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作者:烤環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法制日報》記者 蔣安傑

人物素描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58年,肖揚在閩大學學習期間。

肖揚,1998年至200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首席大法官。曆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司法部部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進步的經驗和重要參與者:要開拓反腐敗改革的早期探索,牽頭建立中國第一個報告中心——反腐敗局,倡導制定和參與起草反腐敗賄賂專項法。在司法部任職期間,他為中央上司講授法治,建議中央政府實行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改革法制、監獄制度,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推動我國第一部律師和監獄法的頒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間,以"公正與效率"為法院工作主題,以按照憲法原則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目标,對司法制度進行系統改革,提出法官職業化建設方向, 并提出中央政府提出"寬大從嚴"的刑事政策,改革死刑審批制度。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40年,在曆史上,但白縫;于曉陽,卻千帆一讀。

新中國第八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選擇在家鄉廣東發表感人的"告别演說",今年70歲。從那以後,他的生活一直很安靜,基本上淡出了視線。這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兩個高潮"的評論中,媒體拍下了一張他微笑的照片,并被稱贊為"非常人道地展示了共和國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樂",就像明信片一樣固定在他的記憶中。也就是說,今年,帶有"改革是真正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必然會有一定風險"的标簽,肖揚,連同他的名字,留下了曆史。

40年來,伴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蕭揚也經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經将自己的經曆描述為"下一行,一個圓圈"。意思是從最基本的公社、縣、地方(市)、省到中央,每一個階梯都經過了,公安、檢察、司法、法院這個政法圈,他繞開了一個星期。這種豐富的經驗在中國法律界是罕見的。

從廣東省總檢察長到共和國司法部長再到最高法院院長,從上司建立第一個報告中心,第一個反腐敗局;建議中央選擇"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法治講座的主題,推動确立依法治國戰略。提出"公正高效",推動撤銷死刑準許權,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在他工作過的每一個職位上,他都像一個永無止境的索賠人,留下了一條可以帶入中國法治史的痕迹。蕭揚,政法界著名改革家的名字,将永遠被共和國銘記!

有人問,向政法部門提出,肖揚是以"強人斷腕"的精神推動改革,到中國呢?一位法學學者表示,蕭揚給中國司法帶來的價值以及随之而來的糾紛,将經受曆史的考驗。"但是,作為法人,我們感謝他。假以時日,五年或十年,中國人會感謝他。"

随着時間的流逝,今天是"十年後"的曆史節點。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坐标上,改革開放40年來親眼目睹、見證、參與和推動法治程序的肖揚的情況如何?12月9日,記者來到小老家,享年80歲。

.m 9:20,我注意到了這四個星期,因為我提前十分鐘到達。客廳布置簡單樸實,在裝滿書籍的櫃子裡擺放着一張小楊和妻子的顯眼照片,沙發前的地毯有些陳舊,刻着新年輪子。

9點30分,聽到老人的腳步聲走下樓梯,我立刻往前走去,伸手握住老人溫暖有力的手,蕭老看起來有些瘦弱,但精神抖擻。老人能夠準确地說出我們最後一次見面的時間是在2014年,而身邊的女兒驚歎于他父親的記憶。蕭陽特别提到了《法制日報》幾位熟悉的老頭子的名字,并詢問了他們最近的情況;他還回憶起他作為部長創辦的《中國律師日報》,後來更名為《人民信》。

從報紙聊天到司法部的談話,肖揚和改革開放對口的法治生活慢慢呈現在我們面前。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77年,肖揚任廣東省曲江縣龍淵公社書記。當龍後回到公社,蕭陽興要建水利,推進科學養殖,在他的帶領下,龍回到公社五個生産隊變成了畝産噸糧食隊。

1975-1983 - 在龍歸來的那一天

1978年,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拐點,今年12月,中國似乎沒有冬天,應該是寒冷的季節,安徽鳳陽小港村18個村民将鮮紅色的手印放在紙上,給家裡貼了一份紙,春聲雷聲改革開放,喚醒了沉睡的大地。春天的故事在中國由南向北歌唱,變化的活力正在洶湧澎湃。同年,許多人離開了賽場,沖向考場,踏上了改變命運的旅程。

這時蕭陽,正處在一個叫龍輝的地方,忙着農民下田。1961年,從閩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他前往新疆政法大學任教,然後因中蘇關系緊張而解散學校,回到廣東省曲江縣警察局。

蕭揚向記者回憶說,龍歸來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地方之一。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生活伯樂,才華橫溢的玉關市委書記李海濤和曲江縣委書記娛樂書。因為肖揚肯吃苦耐勞,頭腦靈活,體貼一點,1975年6月被任命為龍淵公社黨委書記,時年37歲。有人公開質疑:"派這麼小的人當秘書,取笑這個萬姓的公社?

怎麼辦?客家人獨特的堅韌和自己的固執不輸,讓小楊立志要做一種工作。肯在學習蕭陽時謙恭敬敬老農為師,組成了農業顧問團,采取一系列勇敢的措施,使貧瘠山區平均産量超過一公斤甚至噸的糧田,轟動全縣乃至整個地區。

因為從外行到外行人從事農業是有名的,1979年12月,肖揚作為代表的全國農業先進機關進京領獎,來到人民大會堂,這是肖揚從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回到北京之後。沒想到,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他遇到了18歲的大學同學朱明山。當時,朱明山已經是最高法院的局級幹部。誰也沒想到,十多年後,蕭陽和朱明山會以"一把手、二把手"的身份在東同民巷27号重聚,共同推進中國的司法改革。

說起這段曆史,蕭陽補充了一個細節,從北京獎歸來後,韶關市還在龍淵公社獎勵了一輛面包車。為了讓整個社群分享發展成果,肖揚建議将汽車配給公社衛生醫院搶救病人。

肖揚回憶說,在龍淵,有一件事他很難忘記,那就是他決定帶領大家去修好水電站。當時,沒有錢,沒有裝置,沒有技術,但他"進入不求名,不回避",買機械,買管子,建廠,都需要錢。蕭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借了一筆貸款。金額是多少?超過一百萬。當時的主流觀點是,既沒有内債也沒有外債,貸款不僅可恥而且有風險,超過一百萬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天文數字。但蕭陽頂住了壓力,果斷地堅持了下來。

記者問水電站是否還在?蕭陽很自豪地說,電力仍在産生。電站建成後,龍源告别了油燈時代,不僅解決了自身的用電問題,還将剩餘的電彙入國家電網,1987年電站還清了投資債務。

蕭揚當時也做了一件很有争議的事情。小楊是一個能力強但農業背景豐富的年輕人,他仔細觀察,年輕人有文化,聰明,能幹,懂農業生産,靠大衆的力量讓他擔任生産隊長。結果,生産團隊在那一年将其谷物翻了一番。第二年,生産又邁出了一步。

記者問道:"看來你年輕時有改革的勇氣,你不擔心也不害怕?"蕭陽坦言,"我是一個窮農的孩子,背井離鄉的移民來到韶關,從來沒想過什麼一定是官員,不怕。或許就是這件大事,回家種下無畏的精神,心無私地走向世界,一步步地支援蕭陽,果斷前進。

在将近四個小時的采訪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老人在叙述,記者在聽。記者發現,肖揚年輕時非常大膽,他提出"讓有能力的人坐在第一把椅子上""讓外行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這些改革的"基因"為他未來倡導的"專業化"注入了活力,也為他在實施後的一系列改革"回歸", 提供源。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88年11月,劉福志同志到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視察工作,肖揚向劉福芝彙報。

1983-1993年——檢察官辦公室"傳回"

20世紀80年代初的時代是什麼?當時,改革開放如潮水漲潮,海浪翻滾,同時,難免是泥沙、蝴蝶和蒼蠅同時破碎,被砸得"公查法"急需重建,我國法制被浪費,法制人才稀缺。

1983年,清遠區委與韶關市委合并,不詳的省委書記(當時與一書記)王甯從肖揚的履歷中找到了自己的"法制"背景,在向省委彙報後,決定讓肖揚"回隊"。同年6月,肖揚重返政法職務,曆任廣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

肖揚一上台,就想着如何在改革開放的試驗場上大膽探索,努力依法改革檢察制度。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劉福志曾評論說,廣東省檢察院的工作是"廣東的幾件大事"。

人們記得:1987年,廣東省檢察院提出辦理此案,為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保駕護航;1988年,在深圳成立了經濟犯罪舉報中心;1989年,"新花樣"在廣東成立了第一個反A錢賄賂局。一些人認為,這是改革中國反腐敗體系的早期嘗試。肖揚告訴記者,當時,他設想成立廣東省反A錢賄賂局,連品牌都已經做完了,後來由于内政意見分歧,前一天晚上上市改為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反A錢賄賂局。

回顧自己在檢察院的經曆,肖揚用"回歸"這個詞來表達自己内心對法律的渴望。他告訴記者許多外界不為人知的故事。

他說,當中央政法委調研組到廣東總結第一次"嚴峻"的經曆時,輪到他講話時重述,然後重複别人說的"重創"的經曆,不是很有意思,關于"經濟犯罪條件下的商品經濟"的即興演講, 沒說幾句話就被房東擋住了。但時任中央政法務常務副書記的劉福志卻很開明,讓他繼續發言,會後打電話給蕭陽,指令蕭陽把演講稿草稿寄給他,肖揚回憶道,他清楚地記得那天吃午飯沒費心吃飯。

1986年7月,肖揚作為廣東省檢察長,率先提出"檢察工作從屬于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觀點,明确闡述了戰鬥與保護的并行性,并出台了12項保障科技人員合法權益的規定。為了實作生産保護與懲治統一,挽救犯罪,廣東省檢察院也曾試圖暫停逮捕。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争議,比如一塊石頭砸在水面上,再次掀起了波瀾。蕭陽告訴記者,當時,甚至出現了"振奮人心"的"死派"兩大陣營,可以看出意見分歧,也印證了蕭揚的進取意識和勇于邁出大步,敢于開辟新路。珠江電影制片廠為此制作了一部電影《暫停逮捕》。

肖揚也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名年輕男女墜入愛河,被民兵抓獲,男女分開審判,女子在壓力下改口強奸,當時判處該男子死刑。蕭陽不贊成這種背離法律的"重"處罰,成為"目标"。這類案件深深地觸動了肖揚内心深處,讓他開始思考刑事政策問題,于是提出了"嚴、寬、寬、求實"的起訴理念,為他後來在法庭上建議中央政府實施"寬大"刑事政策做好思考和實際準備。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91年5月,肖揚還擔任《中國檢察官日報》創辦及辦公室工作會議代理會長。排在前排的是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劉福志同志。

1993-1998年 -經曆從"法治"到"法治"的轉變

1992年,鄧小平登上火車南下,經過南下巡視,中國的改革勢頭更加強勁。

單山、單水、轉彎,1993年3月,蕭陽成為共和國第六任司法部長,今年小楊54歲。如何找到改革開放與司法行政的結合?這是他必須在新職位上找到的突破。

記者在采訪中,第一時間看到肖揚展示的曆史檔案《中國司法行政五年發展綱要》,即現代文明監獄的建立、法制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從一系列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在司法部執政期間,肖揚的改革力度明顯加大,制度設計更具前瞻性。這時,肖揚清醒地意識到,在市場經濟的号召下,律師制度已經不能适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有大動作。是以,在1993年6月國家司法局(NRA)的一次研讨會上,肖揚強調律師改革應該是"重中之重"。他建議,"法律職業的性質應通過停止使用生産資料所有權模式和管理方式來界定;法律職業的性質應由停止使用生産資料所有權模式和行政管理方式來界定。律師必須專業"的主張,總體目标和思維非常大膽,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說是"大",閩大學教授陳衛東用這四個字來評價。他告訴記者,"國有法律顧問的性質要對合作律所進行更先進的改革,使代表集體經營模式的合作律所在全國範圍内得到跨越式發展;"探索機構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填補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空白。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也對記者表示,"那一年,很多人覺得中國律師的春天要來了。"後來成為頂級律所的律師事務所,如大成、金都、君合、中倫等,都是這個制度的踐行者,改革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法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釋放活力。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而這項改革在當時是不可預測的,存在風險,"律師盧紅兵說。肖揚本人認為,律師制度的改革為他後來的法院改革奠定了基礎,沒有律師制度的改革,以後就不會有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

這期間,肖揚也第一時間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因為不了解,最初進展緩慢,他很着急。現在,中國土地上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讓窮人、弱者、殘障人士能夠打官司,建立并實施法律援助制度,"他告訴記者,"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一個文明、進步的國家",這是肖揚更深層次的思想。有人認為,"引進這個制度"在蕭陽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燦爛的亮色,也為蕭陽後來提出的"司法救助制度"提供了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蕭揚也特别重視法學教育。1998年初,全國法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司法部開辟了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法律人才的新通道,展現了20年前制度設計者為法治儲備人才的戰略眼光。

"好人赢了,遠方尋求者赢了。司法部期間,肖揚不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我國司法行政工作在原有基礎上大步向前推進;并能夠抓住機會向中央政府提出舉辦法治講座,并最終為法治戰略做出貢獻。

肖揚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确立的法律路線,實質上是走依法治國的道路。隻是當時,這隻是法治的朦胧狀态,人們還沒有明确認識"法治"和"法治"的差別,更更不用說從治理的基本原則來認識這個問題了。從"法治"到"法治"的真正飛躍是在1997年9月。1997年9月12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鄭重指出:"法治是黨上司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戰略。"

在這裡,我們想談談一種特殊的"一般法"實踐。1994年6月21日,在司法部、中宣部、中國法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進階幹部法學講師小組"成立一周年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建議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司舉辦法治講座。司法部黨組立即征求并準許了中央委員會,并于1994年12月9日進行了關于中央法制的第一次講座。

後來,在1996年2月第三次講座時,無論題目還是講者,司法部都經過了精心的"審慎"和反複的"研究",節目改了幾下,最後确定為中心議題的是"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正是在這次演講的總結發言中,中央上司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政策。中共十五大進一步将"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更新為華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完成了從"法制"到"法治"的跨越。

在肖揚看來,從"法治"到"法治",雖然隻是字面上的差别,但卻是觀念的重大轉變,标志着中國對法治的追求從朦胧走向成熟和自覺,是黨的上司作風、執政方式、治理戰略的重大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重大發展。

記者對這段曆史的電話連接配接非常熟悉,當時司法部副部長劉偉說,從中央法學講座的成立到推動法治基本原則的确立,其意義和價值,為肖揚在中國法治建設史上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意義。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96年11月,廣東省法律援助中心揭牌,肖揚出席揭牌儀式并發言。

1998-2008年——司法改革"破冰"

歲月總是沉默的,但曆史卻在沉默中向前發展。

1998年3月和2003年3月,肖揚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兩次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這十年,應該是蕭揚一生中最輝煌的十年,也是引起外界最關注的十年。随着他在鎂燈下曝光的頻率越來越高,成為媒體的"最愛",批評和質疑的聲音也讓他承受了無人能及的壓力。但他因為"一個共産黨員隻要忠于黨,就不能怕風雨"的堅定信念;帶着"正義必須公平,責任勝于天"的感覺,應該推動中國的司法改革。

1998年底,持身份證和記者證的普通市民走進"神秘"法院的大門,中國法院全面推行了公開審判,這應該說是蕭揚的第一件大事。很快,肖揚提出"公正、效率是21世紀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題",并發表了《關于新世紀中國司法的宣言》。并提出"審判工作是中心,團隊建設是關鍵,法院改革是出路"的戰略布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十年來,最高法院以肖揚為這艘船的"領航員",在司法改革中向着"海"建設公正高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曆程真實經曆了危險的海灘、風浪。一位老法官向記者回憶說,1998年3月,當最高法院正在讨論庭的改革時,肖揚認為應該整體進行一系列研究,是以《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問世,為我國司法改革翻開了新的一頁。不過,由于種種因素,本輪司法改革聚焦于工作機制,肖揚也非常無奈,或者說是後悔。記者在采訪中證明了這一點。

到《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時,肖揚本人對司法法的認識已經相當深刻,他的司法理論也已經成熟。是以,他對法治的思考和了解在現階段得到了展現,"如審判委員會會議制度向審判制度的轉變,法官的專業化建設,糾紛解決機制的多元化,法律的統一适用,案例指導制度"等,後來成為健全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别是最高法院全司改革班子發起的司法隊伍專業化建設,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

"沒有專業建設,就沒有後續的人員分類管理,也就沒有司法法的展現!"對參與制定《一五、二五、三五、四五》的一位老法官進行了評價。

蕭揚任期内最具争議的改革,現在看來是最有效的,比歸還26歲的複審死刑的權利還要有效。據說,這項改革給老年人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壓力。

"改革最大的難點就是舊司法觀念的阻撓"。肖揚告訴記者,很多人,包括一些上司幹部都認為殺人是一種威懾,強調隻有多殺人,才能保證社會保障的穩定,是以,"少殺人,小心殺人","嚴格控制慎用死刑"的新概念與"謹慎殺人可以,殺人少不能"的觀點自然是不相容的, 改革是困難的。為什麼這麼難?這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有人說。

但事實證明,統一行使準許死刑的權利,堅持"少殺""謹慎殺人",不會寬恕和鼓勵犯罪。"現實情況是,恢複的第一年創造了一段新的曆史,其中緩刑的死刑人數高于立即處決的人數"。"肖揚告訴記者。

據公安部統計,2007年前11個月,全國爆炸案數量下降了25%,故意殺人案數量下降了10%,搶劫案下降了7%。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公安調查結果,93.3%的公衆認為安全環境是安全的,比2006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實踐證明,肖揚告訴記者,"重大案件數量逐年減少,對犯罪的各種形式的懲罰不會影響戰鬥力度。

記者特别問肖揚在面臨壓力時有沒有後悔?他堅定地說,"人的生命很重要,不能害怕麻煩,我們敞開心扉,如果問題不能全國統一,正義的統一就談不了。"當我們談論為人民伸張正義時,我們希望保護人民的合法利益,而生命權是最高利益,"他說。如果死刑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那麼還為人民談論什麼正義呢?"

長期擔任死刑複核監督員、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張軍曾說過,在黨中央的有力上司和支援下,為消除社會疑慮,肖揚總統曾多次就撤銷死刑準許權發表講話, 态度非常明确。由于撤銷死刑準許權"拉動全身",這一改革導緻一審、二審甚至偵查程式的刑事訴訟程式發生一系列變化,是以,撤銷死刑準許權的意義不僅在于準許制度本身的改革, 它帶來了中國刑事司法的全面改革,是中國法治進步的标志性事件。

在張軍看來,"改革是一個應該在更長的曆史程序中思考和評價的過程。符合自然規律和曆史規律的事物,才會有生命力,經得起曆史的考驗。"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1997年9月16日,肖揚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回答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問題。

2008-2018 - "法律老人"的夢想依然存在

40年來,中國變了,如薄紅的太陽,太陽充滿陽光;我國法院正在變遷,立足國情,新,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定信念。

新時代的新坐标,中國如何才能前進?"改革不停,開放不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定回答。2018年,曆史年輪進入第19個尺度。黨中央成立了全面法治中央委員會,就全面法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法治的新思路和新戰略。這是自建黨以來或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充分展現和展現了黨對全面法治的高度重視。

作為一位見證了中國法治發展40年的老人,肖揚認為,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是國家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變化——實作了從法律虛無主義到全面法治的偉大變革;在國家治理方式和黨的治理方式上,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他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必須全面貫徹",是有方向性的上司,隻有堅持黨的上司,發展法治,法治才能走正路。

十年前退休的蕭陽并沒有停止追求法治,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鑽研法治理論,弘揚法治精神。2014年,他在母校閩立大學發表演講時,稱自己為"法律狂老人",并自豪地說:"我的法律夢想還在,我的法治夢想還在!

采訪接近尾聲時,記者問他如何度過晚年。他說,他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與老伴相處多年,他非常感激陪伴他走過多年的風風雨雨,走過幾十年的坎坷之路;在家閑暇後,他去了家人陪他去的地方,老同伴在58歲時陪他學遊泳,68歲陪他學打球。當然,讓他溫暖乖乖的孩子,小孫子手工制作的"法法",是他80歲生日收到的禮物,被放在一個宏偉的地方展示架上。

回顧40年,蕭陽深情地說,他很幸運能身處這個大改革的時代,為能成為這個古人偉大事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對于人民來說,是共産黨人的第一心,也是司法改革的第一心。這堅定,讓記者的心震撼。

采訪肖揚,追随自己的回憶,在40年的法治長河中,感覺自己的思緒也在飛揚,當時筆卻不知所措。

回到文章的開頭,蕭揚的改革給中國的法治帶來了什麼?必須承認,當我國司法改革來到"四梁八柱建成,入精修"時期,曆史不會忘記肖揚這個"土匪人物"。他在每個部門推動的改革,是包括思想、思想、制度、團隊在内的巨大變革,讓我們一瞥中國法治進步的過程和脈絡,也讓我們更加看到,中國的法治已經走到了這一天, 這并不容易,可以形容為"戲劇性的變化"和"宏偉"。

在采訪中,記者不僅被改革的艱難40年震驚,更被蕭陽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蕭揚輝的洞見卓識有很多故事,受限于篇幅,并非沒有遺憾。如何形容肖揚?不禁想起了那句話中的"窗注":"屈辱不驚訝,閑暇看到院子前的鮮花。保持無意,雲層蜷縮在天空中。"

這一天,北京特别冷,蕭陽堅持要把我送到客廳門口;在門廊上穿外套時,老人被送到門口,不得不說再見第二次,在他善良的眼神中轉過身來。看着他那張瘦削的臉,露出堅毅,回想起那艱難而不易的改革,此刻,比起尊重,這位非凡的老人更是苦惱。在中國,法治爬過颠簸,渾身荊棘,走過了一條以前沒人想走的路,有很多人值得我們緻敬!肖揚就是其中之一。

在寒風中,淚水在我的眼裡...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2002年12月,肖揚在中國民大學"司法論壇"上作了"法治、法官與司法改革"的演講。

福州渤海利馬昆侖——從不同角度看肖揚

"浮舟渤海,利馬昆侖"的旗幟,是1990年冬天,蕭陽即将前往北京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廣東政法長老高青豔為肖揚的晉升帶來快樂和恩賜,給予警示和鼓勵。據蕭陽回憶,他上銘文的時候,并不熟悉,但為了鼓勵和鼓勵年輕人寫作,也告誡他要做渤海浮橋等政法工作,更像是在昆侖騎行,有點不小心就有危險。這麼多年,蕭陽一直珍惜着這面旗幟。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改革之外的肖揚,記者特别采訪了幾位評委。

一位法官告訴記者,2006年,肖揚總統通路美國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全程陪同。她問肖院長:我介紹你的頭銜時,是總統還是首席大法官?肖總統毫不猶豫地回答:還是首席大法官!奧康納對肖有更大的尊重感。

肖揚,在一位資深法官眼中,是一位慷慨大方的長者,給予年輕幹部更多的鼓勵和鼓勵,從不咄咄逼人、幽默風趣。有一次,黨組會審議一份重要檔案,調研室的劉叔德博士(年輕但有點帥氣,有點老派)出席,肖院長想聽聽普通幹部的意見,對坐在崗位上的劉淑德說:"老同志怎麼看高啊?這讓每個人都笑了起來。

"老同志"劉淑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繼續這個故事,更多的人忍不住。他說,會後,出席黨組會議的于文紅主任告訴我,肖院長會後問她:"今天報道的'老同志'是誰?她笑着回答:"是劉淑德,不是'老同志',是年輕同志。蕭校長随後笑了笑,回敬了一聲"哦,劉淑德,他把書給了我"。此後,最高法院除了《四個美女》(四男同志者的名字給人以女人的感覺)之外,還有一個餐後"老同志"的故事。

2006年3月,劉淑德有幸随肖揚總統來訪。一天早上,當我在廣場上散步時,我遇到了剛剛走路的肖院長。肖院長高興地對他喊道:"劉同志,一起來合影留念。劉淑德非常高興第一次在國外與肖校長合影。在回酒店的路上,他高興地對肖總說:"今天心情特别好,而且越來越年輕,從'老同志'到'劉小同志',"蕭也笑了。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2007年5月11日,肖揚在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蔣興昌(左二)的陪同下,對最高人民法院第二辦公區(死刑複核辦公區)的建設進行了調查。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記者注:記者眼中的肖揚

□ 蔣安傑

蕭揚不僅是永無止境的聲索者、新上司人、純資本家,更是媒體的好朋友。那一年,他開放媒體,"以自我責任為基礎"報道法庭審判,将司法報道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時至今日,在各種場合掌管政法口的老記者們聚在一起,在記憶中仍然經常提到蕭陽。

為什麼媒體朋友喜歡肖揚?外人可能會想,因為蕭陽是一個改革者,他不相信身體的力量,是以他生來就容易成為新聞人物,容易帶來自己的氣場,新聞的厚度和高度;其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肖揚之是以能和媒體成為好朋友,是因為他的性格和個性魅力。無論他縮着臉頰,擡起嘴唇,微微擡起頭,說話時經常握緊拳頭,還是高興時純粹的笑容或大笑,都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這種力量來自他身上的那種人性之光,是以記者看到他感到親切, 沒有距離感。

記得有一年,記者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一個活動,結束後匆匆趕到的時候,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個帶有濃重粵語口音的電話:"小江......"回頭一看,身材不高的小楊,在人群中向前走去。由于事故和喜悅,我說:"肖總統,我們拍一張照片嗎?"蕭陽道:"好吧。自然,在他身邊停了一站,更多的人開始圍觀,也想和小楊合影留念。小楊感覺自己英俊的衛兵在潛意識裡擋住了,他和藹地說:"來吧,沒事的。到目前為止,這種善意一直萦繞在我的腦海中。

我也不止一次聽說,當他們和小楊一起旅行時,他們經常受到小楊的歡迎,與從業人員換地方,坐在前艙。看着不經意的細節,卻在記者的心中留下了美麗的印記。

肖揚:一蓑風雨任改革

2011年9月,肖揚年輕時回到邊境公路,在陽關舊址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