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22:03
一個古老的怪物出現在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中顯示了蛇頸龍的完整化石骨架複制品)
怪物的名字叫蛇頸龍。它不是像英劇《遠古入侵》所說的那樣,從"異常點"鑽到現代,而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費爾南多·諾瓦斯(Fernando Novas)和他的團隊從水中撈出的。
它是一個骨骼化石。Novas團隊經曆了艱難的九年挖掘和修複。
<h4>脖子像蛇,像</h4>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于182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立。
本月19日展出的是蛇頸龍骨骨骼的罕見化石及其骨骼的複制品。
它纖細的脖子像蛇,扁平的身體像,尾巴很短。
這是在阿根廷發現的最完整的蛇頸龍化石。諾沃斯說,蛇頸龍骨非常清晰,是南美洲罕見的寶藏。對于世界古生物學研究來說,它可以幫助解決其他地區關于蛇頸龍的解剖學難題。
化石長8米以上,鳍寬4米。Novos在19日向記者展示了蛇頸龍的化石中的四隻腳,每隻長約1.3米。
<h4>他們曾經統治過海洋</h4>
蛇頸龍在古代是大型爬行動物。
六千五百萬年前,安第斯山脈還沒有形成,廣闊的巴塔哥尼亞地區被海洋覆寫,這可能是許多統治侏羅紀和白垩紀海洋的蛇頸龍的家園。
科學家估計,一條成年蛇頸龍重達1000公斤。它的長脖子足夠靈活,可以抓到各種食物。傳統理論認為,蛇頸龍主要吃魚、鱿魚等水生動物,後來在化石中發現,它們的胃裡留下了蛤蜊、螃蟹等水下貝類。
蛇頸龍的行為方式是有争議的。有人說它像海龜和企鵝一樣,墊在它的前肢上;
蛇頸龍分為兩個子頭,蛇頸龍和上部龍。
英國多塞特郡的古生物學家瑪麗·安甯(Mary Anning)于1821年首次發現了蛇頸龍化石,當時她22歲。瑪麗在12歲時發現了龍的第一塊完整化石,并在29歲時發現了翼龍化石。她的發現讓人們知道,生物将會滅絕。
此後,蛇頸龍化石多次被發現。2006年,挪威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一種約15米的動物化石,據信是一條1.5億年前的上龍,脖子很短。
人們一度認為蘇格蘭的"尼斯湖水怪"是一條蛇頸龍。
<h4>"把這些化石做好。</h4>
蛇頸龍是在阿根廷南部聖克魯斯省的阿根廷湖畔發現的。
在古生物學中,第一個聽說蛇頸龍的是美國羅文大學的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lla),他以将高科技工具引入考古學而聞名,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對其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挖掘。他和他的同僚在2014年宣布的這一發現以一種超大恐龍而聞名于世,這種恐龍長26米,重65噸,名為"Scheintrex Dragon",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恐龍之一。
他聽說了阿根廷湖中的古生物學化石,并去了現場,但太忙了,無法探索。在喝咖啡時,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朋友諾沃斯,并建議他"完成化石"。
(費爾南多·諾瓦斯,站在蛇頸龍的完整化石前。)
諾沃斯在阿根廷自然博物館工作,以他在恐龍方面的工作而聞名。
這是一個巧合。他受導遊邀請在阿根廷湖附近的卡裡菲特市講學。他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飛過來,完成了他的演講,并詢問了化石的情況。
"他們說,'是的,我們都知道這一點。我們明天就去。諾瓦斯回憶道。
<h4>岩石中還嵌入了一點尾巴</h4>
第二天來到湖邊。化石腳和尾巴在水下隐約可見。
(在挖掘過程中,蛇頸龍在淺水中被圓形堤壩包圍并排幹了水。)
(在挖掘之前,蛇頸龍化石的尾部在水中清晰可見。)
諾瓦斯打電話給他的同僚,古生物學家馬塞洛·伊薩斯(Marcelo Isas)。伊薩斯穿着潛水服,下水去尋找答案。
在業主的同意下,一個小團隊于2009年10月開始挖掘工作。
他們用堤壩包圍化石并排幹了水。然後是湖水的湧入,他們隻是無數次地把水從桶裡倒出來。他們用錘子把石頭移開,開玩笑說這是一件幸事,沒有被電死。
"簡而言之,我們都還活着。諾瓦斯淡化了這一點。
整個挖掘和修複過程非常漫長和困難。覆寫它的岩石非常堅硬,化石非常脆弱。在實驗室中,Novos和他的同僚們用錘子和鑿子小心翼翼地将蛇頸的椎骨和肋骨與岩石分開。
(從業人員将沉重的化石裝上卡車,并将它們帶到約2,737公裡外的阿根廷自然博物館)
(古生物學家小心翼翼地去除化石岩石,并用石膏覆寫以保護它)
(諾瓦斯在實驗室裡從岩石中挖掘出化石)
"尾巴部分很完美。Novos在19日透露,雖然部分尾巴仍然嵌入岩石中,但它們并沒有散落,都在正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