不會反對。如果它不起作用,去莫斯科度假。李向軒沒有灰心喪氣,努力争取。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于拿到了當時的共産黨國際東方部部長米夫準許的他的退貨證件:

阿布拉莫夫同志:請采取措施,以中山大學為代價,把日丹諾夫同志和夫人别西科娃送回中國。日丹諾夫同志曾就讀于中山大學,後在東方大學共産黨任翻譯。日丹諾夫同志去年在一所軍事學院學習,被派往赤塔州的"金礦公司"工作,離開那裡,來到莫斯科直到今天。

正常。米夫

1929年6月11日

李向玄如箭,同月帶着妻子和孩子出發前往祖國。經過長途跋涉,他于6月底或7月初左右抵達上海,向中共中央組織部彙報工作。李随後被配置設定到中央軍事部,開始了一場秘密的戰鬥歲月。

李先生和李太太于1931年3月和8月進入中央蘇維埃地區。李向璇曾任紅軍師政委、軍委、敵方總政治部部長等職務,劉志敏曾任軍區政治部、中共常委、婦女部長等職務。中央紅軍長征後,奉命留下來戰鬥。李向玄于1935年3月在惠昌天門地區的突圍戰中陣亡。劉志敏在1934年底的一場戰鬥中被敵人俘虜,并且不屈不撓,1935年6月在福建省漳州被英勇殺害。

五年後的一天(1940年3月28日),共産國際接到日丹諾夫(李向玄)在江西中蘇地區去世的報告。記者是我們黨内兩位備受尊敬的大姐姐:鄧英超和蔡暢(蔡薔薇飾)。

通過這一頁的檔案,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些早期共産黨人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黨組織的無限忠誠,對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的熱情。這些都值得我們未來的學習者去學習和發揚光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