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倚靠老物件的支撐,我們或許很難再回想起一些珍貴的人生片段,哪怕曾經無比笃定地認為永遠不會失去它。
在楊浦的一個集市裡,百年時光化作一件件舊物,在熙熙攘攘的攤位間流轉。那些被遺忘在腦海深處的片段會和某一件舊物産生連接配接,突然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或許是一張微微泛黃的1962年結婚證,也可能是“歡慶人類跨入二十一世紀”的紀念挂曆;而當錄音帶和随身聽正要激起一陣感傷時,轉身卻又看見了飛行棋、跳跳蛙勾起的童年記憶……
老物件讓集市不再隻是一片“古玩市場”,而是一本翻不完的“人生回憶錄”,堆砌起一條時間的隧道,連接配接着無數人不曾泯滅的往事。
視訊加載中...
“爺叔”們的市井樂園
位于隆昌路701号的楊浦花鳥古玩市場緊鄰楊浦公園,其中的古玩市場隻在每周三、周六、周日上午6點至12點限時開放。
大多數情況下,這裡并不屬于年輕人,反而是退休中老年人的樂園。
放眼望去,攤主和顧客都是“爺叔”,他們擺攤、逛攤,在舊物堆中享受市井生活的樂趣。這些爺叔或是收藏愛好者,或是尋常百姓——有人為愛好來,有人為交際而來,也有人隻是單純享受砍價的樂趣。
據了解,攤位上的物件有的是從廢品站一籮筐收回來的,有的是攤主親自從二手市場淘來的,也有從自家帶來的舊物。每一件物品的價格,既關乎稀缺性,也寄托着時代的印記。
一些舊物若是打上了年代的烙印,反而具備了收藏價值。是以,在舊物大多數價格在100元以内可拿下的基礎上,也有不少數百元的“稀缺物”。
攤位上,各式老物件琳琅滿目,從一塊溫潤的舊玉到一台老式CCD相機,從錄音帶、VCD到褪色的皮鞋,仿佛一座迷你版線下“閑魚市場”。唯一不同的是,在“幾成新”的問題上,這裡的物件布滿了灰塵,外觀的新舊程度并非判定它價值高低的主要理由。
這裡的攤主能迅速判斷顧客是行家還是遊客。老市場的規矩是,1毛代表10元,1塊則是100元——不懂這行話的人,基本被認作是“新手”。
不同攤主之間的互動也充滿江湖氣息。
某個攤位上,老闆用一台影碟機播放着楊飛飛的滬劇經典曲目,和顧客并肩而坐。兩位上海老爺叔正要陶醉于其中時,隔壁攤位的老闆向他們要求道,“你聲音輕一點、輕一點。”原來,他正與一位顧客砍價,看上去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雖然隻為争個三五元的差價。
影碟機攤主毫不計較,笑着把音量調低,沉浸在滬劇裡的爺叔依舊穩坐如鐘,另一邊的砍價大戰卻越發激烈。“聲音輕一點”“價格少一點”,兩種聲音交織,是這裡特有的生活節奏。
重新拾起的青春碎片
對于年輕人而言,集市裡的舊物是一條通向過去的紐帶,牽引着已然遠去的記憶。
“85後”奕玲站在一台索尼Walkman(随身聽)前久久不願離開。“這隻和我上學時用的一模一樣。”在她的記憶裡,這台随身聽不僅是練習英語聽力的工具,更是精神食糧。
“高中住宿時,我常把耳機線藏在當時很長很長的黑發裡,一邊聽歌一邊上晚自習,有時被老師發現,有時沒被發現。”那段時間裡,Walkman承載起她内心的小宇宙。
她還想到了一件事,今年聯考前,自己的高中上了次熱搜,“高三學生最後一次晚自習後,學弟、學妹們自發聚在一起唱歌鼓勵他們。現在想想,我們那個年代,感情沒有那麼外放,也沒有智能手機記錄生活,很多時候隻能把小小的随身聽當成情緒寄托了。”
不過,奕玲沒有将那台Walkman收入囊中,“我不可能再找到當初的那一隻了。”而現在,可以藏耳機線的濃密黑發也不見了,20年後的現在,她說自己頭上長出了第一根白頭發,“目前的要求不高,發際線後移的速度、頭發變白的速度都再慢一點。”
“80後”維維,在一隻“跳跳蛙”面前笑出了聲,“它應該是我們小時候人手一隻的寶貝了吧?”她想起童年時,蹲在外婆家餐桌下,一邊玩“跳跳蛙”,一邊聽着外公修鐘表的聲音,還有廚房裡外婆做蛋餃的香味。如今,外公、外婆都不在了。
老闆開價15元一隻,維維砍價到10元2隻成交。在另一個攤位上,她又看上了一隻複古遊戲機。老闆說,“這隻是全新的,人家用來收藏的,100!”
“80賣不賣?”維維問。“賣!”店主一口答應,看上去很高興。
回家後細看才發現,這并不是一隻年代久遠的遊戲機,而是一隻懷舊版的遊戲機充電寶。“好在能開機、能玩遊戲,也能作為充電寶。裡面的遊戲也玩得停不下來了。”維維說。
素昧平生的溫情代管
另一些年輕人,并非為了追憶年華而來。他們隻是喜歡逛集市的感覺,也希望為一些有名有姓的舊物找到歸宿。
圖檔來自網友@酷k
“95後”女孩酷k和她的“95後”男友很喜歡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對類似的集市始終樂此不疲。國慶期間,他們在楊浦花鳥古玩市場像孩子一樣在攤位間翻找舊物,最終花了300多元淘到了30多個物件——有90年代的大學生日記本,60年代的離婚證,還有全新的玩偶、二手的小包和老式手機。
“我們第一次淘到了一隻諾基亞,第二次淘到了一隻摩托羅拉——左手一個諾基亞,右手一個摩托羅拉,仿佛一秒穿越回80年代的大款生活。”酷k說。
男友還收了一個二手的頭部按摩儀,隻花了10塊錢,在嘗試按鈕、認真研究如何使用時被一旁的酷k調侃為宛如一個“智商檢測儀”。
順利打開按摩儀後,酷k寫下測評:“雖然隻剩頭頂震動模式了,但強度太可以了。而且按摩儀非常洋氣,全英文解說,還配有音樂包括蛐蛐聲。”當代年輕人找到了新型減壓方式。
圖檔來自網友@酷k
他們在一個攤位上找到一張1962年的結婚證,互敬互愛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在牡丹、玫瑰、石榴和壽桃等物的裝飾下,充滿了喜氣。
圖檔來自網友@酷k
在另一處攤位,酷k又發現了一本1993年的離婚證,上面清晰地寫着孩子歸女方撫養,“算下來,董小姐今年69歲了,祝好。”
酷k還從舊書堆裡翻出一本1996年的日記本,發現了另一個陌生人的生活軌迹,“這是1996年的日記本,寫滿了18歲的青春。日記本的主人剛聯考完,對未來充滿不确定的憂慮和期待。按年齡算,日記本的主人到今年已經46歲。”
圖檔來自網友@酷K
酷k心想,這本承載着滿滿心緒、經過歲月沉澱的日記本會不會是誤入舊書堆的呢?
“不管是證件還是日記本,都在攤位上躺了很久,無人在意或問津。因為不值錢,連老闆也是10塊錢一兜處理給我,但我覺得也許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了,或是一段對于他們很重要的經曆。”酷k說,她會替原主人好好保管,希望能被刷到并認領。
圖檔來自網友@酷k
日記本首頁裡寫着:“我的一生總會有些值得回憶的事,希望到2050年時我會打開這個日記本,重溫一些曆史和舊夢。18歲的我是個極其本分化的女孩,就讓這些日記告訴自己,我今後的演變和發展。”
“1996年8月11日……我決定在大學初期先做個文雅的淑女。”
18歲的“你”,後來過上想要的生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