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村唱響緻富曲

作者:白城日報

閩南市Theobao鄉鎮金玉村依靠合作社引領水産養殖業的發展。如今,該村已發展了近20個育種合作社,群衆紛紛乘坐富快車。

很多人都有追求财富,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或者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想法還沒有"死"就行動起來。特别重要的是要看看誰帶頭,以及我們是否可以探索可以參與,複制和複制的緻富方法。

2017年3月,聚寶鎮金禹村監事會主任陳賢忠探讨成立閩南市金嶼生态育種專業合作社,按照"私、私、利民"的原則,貫徹獨立經營、民主管理、返還盈餘、風險共擔的原則, 并分享了産前、産中産後技術、資訊、生産資料采購及産品銷售、加工運輸、倉儲等綜合資訊。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試驗,合作社的商業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合作社成員也從原來的9人成長為20多人,家庭平均收入超過10萬元。

"基層黨員幹部能夠時刻肩負起責任,善于破難,分享經驗,盡最大努力帶領全村逐漸走上繁榮之路,真正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的作用。"金玉村黨支部書記陳鐵說。

基層黨組織最貼近群衆,最了解群衆的苦難和需要期待,加強基層組織為群衆服務的作用,更容易促進發展,為群衆服務,更能凝聚人民。

金玉村的農民李谷謙對養殖業充滿熱情,決心選擇養牛的生意。2019年開始養肉牛,由于缺乏經驗,損失了6萬多元,隻能忍受把所有的牛都賣掉的痛苦,但他一直很不情願,總是在尋找"回來"的機會。金玉村黨支部了解情況後,協助其成立糧食耕作合作社,并聯系鄉鎮建設部門選址、批址、進入全國網等事項,最後占地11000平方米的農場進行了重建。在組織的支援下加上合作的商業模式,不僅讓李谷健成功了,也帶領很多人實作了收入。

"我眼前的目标是達到100頭以上水産養殖規模,同時擴大合作規模,力争從原來的5頭發展到10頭,實作産銷一站式配套服務。"李說。

李伯泉是金玉村太平川屯的一名農民,在家族中擁有10多年的育種經驗,并經營着一個參與度很高的綿羊養殖項目。為了帶動更多的農民參與合作社管理,共同财富,村裡積極幫助他們協調選址,建農舍,成立育種合作社。目前,博泉養殖合作社已建成300平方米的羊棚,帶動5個農民進入社群經營,而綿羊數量從最初的100多隻增加到今天的300多隻,年淨收入超過40萬元。

"我以前自己養了幾隻羊,但由于我缺乏經驗,回報一直很低,加入農業合作社不僅降低了耕種的風險,還增加了我的收入。"合作成員王海龍說。

(魏一進 張麗玉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