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雨巷》是戴望樹的代表作,他還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号。這首詩也是中國現代詩歌中使用暗示性抒情的最成功的例子。這首詩以一種難以捉摸的感覺,飄忽不定的内心狀态,模糊朦胧的形象,表達了自己虛妄追求淡紫色般的理想,孤獨、失落的感情和空虛的心情。
戴王樹的詩歌一般不直接表現現實,表達社會生活,而是通過充滿悲劇的情緒、恐慌感和無法實作的理想,來揭示詩人一定不能與黑暗、醜陋的社會現實相容。他的詩歌籠罩在絕望和幻滅之中,生活中無助、疲憊、孤獨。
戴望書不僅深受法國象征主義詩歌風格的影響,而且繼承了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風格,尤其是晚唐詩歌,他的許多抒情詩形象,如孤獨的流浪者、栅欄、寒風等,都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形象。它們與20世紀的象征主義相結合,産生了新的意義和效果。

獨自拿着油紙傘
在漫長,漫長
還有寂寞的雨巷,
希望如此
淡紫色的地方
一個心懷怨恨的女孩。
她在那裡
淡紫色,
淡紫色的香味,
丁香般的悲傷,
在雨中悲傷,
悲傷和抱怨;
她在這條寂寞的雨巷裡徘徊。
拿着油紙傘
喜歡我,喜歡我
默默地,
冷漠,悲傷和害羞。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然後再次投擲
太多的總體願景,
她飄過
像夢一樣
像一個夢,悲傷和困惑。
就像漂浮在夢中
淡紫色的田野,
我漂浮在女孩旁邊。
她默默地遠在遠處,遠方,
到栅欄,
穿過雨林蕩漾的小巷。
在雨的悲傷中,
省略了她的顔色,
散布她的香味,
消散了,甚至是她的
太甯靜的視力,
淡紫色的漣漪。
和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我漂浮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