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第一号發明證書頒給科學家侯德榜

作者:光明網
新中國第一号發明證書頒給科學家侯德榜

新中國發明證書第一名。市委黨史辦公室提供地圖

在都江路1号的"地球上的正确道路——中國共産黨南京曆史展"上,1953年展出了"新中國發明證書"。一張薄薄的證書,從一個小切口就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工的輝煌曆史,是中國石化工業的一個裡程碑。該技術的發明者是著名科學家,南華公司前身永利工廠廠長侯德邦。南華公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發明證書背後的故事。

早在1937年,當入侵的日軍逼近南京時,永利工廠(南華的前身)遭到轟炸。工廠廠長侯德平帶領勞工們西遷四川,重新開放基礎化工基地。

酸堿是生産化工産品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堿生産的主要原料是鹽。但在四川,井鹽是品質差的,原來制堿工藝不适用,歐洲新的法律依據也不确定。侯德邦決定探索新的制堿方法。

在困難的條件下,他反複對反應溫度、原料添加順序、原料配比等進行了基礎試驗。本階段進行了近500次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獲得了大量的資料,最後探索了一種新的制堿方法,這一新工藝将鹽的使用率從70%提高到96%。

為表彰侯德平在制定新的法律依據方面取得的成就,1941年3月15日,永利工廠召開工廠會議,全體同仁一緻認可了名為"侯氏堿法"的新堿法。

侯德邦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正在尋找一種更理想的制堿方法,将堿工業與合成氨工業有機結合,一種與察安法截然不同的氨堿聯合工藝——"侯氏堿法"終于完成了。"侯氏堿法"發明了純堿生産工藝,以"三酸兩堿"為基礎工業原料,廣泛應用于各類工業産品的生産。

1953年7月1日,工商中央頒發了《後堿法》發明證書,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發明證書。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氨堿聯合堿法在中國蘇打工業中被擠出來,其中一種"後堿法"的"組合堿法"仍然是國際制堿領域的先進技術。

記者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後,永利工廠在黨的上司下不斷發展壯大,并成立了南方化工公司。公司始終高舉創新旗幟,也創造了中國化工行業第一台高壓容器、第一爐催化劑等30多家。2020年,公司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石化科技進步二等獎,共專利173項,其中發明專利143項,建立了系統首個知識産權營運中心,獲批南京知識産權營運中心平台,成功申報江蘇省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

徐琴,南方新聞記者

通訊員 葉英春

作者:徐琴

來源:南京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