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中國海警這次在阿拉斯加海域亮相,直接讓美國打了個措手不及。平時在自己“後院”悠哉慣了,突然看見中俄聯合編隊進來了,還摘下炮衣,姿态擺得妥妥的戰鬥準備。對美國來說,這不光是意外,更是緊張。阿拉斯加,這可是它們家後門口啊,平時好像也沒人敢這麼明目張膽地靠近。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要知道,摘下炮衣這個動作有點講究。這在國際海域巡航中,就像是你把手放在了槍套外邊,明确告訴對方“我随時可以準備開火”,這不光是姿态問題,還是對外展示一種自信和實力的象征。美國緊張也不奇怪,這種“門口下戰書”的行為,再傻的人也不會覺得隻是友好通路。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不過,說到底,這背後最有意思的其實不是誰在阿拉斯加摘了什麼炮衣,而是北極這個地區逐漸變成全球角力場的現實。氣候變暖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北極航道的逐漸開放,開辟新航道意味着巨大的經濟利益,縮短海運時間、節約成本。誰控制了這條航道,誰就掌握了全球海運的命脈之一。中俄在這一點上看得很清楚,趁着全球對北極的注意力還不算極端集中,先下手為強,雙方合作的深化,不僅僅是軍艦和海警的問題,而是整體戰略布局的提前卡位。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美國當然坐不住,提出了“存在對付存在”的政策,意圖通過增加北極的軍事存在來壓制中俄擴充。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你來一個人我就來一個,你進三步我就推兩步,大家互相展示存在感。但問題是,北極的局勢複雜程度正在更新,全球的大國都在盯着這塊“冰凍的金礦”,博弈越來越激烈。美國想通過純粹的軍事力量占領制高點,未必能如願,畢竟北極不光是軍事,還涉及氣候、資源、航道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硬拼軍事,估計反而會讓局面更緊張。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行動可以看作中國從“區域海上防禦”走向“全球海洋利益”捍衛的轉折點。過去中國的海上力量更多聚焦在南海、東海這些與自己國土更接近的區域,現在則把目光投向了北極這樣的國際水域。這種變化不僅展現了中國在全球戰略上的自信,更是一種明确的信号:中國海洋利益版圖正在擴大,并且有實力去捍衛。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中國要和俄羅斯合作呢?這個問題其實不難了解,北極對全球來說都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美國想單吃顯然不現實。中俄在軍事、經濟上的合作,尤其是在北極這個地方,不僅是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也是為了削弱美國的全球海上霸權。美國雖然是海上霸主,但面對中俄的這種聯手施壓,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單靠傳統的軍事優勢,已經不足以應對這個越來越複雜的國際局面。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北極本身的未來。這片寒冷的土地,如今俨然成了大國博弈的新焦點。各方都在争奪在這一地區的控制權,而中國已經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在接下來的國際博弈中,中國的角色隻會越來越重要。而對美國來說,如何應對中俄在北極的合作,恐怕是個長期且棘手的難題。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輪到美國抗議!中國海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罕見摘下了炮衣

那麼最後小編想問:面對中俄聯合的北極布局,美國是繼續加大軍事存在,還是另尋他法?對此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