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不斷刷高,至于,電影好不好,似乎已關乎愛國大業,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反正,對于我個人而言,本來就生活在充斥着口号的社會中,再看一場口嗨的電影,隻很是無感。但是,哪吒跟悟空一樣,作為中國動畫産業中的标志人物,早已深入國人、尤其是祖國花朵之心。其來龍去脈,還真有一段曆史,不妨一說。
借殼成仙的李靖
哪吒是個神話人物。俗話說的好,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仙界是長生不老的,但再長生不老,也要有個先來後到。對于哪吒生于何時,似乎并不明确。但哪吒的爹——托塔天王李靖,從根上說,卻來自東土大唐。
李靖,本是李世民麾下的名将,一生戰功赫赫,幾乎未有敗績。他平定江南、安撫嶺南,滅掉東突厥,在安定西北邊境的同時,還洗雪了大唐曾向突厥稱臣的恥辱。花甲之年,他還遠征吐谷渾,千裡追擊,大獲全勝。李淵認為他可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等古名将比肩,“古之名将韓、白、衛、霍,豈能及也”;李世民稱贊他,以三千騎兵奇襲突厥,古之未有,“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從江南水鄉,到西北大漠,李靖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生前,李靖被封為衛國公,并位列淩煙閣;死後,陪葬昭陵,并配享太廟。唐肅宗時,李靖又被請進武廟,位列“十哲”。
官方的推崇,導緻了民間的崇拜,而崇拜必然産生傳說。在老百姓的風言風語裡,李靖作為戰無不勝的将軍,是神一樣的存在,無所不能,法力無邊。在唐代,李靖就開始了神化之路。在《虬髯客傳》、《續賢怪錄》等志怪傳奇中,他都會特異功能,例如代龍王行雨啥的。
但光會法術不行,李靖要想真正飛升,要借助于宗教的力量。
唐時,佛教盛行。而佛教中一個有一個護法神——毗沙門天王,戰鬥力爆棚,貌似還管發财,符合東土大唐人的口味,自然被傳頌開來。這個天王的形象是這樣的:戴冠、着甲,手托寶塔、腳踩夜叉。不但看上去象武将,毗沙門天王還真有點“軍事才能”。據說,天寶年間,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突然現身,光芒萬丈,助唐軍大獲全勝。
“毗沙門”這名字,是舶來品,既不朗朗上口,也不喜聞樂見,很快就被“托塔天王”,這個既形象、又直覺的名字所代替。而托塔天王,能打勝仗、擅打勝仗的“戰神”形象,與李靖相吻合。想象中的神,逐漸具象化,“托塔天王李靖”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據說,最後,還獲得了官方認可:元世祖忽必烈曾下诏,正式冊封唐名将李靖為托塔天王。自此,李靖正式借殼成仙。
到了明代,經過《西遊記》、《封神演義》的渲染,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更加飽滿,也位列仙班,在道教找到了地位。當然,在這兩部小說裡,李靖的出現,似乎主要是為了襯托他的兒子——哪吒。
在這裡要提一句,看《封神演義》,大家不要受書中交待的商末背景所局限。因為,整部書實際上是架空背景。書中人物的名字、官職,還有鐵兵器等元素,都不符合曆史上商代的背景。比如,李靖的陳塘關總兵,就明顯不是商代的官職。總之,那就是一部神話小說,就要當成神話看。
從西天佛子到中國仙童
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托塔天王李靖都有三個兒子,金吒、木吒、哪吒,而哪吒最負盛名,号稱“三太子”。
《西遊記》裡,哪吒三太子就是給悟空降妖除魔幫個小忙,出來串個場,不是主要人物。但在《封神演義》中,哪吒可是姜子牙手下的開路先鋒,是武王伐纣的主力。是以,書中對哪吒的出生、淘氣闖禍、學習到參加工作,都做了詳盡的介紹。
中國孩子是聽着“哪吒鬧海”、看着《西遊記》長大的,聽着“哪吒”這名,除了親切,不做他想,但如果細思就會發現異常。李靖的大兒子、二兒子叫金吒、木吒,到老三應該叫水吒呀,金木水火土是一套嘛;再說,李靖姓李,哪吒作為他的兒子理應也姓李,但卻從未被叫過“李哪吒”。說來說去,“哪吒”這個名字就不像東土大唐的産物,而實際上,它也的确來自西天。
據說,那位毗沙門天王就有個兒子叫哪吒,也是護法神。《開天傳信記》記載:“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在東土大唐,李靖既然是借人家的殼成仙,就連哪吒這個兒子也一塊借來了,并消化吸收變成了親兒子。
從西天佛子,到中國仙童,有一個過程。期間,哪吒的形象也從青面獠牙的夜叉,逐漸變成了粉妝玉琢的仙童。
起初,哪吒是一個身披虎皮的千臂巨神,像個夜叉。後來,哪吒又變成三頭八臂,主面是青面獠牙、左面是童子像、右面是老僧像,八臂分别持金剛杵、日輪、月輪、寶塔、法螺,腳踏小鬼,還是一副兇狠的模樣。到了北宋,在哪吒的形象中,印度元素依然存在,但已有混天绫等道教因素出現。到了元代,哪吒的形象出現了重大變化,初現童子像,雙丫髻,并開始粉妝玉琢,金剛杵等“西天”元素也消失了,基本實作了中國化。到了明代,哪吒才有了我們熟悉的“人”樣:單頭雙臂,戰鬥時才會顯現三頭六臂的法相,混天绫、乾坤圈、風火輪全都齊備了。
其實,在哪吒的事迹中,也展現了佛道合一。削肉剔骨,這是佛教故事中經常有的橋段,是哪吒從西天帶來的事迹,但靈肉分離是道教的基本理論,故蓮花化身,是哪吒中國化之後的傳奇。
最負盛名的事迹——哪吒鬧海,是中國人的藝術創作。它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中國人心中,哪吒就是龍王的克星。據說,元以前,幽州,也就是現在北京這一片,地下有孽龍水怪,被稱為苦海幽州。為了鎮住孽龍,劉秉忠根據哪吒“三頭六臂兩足”的形象,建造了“辟門十一”的元大都。也是以,元大都又被稱為“哪吒城”。
哪吒應該姓李,卻不叫“李哪吒”。因為,他本不是東土大唐之人,爹也不是他的親爹,奶奶更不是他的親奶奶。
有意思吧,哪吒作為中國動畫産業的一個大IP,從根上說,來自于“西天取經”,來自于中國古人對外來文化的接受與吸收。這是不是也證明了,開放的态度、包容的精神,才能促進繁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