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网络媒体毕节行」毕节金海湖新区青山村:法治建设铺就裂变基石“三多村”变文旅新村

作者:贵州时事报道

从2015年到2021年,法治创造的近五年硕果累累,为建设和实施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幸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步入未来五年,近日举行的法治创模动员部署将提出一条清晰的界线:进一步总结利用法治创造成果,继续深化法治模式创建工作拓展。

为了实施法治模式的创建动员部署需要,从10月11日起,多彩贵州网络组织启动了"重点网络媒体节"活动,邀请了闽中央媒体记者、省级主流媒体记者等20名媒体代表参加贵州必庆节,挖掘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造更多新亮点和新气象。

大家眼中的法治是怎样的风景?让我们和我们面前的记者一起感受一下。

多彩贵州网阿湾新闻(Li Hao)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青山村,总面积8.14平方公里,下辖12组村民836户,总人口2514人。过去,这里有很多矛盾和纠纷,请愿、喝了很多麻烦的"三村多",但现在却是众所周知的、发展迅速的新村、法治新村。

10月12日上午,记者一行人来到青山村接受采访,一进村,就被村里总法展板所吸引。

仔细看,村里每个村群在路上都有一个民法宣传展示板,普及了民法典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政法部组工作工作人员杨秋说,这是青山村宣传法律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让村民在细微中提高法律素养。

直达青山村委会上路、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停车场等。法治文化与地方民族风俗的深度融合,成为"看、摸"的独特景观,让群众在眼神和耳朵里就能领会到法治进程和法治文化的本质。

"曾经,我们村不仅贫穷,而且矛盾多灾,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法治的新村。青山村党总书记王六月介绍了原青山村。

为了让村民提高法律意识,必须从日常宣传法律入手。为此,青山村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并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张贴法律常识,形成了村里学习、使用的良好氛围。

在青山村,民众宣传无处不在。在法治长廊上,当地利用双语(汉彝语)推广法律知识,在树干上,在当地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是树种科普,在禁毒教育的基础上,一系列物理模型直接打动了人类的心灵,在法治停车场, 人们可以扫描二维码,人们可以学习交通法知识...

"多年来,青山村加快了产业发展步伐,用工业经济和通法相结合,提高了村民的经济实力和法制素养,村里的矛盾少了,麻烦也就消失了,纠纷得到了更好的解决,邻居之间和谐共处。杨秋说,生活变得更好了,法制识字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目前,青山村已发展出玫瑰、蛋鸡养殖、草莓等产业,也发展了乡村旅游,村民的包包越来越多,家庭建楼,正努力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我们的村庄可以在没有法治的情况下实现现在的成就。王思雪解释说,没有法律支持和保护,村子肯定发展不了。通过创建"全国民主法治模范村",使青山村名声大噪,许多省级司法部门、省司法、教育等部门人员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青山村更加热闹,干部、村民谋求发展更加精力充沛,信心更强。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民法,青山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事情,首先要找村里解决。

2020年4月15日,金海湖新区梨树乡萍乡坪村的陈阿林六组,带着母亲杨托颖到村委会反映,他的母亲杨和弟弟陈有记录,因为青山村井群小面积内名为"四方土"的土地发生争执, 并请青山村委会处理。

青山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当事人调解,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说:"有事要找青山村委会解决,一定是对的!""

近年来,青山村坚持党的领导,用"三把钥匙"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把原"三多"村建设成幸福美丽的村落,开启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同步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在各级政府关心的指导下,在青山村两个委员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初,青山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模范村"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在乡村振兴、法治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法治示范创造工作中秉持战斗精神,以示范为动力,推动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王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