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大消息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那就是哈馬斯新任上司人辛瓦爾被以色列确認死亡了。這事兒可不是一般的事兒,咱今天就好好唠唠。
10 月 17 日,以色列國防軍宣布在加沙戰鬥中打死了辛瓦爾。據多家以色列媒體報道,辛瓦爾的死還挺有戲劇性,就跟 “瞎貓碰死耗子” 似的。
當時以軍一支部隊在拉法執行任務,碰到了 5 名哈馬斯武裝人員,兩邊二話不說就幹起來了。這一仗打得那叫一個激烈,最後哈馬斯這邊就剩一個人了。從以軍釋出的視訊裡能看到,這人在快不行的時候還想扔棍子砸以軍的無人機呢。
後來,以軍通過這人的生物識别資訊,确定他就是辛瓦爾。據說跟辛瓦爾一起戰死的還有哈馬斯 “汗尤尼斯旅” 指揮官。有意思的是,辛瓦爾戰鬥到最後的表現,還讓以色列媒體有點共情了。
以色列《國土報》說,辛瓦爾最後沒躲道地裡,而是進了個到處是陷阱的建築物,身上穿着裝滿手榴彈的背心,到死手裡就剩一顆手榴彈了。
視訊加載中...
那咱該咋看辛瓦爾這一死呢?美國和以色列那肯定是高興得不行,都快蹦起來了。辛瓦爾一死,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馬上就喊話哈馬斯,讓他們放下武器投降,還說辛瓦爾之死是 “戰争結束的開始”。
但是,加沙的戰火真能像内塔尼亞胡說的那樣,因為辛瓦爾死了就平息嗎?那肯定不可能啊。去年以色列就沒實作全面占領加沙、解救所有人質的目标。
現在以色列的戰略戰術變成暗殺 “抵抗之弧” 領袖了,就想着殺了重要人物,反抗力量就能瓦解了。這招咱中國古代就有,叫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不過,這種靠 “斬首” 敵方領袖來赢得戰争勝利的邏輯可不是沒毛病。2004 年的時候,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和共同創始人蘭提西,一個月内先後被以色列殺害了。
按說那時候哈馬斯就該垮了吧,可人家沒垮啊。現在哈馬斯上司人辛瓦爾又在加沙戰鬥到最後一刻。
還有,美軍入侵阿富汗以來,塔利班上司人和指揮官也多次被宣布擊斃,可現在執掌喀布爾的不是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府,而是被美軍說 “屢遭重創” 的塔利班。
辛瓦爾這死得确實有點突然。那些迷信 “斬首” 理論的人,就是把領袖人物當成了抵抗組織不可或缺的核心,根本沒看到這些反抗力量是由一個個小人物和一代一代人組成的。這就跟英雄史觀和人民史觀的差別一樣。
辛瓦爾死了以後,伊朗駐聯合國使團說了一段挺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他們說,當年薩達姆被美軍從地洞裡拖出來,哀求美軍别殺他的時候,那些把薩達姆當 “抵抗領袖” 的伊拉克人心裡的幻想就破滅了。
但是辛瓦爾戰鬥到最後一刻的視訊公開後,巴勒斯坦人會把他當成反抗以色列侵略、屠殺的精神象征。他們會沿着辛瓦爾的道路走向巴勒斯坦的解放。
去年以色列入侵加沙受挫的時候,以軍發言人哈加裡就承認,哈馬斯不是單純的政治軍事組織或黨派,而是一種意識形态。這種意識形态是在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反抗中産生的。
辛瓦爾生前也說過,巴勒斯坦人從來沒放棄過和平抗議,可國際社會老是在旁邊看着,默許以色列的暴行。他還說:“那巴勒斯坦人該咋辦?難道面對以色列屠殺的時候一聲不吭嗎?這不可能,我們隻能用自己有的武器保衛巴勒斯坦人民。”
咱就說,辛瓦爾的死确實是個大事,但這事兒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可不少。首先,以色列這種靠 “斬首” 來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的能行嗎?從曆史上看,好像不太靠譜。哈馬斯這些反抗組織可不是靠一個領袖就能撐起來的,他們背後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精神。
巴勒斯坦人民這麼多年一直生活在以色列的壓迫下,他們的土地被占,家園被毀,親人被殺。他們一直在反抗,從來沒有放棄過。辛瓦爾隻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他的死可能會讓巴勒斯坦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堅定地反抗以色列的侵略。
而以色列呢,他們也應該好好想想,這種靠武力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能走多遠。他們一直對巴勒斯坦人進行打壓,可這樣隻會讓仇恨越來越深,反抗越來越激烈。國際社會也不能一直袖手旁觀,應該發揮作用,推動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
再說說美國,他們一直支援以色列,這也讓局勢更加複雜。美國應該認識到,和平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不能一味地偏袒以色列。
辛瓦爾死後,伊朗駐聯合國使團發表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他們提到,當薩達姆被美軍從地洞裡拖出來,哀求美軍不要殺他時,那些視薩達姆為“抵抗領袖”的伊拉克人就此幻滅了。但辛瓦爾戰鬥至最後一刻的視訊公開後,巴勒斯坦人會将他當成反抗以色列侵略、屠殺的精神象征。
去年以色列入侵加沙受挫時,以軍發言人哈加裡就曾承認,哈馬斯并不是單純的政治軍事組織或黨派,而是一種意識形态。這種意識形态植根于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反抗中。
辛瓦爾生前也說過,巴勒斯坦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和平抗議,但國際社會始終在袖手旁觀,默許以色列的暴行。
辛瓦爾生前的這句話,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巴勒斯坦人會繼續反抗。他說:“那麼巴勒斯坦人應該怎麼辦?難道面對以色列屠殺時要一聲不吭嗎?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隻能用自己擁有的武器保衛巴勒斯坦人民。”
總之,辛瓦爾的死是一個悲劇,但也是一個契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重視起來,推動巴以雙方走向和平,讓巴勒斯坦人民早日過上安穩的日子。畢竟,戰争帶來的隻有痛苦和破壞,和平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