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到2021年,法治創造的近五年碩果累累,為建設和實施新發展理念示範區打赢脫貧攻堅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幸福之花在這片土地上綻放。
步入未來五年,近日舉行的法治創模動員部署将提出一條清晰的界線:進一步總結利用法治創造成果,繼續深化法治模式建立工作拓展。
為了實施法治模式的建立動員部署需要,從10月11日起,多彩貴州網絡組織啟動了"重點網絡媒體節"活動,邀請了閩中央媒體記者、省級主流媒體記者等20名媒體代表參加貴州必慶節,挖掘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造更多新亮點和新氣象。
大家眼中的法治是怎樣的風景?讓我們和我們面前的記者一起感受一下。
多彩貴州網阿灣新聞(Li Hao)位于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青山村,總面積8.14平方公裡,下轄12組村民836戶,總人口2514人。過去,這裡有很多沖突和糾紛,請願、喝了很多麻煩的"三村多",但現在卻是衆所周知的、發展迅速的新村、法治新村。
10月12日上午,記者一行人來到青山村接受采訪,一進村,就被村裡總法展闆所吸引。
仔細看,村裡每個村群在路上都有一個民法宣傳展示闆,普及了民法典等内容,内容豐富,通俗易懂。畢節市金海湖新區政法部組工作從業人員楊秋說,這是青山村宣傳法律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讓村民在細微中提高法律素養。
直達青山村委會上路、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停車場等。法治文化與地方民族風俗的深度融合,成為"看、摸"的獨特景觀,讓群衆在眼神和耳朵裡就能領會到法治程序和法治文化的本質。
"曾經,我們村不僅貧窮,而且沖突多災,經過不斷的努力,現在已經成為法治的新村。青山村黨總書記王六月介紹了原青山村。
為了讓村民提高法律意識,必須從日常宣傳法律入手。為此,青山村定期開展法律宣傳,并在村子的各個角落張貼法律常識,形成了村裡學習、使用的良好氛圍。
在青山村,群眾宣傳無處不在。在法治長廊上,當地利用雙語(漢彜語)推廣法律知識,在樹幹上,在當地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也是樹種科普,在禁毒教育的基礎上,一系列實體模型直接打動了人類的心靈,在法治停車場, 人們可以掃描二維碼,人們可以學習交通法知識...
"多年來,青山村加快了産業發展步伐,用工業經濟和通法相結合,提高了村民的經濟實力和法制素養,村裡的沖突少了,麻煩也就消失了,糾紛得到了更好的解決,鄰居之間和諧共處。楊秋說,生活變得更好了,法制識字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目前,青山村已發展出玫瑰、蛋雞養殖、草莓等産業,也發展了鄉村旅遊,村民的包包越來越多,家庭建樓,正努力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我們的村莊可以在沒有法治的情況下實作現在的成就。王思雪解釋說,沒有法律支援和保護,村子肯定發展不了。通過建立"全國民主法治模範村",使青山村名聲大噪,許多省級司法部門、省司法、教育等部門人員紛紛前來參觀學習,青山村更加熱鬧,幹部、村民謀求發展更加精力充沛,信心更強。
通過近年來不斷的民法,青山村村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事情,首先要找村裡解決。
2020年4月15日,金海湖新區梨樹鄉萍鄉坪村的陳阿林六組,帶着母親楊托穎到村委會反映,他的母親楊和弟弟陳有記錄,因為青山村井群小面積内名為"四方土"的土地發生争執, 并請青山村委會處理。
青山村兩委了解情況後,及時為當事人調解,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則,達成調解協定,雙方握手說:"有事要找青山村委會解決,一定是對的!""
近年來,青山村堅持黨的上司,用"三把鑰匙"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把原"三多"村建設成幸福美麗的村落,開啟法治文化與民族文化同步發展的新篇章。
現在,在各級政府關心的指導下,在青山村兩個委員會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初,青山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國民主法治模範村"榮譽稱号。
"下一步,我們将在鄉村振興、法治農村建設,特别是在法治示範創造工作中秉持戰鬥精神,以示範為動力,推動法治建設邁上新台階。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