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1歲“改革院長”肖揚去世,曾力推收回死刑複核權

作者:南方都市報

本文全長3659 字,需要12分鐘閱讀

81歲“改革院長”肖揚去世,曾力推收回死刑複核權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李斌)被譽為"改革主席"的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于2019年4月19日淩晨4.m 58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告别儀式定于4月22日上午10.m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廳舉行。

肖揚在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10年中,為推進司法改革做出了巨大努力。在談到他作為法官的職責時,他說:"無知者不能成為法官,無能者不能成為法官,不配得的人不能成為法官。"

在談到法院腐敗問題時,他說,懲治腐敗的法官絕不是軟弱的。

肖揚在廣東省檢察院任職期間,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群衆舉報中心和第一個反A錢賄賂局。在他擔任司法部長期間,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經建立。作為最高法院院長,他引入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公開聽證會,并開始實施建立法官等級制度。

面對改革争議,肖揚曾坦言"1萬人有1萬種了解,有改革的風險,有風險有疑惑,心中有一個數字,對不怕别人說。"

肖揚,廣東省河源人,1962年畢業于中國民大學法律系,1983年起在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工作。1989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肖揚在學術期刊《現代法》上撰文,提出成立反腐敗局的思路。1989年8月,中國第一個反腐敗局在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成立。

之後,蕭陽搬離了這個地方。1990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1993年起任司法部部長。五年後,他正式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直到2008年退休。

這位以推動司法改革而聞名的首席大法官已經任職10年,也是他最受關注的。

在此期間,他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審判的公開性,公民自由參加聽證會,建立法官的專業準入制度,采用統一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官的必要資格,以及撤銷複審死刑的權利。

自2001年以來,首屆法官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中國從此告别了"政治合格"的法官任命标準,将法官整體隊伍納入專業化;2002年,中國法官取消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威權主義上限,取而代之的是合法的長袍。

同年,肖揚首次提出"加強法官專業建設"和"法官專業建設"的主張,成為法院隊伍建設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最受關注的重大改革之一是撤銷了複審死刑的權利。自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準許權,結束了部分死刑案件26年下放準許的曆史。2008年2月27日,肖揚在最後一次與死刑複核法官直接面對面采訪時表示,責任大于泰山,希望法官們堅守"毋庸置疑,毋庸置疑"的精神。

作為臭名昭著的"改革總統",肖建華對自己在改革問題上面臨的争議相當坦率:"改革有風險,有風險要質疑,我們心中要有一個數字,有承受能力,這是很自然的。他們做什麼,心裡有個數字,對的就是不怕别人說。"

"衆所周知,法官的隊伍很難帶來,這是我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其中一些法官的品質不高,無法勝任越來越專業的審判任務。在2003年的兩次開庭期間,肖揚在參加山西代表團兩份進階别報告的審議時,曾如此剖析了現任法院團隊中存在的問題。

肖揚不遺餘力地說,部分法官辦案水準低,案件超限的問題依然存在;"如果生産機關沒有高素質的勞工,就不會生産出高品質的産品;同樣,一個低級法官肯定無法判決一個好案子。

"有些人對法院的工作不滿意,有的是因為法官素質不硬,審判水準不高。"當然,有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公訴法',廢除了法制教育,好法官從何而來?"肖揚說。大多數評委都已經50多歲了,現在正處于人才中斷的時期。"

在肖揚看來,"法官專業化是未來庭審工作的主線"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根本。

但與此同時,他也清醒地意識到,法官專業化需要很長時間,這不是5年或10年内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正是因為距離遙遠,我們需要不懈努力。"

關于司法審判和媒體關系的話題,肖揚還認為:"在中國,媒體對案件審判的報道日益增多,媒體對司法審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媒體對司法審判的關注也使得司法工作面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

2006年9月,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上承認,在現代社會,資訊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資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司法與媒體、網際網路的關系越來越重要。

比如肖揚,通過司法調查來展現客觀真相和法律真相,這是司法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缺乏證據、認知錯誤、角色差異,而客觀真相和法律真相的标準身份并不完全相同,這是司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我們必須通過宣傳讓社會了解這種司法特征。

為此,要實行司法審判全公開"釋出"制度,及時公布審判案件,落實司法裁判,讓社會有正常管道了解司法的結果和過程,防止輿論誤導公衆。

同時,肖揚大力推動公開審判制度改革。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于嚴格執行公訴制度的若幹規定,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公開審判工作的規定,依法堅持公開審判制度,做到公開、程式公開、結果公開,進一步明确了公開的三項措施, 依法及時全面披露,并出台一系列公開措施,確定審判權在陽光下運作。

針對網絡資訊日益發展,肖揚還強調,要及時回應網絡上的正義新聞,用正确的資訊引導公衆,用真實的資訊抵制虛假資訊,樹立法律正義的權威。

作為最高法院院長,肖揚還為下一步的司法改革制定了"藍圖",他不懈追求的目标是建設公平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體系。

他曾經描述過理想的司法制度——權威的司法制度必須是公平的,不僅要實作實質公正和程式正義,還要實作形象公正。司法公正應該讓人從形象上感到公平,也就是說,不僅要認為是公平的,還要從形象上看,從社會評價上也是公平的。

效率不僅關乎效率,也關乎效率。而效率的前提是正義是高效的,是有效和高效的,而不是無效的效率,即做一個結案,把案子結了,赢了或輸了。

權威,即通過嚴格的司法程式,規範的司法行為向當事人和全社會展示一種威望,一種信譽、權力、得體,供人民使用,權威不輕憤怒,不做恩人之舉。簡而言之,正義是看得見的正義,效率是可以感受到的效率,權威是公認的權威。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肖揚認為,法院應該優化司法權力的配置設定,不僅要解決外部權力配置設定的問題,還要解決法院系統的内部權力結構。針對法院司法公正問題,要堅持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幹預審判的憲法原則,積極探索建構能夠有效抵禦各種幹擾的司法制度機制,防止和避免對司法活動産生不利影響。

81歲“改革院長”肖揚去世,曾力推收回死刑複核權

<h5>2008年3月10日,肖揚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h5>

任期屆滿後退休

在辭去最高法院院長職務後,他仍然關注"法治權力"的程序。

2008年廣東代表團審議兩份進階别報告期間,一張肖揚在現場大笑的照片廣為流傳。

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說:"兩會期間,我得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報道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廣東團留下的照片,那股'笑天上'的氣息,非常人性化地展現了共和國首席大法官的喜悅和悲傷。"

當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新總統的交接。剛剛卸任的最高法院前院長肖揚在上司會議上說:"在我70歲的任期結束時,在身心健康的背景下離職是值得慶祝和榮耀的,我深感舒适,非常高興。

從那以後,肖建華逐漸淡出了公衆的視線,并在一些公開聲明中讓人們瞥見了這位前首席大法官的法治。

2014年11月7日,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在深圳北京喜來登酒店宴會廳開幕,肖揚表示,中國不缺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共制定了243部有效法律,國務院已制定有效行政法規680多部, 8000多項地方和部門法規,中國花了3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300多年的立法程序,是當之無愧的法律。但遠非法治國家。

在談到我國法制時,肖揚說,要進一步完善、完成編纂民法的任務,就要清理和廢除以計劃經濟時期、階級鬥争為架構時期、群衆運動時期的法律法規。"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涉及公民權利的保護,涉及國民經濟和民生的完善以及國家機構的完善和科學合理的配置,嚴格執行憲法的程式,建立有效的憲法制度,實作憲法權利資源的平衡,還有進一步完善的餘地。這需要從法制向法治化的轉變。"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偉回憶說,肖揚在會上特别提出"違憲是對法治的最大損害"。在徐先生看來,肖揚思想非常開放,在最高人民法院執政期間,在司法改革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推動,特别是最高法撤銷了死刑複審權,挽救了無數生命,司法公開的建立不斷發展,成為最流行的司法改革措施,也成為司法公正的底線保障。

一些曾接觸過肖揚的司法界人士告訴南都記者,肖揚是一位思想改革開放的最高法院院長,有着鮮明的變革創新烙印。

"他眼中的法人、法人充滿激情和希望,激動人心,渴望!"有學者回憶起蕭揚出席活動和演講的情景。

撰稿:南都記者 劉偉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