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以時代先後為經,以人物作品為緯,收錄了曆代61位大家的作品,共222篇,自古便被視為研習古文的不二法門。為幫助閱讀《古文觀止》的讀者朋友,尤其是中學生朋友們更加高質高效地了解書中内容,提高古文閱讀和鑒賞能力,中華書局同一線國文教師“水寒說國文”合作,讓大家在閱讀書籍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優質的《古文觀止》公益課,最大程度地汲取傳統文化之精華,體悟傳統文化之智慧,感受傳統文化之邃美。
為什麼要講《古文觀止》,這個事兒要從我講“四書”說起。早在2020年,因為疫情期間居家線上上課,我就開始做《論語》的公益分享,然後又陸陸續續做了《孟子》《中庸》《大學》的分享,總共用了185次課(每次一小時左右),講完了“四書”。
我用一年半的時間,整整八十一次線上課,講完了整本的《論語》
在用八十一次課講完《論語》之後,又用九十次課講完了《孟子》,然後……
我用了四年時間,185次課,講完了“四書”
在做完了“四書”的公益分享之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新一輪的文言經典學習分享。最初在《史記》和《古文觀止》兩本書之間糾結,後來之是以選擇《古文觀止》,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個是《古文觀止》對經典文言篇章的覆寫面比較廣,另外一個是《古文觀止》中很多篇章都被選入到中學國文教材,對中國小生的影響更大。
講《古文觀止》,我有一個基本定位,就是不添油加醋講故事,更不胡說八道講段子,就是踏踏實實地圍繞着文本展開學習。市面上《古文觀止》的各種本子有幾十種之多,我購買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品質也相對較高的十幾種。每次在做分享之前,我都會把要分享的文章的所有本子的注釋譯文等,仔細通讀數遍,反複對比,擇善而從。
分享過程,主要圍繞字詞句的了解,文章寫法以及文章主旨展開,尤其以字詞句的了解為重點。因為疏通了字詞句,文章就基本弄明白了。至于文章寫法和文章主旨,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的了解,可多可少。講字詞句,我是逐字逐詞逐句地講,主要注意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
1.搭建課内課外文言字詞學習的橋梁。
比如,講《馮谖客孟嘗君》“責畢收,以何市而反?”一句的“市”,我就會聯系《木蘭辭》中的“願為市鞍馬”,《蠶婦》“昨日入城市”等詩句來講解。今天說到“市”,常常會讓人聯想到集市、市場乃至城市等,但在這些語句中,“市”是作動詞來用的,有“買”或者“賣”的意思。
2.從字源角度,做一些深入的解釋和必要的擴充。
比如,《觸龍說趙太後》中有“入而徐趨”一句,我會從“趨”字展開,結合字源,講步、走、趨等字在文言中的差別,講“跑”是後起意,其本義是走獸用足刨地,杭州的“虎跑泉”之“跑”用的就是其本義,這個意思下讀二聲,而不讀三聲。
3.介紹一些常見的文化常識。
比如,《觸龍說趙太後》中有“一旦山陵崩”一句,說到“崩”字,就引用《禮記》中的文字,講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人的死亡有不同叫法:“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魯仲連義不帝秦》中有“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一句,其中“昭”是一個衍字,是秦昭襄王的谥号,在人活着的時候,不能稱谥号,由此又展開簡單說說君主的谥号、廟号、年号等各自都是怎麼回事。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一般不太展開講地名,隻是約略講到這個地名與文章中的國家或者人物的聯系。因為古代某地是今天的某地,在注釋中一般都說得比較清楚,而且,那是專門做曆史地理學研究時用得着的知識,不是中國小生學習《古文觀止》需要關注的重點,是以如果對了解文意沒有障礙,通常就不展開講解了。
關于文章寫法,一般隻是就文章的典型寫法做一點兒分析,不會面面俱到,但會特别注意與中學國文學習緊密銜接。
比如,講《馮谖客孟嘗君》,就會提醒需要特别注意文章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來塑造馮谖這個人物。又由此聯系到中學課文《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還有梁實秋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等文章,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欲揚先抑的寫法。
又比如,講《顔斶說齊王》,就會講如何通過人物對話推進情節、如何使用對比手法突出人物特點。講《莊辛論幸臣》,就會談及如何通過大量比喻的方式說理,這是中國古代論說類文章的一大特點。講《魯仲連義不帝秦》,就會提示從文章的詳略處理以及論說文的事實論據以及對比論證等方面來學習該文的寫法。
滑動檢視《顔斶說齊王》
關于文章主旨,同樣也不會面面俱到,隻是從最典型的一兩個點生發開來,談一點兒感受,引發讀者一些思考,由此提升思辨力。
比如,講《蘇秦以連橫說秦》,就會談及縱橫家的人品問題,他們為“成事”毫無底線,人生在世是不是非要像蘇秦那樣追求“勢位富貴”,除了勢位富貴,還有哪些更值得追求的東西,由此聯系到國中講《孟子》時所學的“大丈夫人格”,談“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可貴之處。
講《趙威後問齊使》,由“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談及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人本理念。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為光輝的思想文化遺産。
講《鄒忌諷齊王納谏》,提示可以思考雖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不是“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婉轉地表達達成目的是不是更好。同時,也要意識到,婉轉表達隻是達成目的的條件之一,還要有善言的嘴巴和善聽的耳朵的遇合才行。
我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把《古文觀止》中的每一篇都講完。每次來聽課的朋友,初高中生占絕大部分,也有個别國小高年級學生,還有一部分愛好古代文化的成年人。不管是誰來聽,我都很歡迎,希望通過我自己的點滴努力,真正起到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每周日,我通過騰訊會議和視訊号的直播,講《古文觀止》。截止到上周日(10月13日),已經講了十五次,這些内容均可在視訊号的直播回放中看到。
另外,我還專門建立了若幹個用于經典學習的微信群。如果有朋友想進群,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水寒說國文”,或者關注同名視訊号,然後在背景發私信,我會發經典學習群二維碼給您,掃碼進群,就可以接收每次線上分享的通知,在文言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也可以在群裡做一些讨論。
(轉自公衆号“水寒說國文”)
→→《古文觀止》公益課推薦用書:
學生專版,對接文言文學習、考試知識點
222篇全+作家作品介紹+導讀+詳注+全譯
重點中學國文老師力薦
[清]吳楚材 吳調侯 編選簡體橫排32開 平裝978-7-101-16707-8
6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