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作者:郭松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h1>

我一聽到中國第一部黑白4K修複劇情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的消息,就決定去看看。這不僅是為了懷舊,為了重新發現青少年時期看這部電影的興奮和溫暖,還因為這些年真的是被各種"間諜劇"壓扁了胃口,想看真正的經典。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前天一早,來到了位于北京西郊的"中藝術區"。我喜歡這個社群,有劇院,電影院,露天電影院,咖啡館和餐館,我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看過一些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走進電影院大廳,看到牆上泛黃的電影海報,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電影院可以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因為它連接配接着美好的過去和未知的未來。在這裡,人們可以超越人們的日常生活,讓靈魂自由。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8">02</h1>

《永不消逝的電波》拍攝于1958年,正值大躍進的巅峰時期,具有五十年代獨特的生命力和激情。

影片由林進編劇,王冰執導,孫道林、袁霞主演,以李白烈士事迹為原型,講述了紅軍電報專家李滿潛入上海敵區長征,利用秘密電台和延安保持聯系的故事, 并最終将解放人民獻出生命。

"同志們,再見,我想念你們!"在被敵人俘虜的前一刻,李某通過電報向延安發送了最後一條資訊,平靜地吞下了密碼紙——這一幕讓我在看電影時流下了眼淚,成為一生難忘的回憶。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李白烈士是李的原型,在解放上海前20天,在蔣介石的直接指令下,在蔣介石的直接指令下,李白被殺害,當時北平正在為新中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做準備,李白是第一批郵電部長候選人之一。

在22年的黑暗統治中,國民黨反動分子殺害了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女,這些罪行還沒有完全清除,他們的後代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從未聽說過海峽對岸的任何人去過龍華烈士陵墓(李白死地)或玉華台烈士陵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9">03</h1>

關于"永不消失的電波"的拍攝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這部電影的故事素材,由我們黨在秘密戰線與傳奇領袖、著名《龍壇三傑》之一李劍農提供,參考了秦紅璇烈士、張啟才烈士,經過黃鋼藝術加工,因為它是集體創作的,是以劇名的名字是化名;

李賢雄一直留着标志性的胡子,在片中,"任務發送者",即派李人到上海執行延安酋長的任務,還有一點"特殊"的胡子,顯然,這個胡子是有曆史的;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在演員的選擇上,有人認為孫道林的氣質隻适合演兒子、知識分子、小市民等,不适合演老紅軍經過長征考驗,老八路。但在解放之前,他曾在國統區工作過,與地下從業人員接觸的導演王冰認為,孫道林的眼睛有一種不可磨滅的感覺,這是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獨特人才;

飾演軍人特工姚偉的王新剛,一直扮演着正面的英雄,有人認為他很難變身,就連王新剛本人在扮演對方時也不是很有信心。王晖認為王新剛憑借自己的導演經驗可以很好地扮演這個角色,鼓勵他抓住機會探索道路;

有人認為袁俠不适合扮演何蘭芬。但王健林認為,何蘭芬是一個質樸的上海女工,在參加地下工作後,身份變了。無法改變的本質,而袁霞的氣質恰恰很簡單,是以适合扮演何蘭芬。原來袁霞的表演和孫道林的珍珠表演相結合,對于影片來說大大提升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04</h1>

4K還原經典老電影,确實令人耳目一新,看到一些黑白電影很難注意到細節。

比如李彥安和他的戰友們在延安橋段,他們的軍領,都有一個長方形的标記,顔色比周圍更深,毫無疑問,已經縫制了衣領。此時是1938年,紅軍很快适應了八路軍,他們仍然穿着紅軍時代的制服,但脫下了領帽徽章;

比如,李滿每天晚上在嚴密閉的樓房裡發電,上海的仲夏夜,閣樓悶熱可想而知。在黑白電影中,隻能看到李曼用毛巾擦汗,何蘭芬為他打粉絲,在彩色版的特寫鏡頭中,可以看到李曼的額頭從豆子大小的汗珠中出來。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如此不同的細節,稍加注意也可以發現很多,總之,彩色版讓影片更生動,人物更生動,也更逼真。

新中國前三十年,創作出許多優秀的經典電影,成為世代相傳的美麗文化記憶,今天所說的"紅色經典",主要是從這一時期産生的。從藝術上講,很多電影已經達到了電影制作者還難以達到的高度,但由于技術原因,隻能在電腦或電視上看到,影響了欣賞的效果。如果這些電影采用4K修複、黑白色彩技術進行處理,然後進入庭院螢幕,不僅能讓今天的觀衆看到方華,而且中國的電影創作也會産生"魚效應"。

這是一個建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1">05</h1>

今天的間諜劇有幾個特點:

1、英雄相當精英,獨一無二,依靠内在奧秘的"信仰"支援,誰不信,誰不依賴;

2、相當"黑",暗殺、投毒、陷害......,無處不在;

3、總是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來補充組織,但總是被懷疑和冤枉,看來黨和人民永遠虧欠他們。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但在《永不消逝的電波》(The Never Gone Airwave)這部根據地下工作者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中,觀衆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間諜戰"。

首先,地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動員群組織敵方僞統治地區的群衆,即群衆工作是地下工作的重點。

李克強抵達上海後,收到了第一封重要的延安電報,這是毛主席揭露蔣介石投降陰謀的文章,被地下黨作為傳單印在劇院,在街頭散發,有效遏制了國民黨的投降傾向;

其次,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從不孤單,他們總能得到組織的幫助和支援。

李曼到南京,言談舉止都習慣性地散發着軍氣質,地下黨組長孫老(于繼田飾)提醒他,"你長得像這樣,到上海再過幾個小時就會有問題",幫助他迅速适應新的身份,迅速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地下工作者。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李被日本特種高中隊和王某的僞特工總部俘虜後,老孫訓示使用李的波長、呼号繼續射擊電話,迷惑了敵人,最後讓敵人誤以為李是"重慶分子",釋放了他。

組織是安全和信心的源泉,而不是當今間諜劇的"破壞性"元素,而間諜劇是當年地下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決定性原因。

依靠少數精英搞"間諜戰",歸根結底是剝削階級搞"地下工作"的方式,因為他們不敢、不能因為階級利益的局限而動員群衆。無産階級的地下工作恰恰相反,動員群組織群衆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當然,這并不意味着排除其他工作)。

《永不消逝的電波》沒有追求刺激感官的"驚悚片",而是聚焦于地下工作的政治,讓觀衆看到地下工作的真實面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2">06</h1>

"永不消失的電波"中的一些細節處理得非常專業。

比如,地下黨員白小姐本來應該到四樓和老孫聯營,但她看到電梯裡有日本特工,為了不暴露自己和老孫的關系,他們把嘴改到了14樓,直到電梯到了14樓,她又乘電梯下到五樓, 然後走下樓梯到四樓。結果,電梯裡所有的人,包括電梯服務員,都不知道她到底要走多少層。

影片中的一些備用筆也很有趣。比如,孫老的公衆身份就是精神科醫生。當白小姐走進他的候診室時,隻有一個女病人從診所出來,說:"我總是聽到有人罵我,他們說我丈夫是叛徒,叫我中國通奸者,罵我兒子是中國通奸者......"

當觀衆看到它時,他們通常會微笑。中國奸淫出賣祖國,不可能不被所有人責罵,這個中國奸淫者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是心不在焉的。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王新剛飾演的軍事特工姚偉是該片的另一大亮點。

姚偉被軍隊派往上海從事"地下工作",被日本特殊高中俘虜,熟悉國民黨特工心理的中村,奉命帶他去看李滿的酷刑。李所遭受的折磨并沒有讓李克屈服,反而讓姚琦吓到他,再加上他發現蔣介石、戴炜都與日本勾搭,商讨投降的條件,很快就成了叛徒。

姚明的這番話反映了當時在上海、南京沉入水的國民黨軍人心理——"如果盟軍赢了,我們就是地下先遣軍;我們是地下先遣軍。腳踩在兩條船上,隻能活着成為一個死去的奴隸,但自鳴得意,悲傷和仇恨!

《永不褪色的電波》是一部值得重溫的好電影,它很美,很純潔,也很深情,既是戰争的友誼,同志情誼,又是愛與父子。

郭松民 | 評彩色版《永不消逝的電波》:遇見真正的“諜戰”經典010203040506

李曼是一個快樂的人,在國情崩潰的時代,他選擇了共産黨,找到了方向,進而有了一群熱情的同志,他也把這份溫暖傳給了何蘭芬,第一次被捕時,李曼以為自己出不去,對蘭芬說:"如果你能出去, 過上美好的生活!"李死了,但他發出的電波從未消失,今天仍然感動我們,給我們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