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孝莊太後跟多爾衮那麼多年,為什麼始終沒有懷孕?原因竟在多爾衮

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衮幫助孝莊孤兒寡母取得政權,順利擊敗了觊觎皇權的豪格親王。介于這一功勞,多爾衮亦順理成章地成為地位僅次于皇帝的攝政王。

孝莊太後跟多爾衮那麼多年,為什麼始終沒有懷孕?原因竟在多爾衮

當時的孝莊與多爾衮,一個是“三十如狼”的俏寡婦,一個是剛過了而立之年的英雄人物,誰都難保他們之間不會發生什麼香豔的故事。

如果沒有多爾衮率領正藍旗軍隊入主山海關,并控制了北京,恐怕年僅五歲的小福臨就要在政治風波中身陷險境。是以,滿朝文武都認為福臨之是以能登基,完全是多爾衮的功勞,孝莊母子理應對其有所報償。

根據滿族的遺俗,弟弟可迎娶寡嫂。相傳,當時正趕上多爾衮的元配夫人過世,是以大臣們便打算促成多爾衮與孝莊這段姻緣。不過,畢竟女方是當朝太後,如果太直白的說出來未免有些尴尬,是以大臣們給出的理由比較委婉:

“攝政王德高望重,又主動将大位讓給了陛下,這種德行是千古罕有的。陛下每天都說要報答攝政王,但如此之大的恩德又該如何報償?恰巧攝政王是當今聖上的叔父,他将皇位傳于陛下就像傳位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既然攝政王能像對待親兒子一樣對待陛下,那麼陛下何嘗不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攝政王呢?這樣的報答方式,臣以為最為妥當。”

孝莊太後跟多爾衮那麼多年,為什麼始終沒有懷孕?原因竟在多爾衮

這時範文程站了出來,将這件事直接挑明:“最近我聽說攝政王妃剛剛過世,太後又多年寡居。既然陛下想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攝政王,那自然不能讓父母分居。是以,還請陛下能允許攝政王與太後同居。”

在野史之中,還出現了文武群臣為攝政王操持婚禮的壯觀場面,福臨甚至還親自寫了诏書:“皇叔攝政王,現方鳏居,周室懿親,元勳貴胄,其身份容貌,皆為國中第一人,太後頗願纡尊下嫁。朕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着所司預辦。”

不過,在這看似祝福的言辭下,隐藏的卻是小福臨對叔父的殺心。畢竟,沒有人願意為了換取勢力而出賣自己的母親,即便是迫于政治壓力福臨不得不借坡下驢,他也始終難以釋懷。是以,才會發生攝政王死後順治帝翻臉将其“削爵、撤廟享、罷谥号、黜宗室、籍财産入宮”的報複行為。可以說,這一切始于福臨嫁母事件埋下的伏筆。

孝莊太後跟多爾衮那麼多年,為什麼始終沒有懷孕?原因竟在多爾衮

說起多爾衮與孝莊的婚姻,或許有人會問:當時二人新婚燕爾,且都是三十歲的年紀,他們在七年婚姻中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呢?

筆者認為,這多半是多爾衮的個人原因。根據文獻的記載,多爾衮是個桃花運比較旺盛的人,他身邊的女人不計其數。僅在史料中有名有姓的,起碼有十人。在多爾衮的所有老婆中,僅有一位北韓妃子替他誕下一女,除了這個女兒之外多爾衮再無其他後代。至于多爾博,他并不是多爾衮的親生兒子,而是多爾衮從他弟弟多铎那兒過繼來的。

為什麼這些情節在正史中找不到呢?

其實這都是因為後來的滿清皇帝漢化的程度加深,他們接受了中國傳統的道德習俗。在入主中原以前,包括滿人在内的不少北方民族,都有“繼婚”的習俗。也就是說,兄弟的妻子過世了,作為大伯或小叔子的可以迎娶寡嫂(弟媳)。

顯然,這種現象在程朱理學盛行的中原地區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寡婦嫁給小叔子的情況非但不會得到親人的祝福,沒準還會被“浸豬籠”處理。随着被漢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滿清皇帝逐漸意識到了小叔子迎娶嫂子絕不是什麼值得稱頌的事。

是以,在後來清朝的律令裡出現了這樣一條:“收父祖妾及叔伯母者,斬;收兄嫂與弟媳者,絞!”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原地區屈指可數,隻有古代的北方部落才會出現“繼婚制”,是以滿清皇帝此舉無疑是欲蓋彌彰。

孝莊太後跟多爾衮那麼多年,為什麼始終沒有懷孕?原因竟在多爾衮

到了乾隆時期,在編撰《四庫全書》期間,乾隆特地指令紀曉岚銷毀了大量相關史料,徹底抹去了孝莊與多爾衮之間的婚姻關系。從這以後,官史中遺失了多爾衮迎娶寡嫂的記載,僅有部分民間野史還保留着這些隐情。

當然,這一切都是史學愛好者的猜測,具體孝莊有沒有嫁給多爾衮,時至今日尚無定論。唯一可以确定的資訊是,孝莊并未給多爾衮誕下子嗣。

參考資料:

【《孝莊秘史》、《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