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作者:史說芳華

1937年7月7日事件震驚了中外,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正在流着英雄血的中國孩子,怎麼能讓日本人在他們的腦海裡做一個祝福呢?是以,在這種背景下,每個中國人都有足夠的吸引力赢得戰争,中國軍隊正在盡最大努力與日本軍隊正面交鋒。

俗話說,"兔子急咬人",更不用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了。當時,日軍突起雲湧,先後攻打中國的幾個城市和池子,曆時數千年的中華民族正處于危險之中,當時國民政府也有很強的危機感,在這種背景下,國民政府最高上司層居然想出了一個大膽卻又非常激動人心的計劃, 即派遣中國空軍遠征隊前往日本,對日本進行空襲。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徐煥生

任務非常危險,一旦計劃成功,可以大大增強國家軍民對戰争的熱情,也可以提高軍隊的士氣和凝聚力。如果計劃失敗,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就沒有生存的機會。這時,這樣的人挺身而出。他到底是誰?

時間到了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時,日軍如此憤怒,火焰越來越嚣張,随後日軍再次鼓噪占領了中國中南部的大片地區,在這種背景下,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遷往重慶。

當時,國民政府的許多戰争物資和糧草都存放在武漢,而日軍不知道從哪裡得到消息,于是日軍迅速調轉火力,主力集中在武漢地區,對武漢進行轟炸。與此同時,日軍利用其近3000架飛機占領空中力量,武漢進行更大規模的空襲,當全國一怒之下,恨不得以日軍收場。當時,國民政府坐以待斃,不得不尋求反制措施。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抗日戰争前,中國空軍從美國購買了伏爾泰V-11輕型轟炸機

是以,經過深思熟慮,國家當局決定派遣空軍越過大海向東。空襲沒有投下炸彈,而是投下了傳單,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殺戮,挽救了許多普通日本人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這次遠征在曆史上被稱為"人道主義遠征"。

早在3月初,時任軍委政務部長的郭沫若先生就編纂了《日本人民書》,其主要内容是讨論自古以來中日關系,進而進一步澄清,如果日本軍閥繼續允許侵略活動,不僅會損害中日關系的密切關系, 也讓中日兩國最後兩國,希望日本人民能夠喚醒日本軍閥入侵中國的夢想,放棄建立東亞共産主義大圈子的希望。

同時,郭先生還主持撰寫了《緻日本勞工書》、《緻日本農民》和《緻日本商人》等相關傳單,根據日本人的不同階層,從他們的角度給予相關的意見和意見。郭文貴的作品很快被日本的一位反戰作家翻譯,成品印成兩百萬冊。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空軍第14中隊第3中隊馬丁139WC轟炸機,許煥生遠征日本期間的座機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國民政府計劃這件事是第一件事,并做了足夠的準備,但真正做到的任務已經艱難了。原來,中國實力依然薄弱,中國空軍訓練的條件更加原始,甚至大多數飛行員根本沒有遠洋航行的經驗。再加上從中國起飛轟炸日本極其困難,這次隻有兩架美國馬丁139WC轟炸機能夠執行任務。

這兩架轟炸機的機組人員都是外國雇傭兵,任務非常危險,願意參加雇傭軍的極少數,為了不執行這個任務,他們開始尋找各種借口來找借口,最後直接索要價格,搬到幾十萬美元作為獎勵。

但前線很緊張,蔣介石沒有多少錢雇傭這些外國雇傭兵來執行他的任務。是以,負責這次任務的航空委員會負責人給了蔣介石一個建議,在他的建議下,國民政府撤回了轟炸機,中國機組人員對日本進行了轟炸任務。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孔祥熙(左一)等人親自前往漢口王家軒機場迎接探險隊等勝利

國民政府收回轟炸機後,一個新的問題很快擺在我們面前,中國機組人員中誰能執行這項任務?就在這個時候,同時擔任蔣介石飛行員的航空教官徐煥生站了出來。當被任命擊敗時,他被指令處于危險之中。

徐煥生并不知道任務極其危險,甚至可能已經回去了,但許煥生随後毅然表示,既然他是軍人,随時要有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國家的意識。在蔣介石的眼中,他也覺得徐煥生責任重大,是以确信這個任務交給了徐煥生。

接下來的事情合乎邏輯,徐煥生開始組織選拔優秀的飛行人員,而這些飛行人員組成了新的空軍第14隊。徐煥生擔任機長,而另一名飛行員延博彥博則因其出色的表現和沉着冷靜的作風而被徐煥生任命為副機長。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為了提高馬丁飛機的航程,許煥生将轟炸機的炸彈艙改成了一個巨大的油箱,以備不時之需。對于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越洋飛行仍然是一個挑戰。許煥生因為自己在德國的背景,而徐煥生在德國也接受過嚴格的長途飛行訓練,問題也解決了,徐煥生執行這個任務也是一個好主意。

在執行任務之前,徐煥生還帶領他的團隊到武漢與蔣介石會合,這時蔣介石和宋美玲親自拿起飛機,叫了一句話,蔣介石說:"死可以不如洪茂,但也比太山重要。如果他在執行任務時死于執勤,那将是光榮的。無論仁愛成功與否,祖國永遠不會辜負你。"

徐煥生一行已經下定決心要死,在蔣介石和夫人宋美玲面前許下了誓言,并據此留下了安排親朋好友的遺囑,表示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完成"人道主義遠征"任務。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國民政府将在梅雨季的5月向日本派遣飛行員。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按照計劃,徐煥生原定在一個刮風的夜晚航行,這種天氣條件不僅最有利于航行,而且不容易被敵人發現,當所有船員都在等待這樣的好天氣時,但當天并不預料到,當武漢一側一直下着毛毛雨, 一個月很少有幾個好天氣,看就要到5點19分了,這是遠征日本的最後期限。

當時天氣還不理想,但想到要肩負起祖國和人民的期望,許煥生咬牙切齒,還是下達了出發訓示。出發前,全體船員再次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表明了他們遠征日本的決心。

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任務,每個士兵都有不成功就死的決心和意志。在蔣介石的同意下,這封電報刊登在各大報紙上,以許煥生為代表的一批勇士,成功地點燃了人民抗日保衛中國的信心和勇氣。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左三位是徐煥生

1938年5月20日淩晨5.m,徐煥生駕駛馬丁轟炸機前往日本。鏡頭轉向日本長崎的一家壽司店,店主小津島經常早起準備當天的食材,他的壽司店裡擠滿了生意,客人蜂擁而至,是以他每天都在這個時候起床工作。

但當他打開店門時,他聽到門外響起了尖銳的口哨聲,街道上布滿了白色的紙片。當時,小津島拿起一張紙來檢視,結果紙上寫着"入侵中國,邪惡深惡痛絕。"這些話,令人震驚。然後,小津島拿起另一張傳單,上面寫着:"如果我們繼續入侵中國,這些百萬份傳單将變成數千噸炸彈,并受到懲罰。"

同時,日本的福岡和北九州等地區也有像柳樹一樣飛翔的傳單,一般都在天空中飛翔。而這是徐煥生等戰士的傑作,這本廣袤飛揚的傳單,不僅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決心,也展現了一群戰士的悲慘而孤獨的勇士。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人道主義轟炸

當時,日本還在夢想着建立一個更大的東亞共榮圈,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是"東亞的病夫",如果他們願意的話,準備把中國的幾個城市和大片領土收入囊中。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空軍的印象是"訓練條件艱苦,裝備簡陋,無所畏懼"。"是以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國有朝一日會派空軍到日本,當地的防空部隊根本沒有防禦。

于是許煥生率領的機組人員圓滿完成了任務,得以返鄉。1938年5月20日,終于等了千裡萬裡好天氣,走的時候是冷雨,重回光明。上午8.m,副隊長于彥波率領機組人員降落在玉山機場,徐環生率領其餘人員降落在南昌機場。

經過一夜的飛行,飛機油箱已經離開,是以在給飛機加油後,徐煥生和燕波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兩支隊伍于.m 11點左右在武漢上空相遇,最後降落在漢口機場。

1938年,中國飛行員遠征日本,發動“空襲”,成為轟炸日本第一人

曆史的車輪慢慢過去,有無數仁慈的人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曆史。徐煥生等人的成就,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曆史也不會忘記。事件發生六年後,《美國生活》雜志刊登了十二名飛行員的著名照片,徐煥生在專欄中,旁邊的照片上标明許煥生是美國杜利特轟炸日本本土之前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從此被載入史冊,至今依然閃耀!

雖然這是一次"人道主義遠征",但殺傷力依然不亞于此,不僅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打敗日本的信心和勇氣,也大大挫傷了日軍的憤怒。以徐煥生為代表的中國空軍,在這次事件中成功登上了曆史舞台,我要向那些瀕臨下達、以世界為想、獻出生命死去的"徐煥生"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