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民航 興民航 強民航 ──中國民航大學新校史館開放日側記

  薪火相傳七十載,弦歌不辍“雙一流”。昨天,中國民航大學迎來建校70周年,學校新校史館于當日正式開放,師生和校友相約來到校史館,在這裡了解回顧曆史、憧憬未來。圖文展闆、實物模型、校史文物、榮譽證書……一件件展品诠釋着中航大師生“建民航、興民航、強民航”的初心、“忠誠、愛國、奮鬥”的家國情懷和“明德至善、弘毅興邦”的校訓精神。

  新校史館展陳面積1400多平方米,包括序廳、校史長廊、2個主展廳和6個臨展廳。步入館内,便踏上了以飛機跑道形式呈現的校史長廊,迎面展示牆上呈現出中國民航大學的曆史沿革圖,“跑道”兩側展示着自1951年建校至今的重要事件,寓意中國民航大學不斷發展與騰飛。

  展廳裡,學校首任校長方槐将軍的衣物、水壺和徽章,“兩航”起義人員周其煥的自傳手稿,學校前身中國民航機械專科學校時期的老教師手寫教案,每個民航人必讀的民航教材《民航概論》的三個版本……一張張生動鮮活的照片、一冊冊泛黃的書本、一件件彌足珍貴的實物,都讓參觀者連連驚歎、感悟良多。這些帶着曆史文化氣息的展品跨越時空,全景式展示了中航大70年來的發展曆程,以及一代又一代中航大人在不同曆史時期與新中國民航休戚與共的生動實踐。

  前來參觀的師生和校友們認真聽着講解員的講解,不時有人上前仔細觀察、品讀展闆上的圖文資料。

  “我參加過好幾次校慶了,親眼目睹了這些年母校發生的巨大變化。70年來,學校始終秉承忠誠、愛國、奮鬥的家國情懷,被譽為中國民航人才的搖籃,如今‘有飛機的地方就是中航大的主場’,作為長期在機場工作的民航人,我們是改革開放後民航快速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回想多年來母校的培養培育,1979級校友張有富說。

  “比起我們那時,現在在校學生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1980級校友于西蔓指着牆上照片,興奮地跟同伴說。照片上反映的是1981年由該校1979級和1980級學生自編自演的“兩航”起義題材話劇《飛向光明》。如今,中航大通過多種方式激勵學生奮發學習、健康成才,通過經常性開展大學生藝術節、運動會、軍訓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鍛煉自我、陶冶情操。

  “‘兩航’起義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愛國主義壯舉,在中國人民解放戰争史和新中國民航史上有着重要意義……”跟着講解員的步伐,中國民航大學電子資訊與自動化學院1989級校友丁勇認真參觀着,他表示,老一代民航人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令人感動。70年來,學校堅持立足民航、服務社會、面向世界,緻力于中國民航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我們一定要把這份家國情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我作為校史館的講解員,每次講到學校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19級大學生劉明帆說,參與校史館的講解收獲頗多,這是我們學習“四史”的生動實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