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死不如活"的後景感

作者:危笑與弟弟

起初看這部電影也是從老師的推薦中,他說,作為一名記者,要有足夠的同情心和人文關懷精神,是以要多思考,體驗更多與各種人的接觸,看到更多能讓人激動人心、體貼的事情,寫的東西不隻是一些空談和哀歎生活之類的東西, 用記者的職業精神看問題,做一個專業的人。

"好死不如活"的後景感

"好死比活得更好"是關于一個五口之家(父親,母親,長女9歲,2個女兒4歲,小兒子不能走路),其中大女兒都是艾滋病毒陽性。他們是這些艾滋病毒感染者,他們如此關注死亡和他們面對死亡的心态。

"好死不如活"的後景感

看完這部電影,内心的感受很深,以為筆者寫的《敬畏人生》是關于對生活的敬畏,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是要尊重生命,看不到自己的生命,要害怕生命。有時候我們會說,我想去敬畏啊,但總是到了一段時間我會對生活有茫然的態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出來了,記得哪位諾貝爾獎得主寫的《人為什麼活着》的文章,我覺得值得一看,是以我覺得對你的問題有一個很好的回答。

"好死不如活"的後景感

在演藝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踐踏生活的東西,但有時我們無能為力,我們隻能呼籲人們在正确的時間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也許今天說了一點重量,但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超過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