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師風采」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科技處處長文虎:“礦工教授”書寫救援奇迹

作者:陝西二三裡
「教師風采」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科技處處長文虎:“礦工教授”書寫救援奇迹

原标題:"礦工教授"書寫救援奇迹——紀念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科技部主任溫虎

大學教授一般都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職業,但文虎是一個想冒着生命危險的教授。

5月14日,西安科技大學校園一片寂靜,沒有人能将氣氛與突發現場聯系起來。礦山防災和應急救援專家溫虎,來自這所大學。

"我會随叫随到,用我所學到的東西做一些關于礦山安全的事情。文虎說話相當快,語氣沉穩有力,就像在救援現場一樣,仿佛又是一個難題,他能在關鍵時刻想出一條路。

今年2月,西安科技大學收到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學校九名成員和文湖團隊的感謝信。這封感謝信将文虎的記憶拉到了事故現場救援。

1月10日,山東省栖霞市廬山金礦發生爆炸,造成22名礦工死亡。文虎當時還在榆林做生意,他從新聞報道中得知了情況,根據經驗确定,地下人員一定有幸存者。他立即打電話給團隊成員,準備使用"鑽井通信裝置"在現場尋找幸存者。

"鑽井通訊裝置"由文虎團隊自主設計開發,由各種地下探測器、實時通信布線輪、監控計算機三部分組成,俗稱"生命探測器"。

"實時通信布線輪的電纜長度為500米,救援任務需要達到700米的深度。文虎回憶道:"我很快就安排好了加工1000米長的線輪。"

生命探測儀可以像近礦井地下事故現場一樣,搜尋和聯系地下被困人員和幸存人員,診斷各種救生鑽井通道狀況,監測被困人員的體質狀況等資訊,解決救援"最後一公裡"問題。

救援地點總是複雜而多變的,救援人員總是與時間和死亡賽跑。文虎和隊員加班加點,24小時不間斷監測,搜尋被困人員下,最後在586米深處"連線"11名幸存礦工,為專家組精準科學制定的救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成功營救幸存礦工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授予"銘記生命第一榆李山救援"金琦。

"天氣非常寒冷,團隊成員每天兩三點鐘後回到他們的車站休息,留下兩個人值班,"團隊回憶道。值班同志隻能在帳篷或消防車裡休息,準備接受野戰指揮部的部署。"

"隻要有希望的滑行,我們就不能放棄。以人為本,這是我們的救援理念。文虎說,每次在事故現場救援,他總是希望能多救一個人。

多次,文虎随時冒着瓦斯爆炸的危險,帶着救援人員進入災區進行探索,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案,消除瓦斯爆炸隐患,安全恢複礦山生産。這些年來,文虎先後參與礦井事故和煤礦火災救援案件200餘起,被譽為"礦難救掘奇迹"的"礦工教授"。

文虎老師程老師中國著名的煤礦安全專家徐教授精彩。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徐奇妙長期推廣煤礦科研成果,取得了很大的安全效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走向煤礦的路上。

付火。文虎還長期深入采礦生産線,年均在現場200多天。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際合作項目6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50餘項,有專利80餘項,在煤火災害防治方面, 礦山應急救援技術等重大成果,推動了國家安全生産和應急管理的發展,培養了150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

文虎還捐贈10萬元,主動設立"徐奇才獎學金",募集3億餘元設立"徐奇妙基金",獎勵熱愛煤炭科學、素質優良的研究所學生和大學生,一批紮根于西部煤炭企業的"留、用、做好"的高水準技術和管理人員。

通往奇迹的道路總是充滿荊棘,充滿危險和不确定性。高大的"礦工教授"總是向着每一個生命的希望進軍。

「教師風采」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科技處處長文虎:“礦工教授”書寫救援奇迹

文虎教授在救援現場。(檔案照片)

來源:西部網絡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

「教師風采」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科技處處長文虎:“礦工教授”書寫救援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