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香港,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創辦的銀行資産超過千億,卻過着近乎清貧的生活;他被國家授予最高榮譽,葬禮規格堪比國葬,可他的兒子卻隻能靠開計程車謀生。
這個看似沖突的故事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人生選擇?為何他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決定?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位神秘富豪的面紗。
動亂時期 創辦銀行
1911年1月20日,在廣東普甯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裡,莊世平呱呱墜地。這個出生在"協裕大院"的小少爺,本可以過着舒舒服服的富家公子生活。可誰曾想,12歲的莊世平就背井離鄉,為了求學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從小飽讀詩書的莊世平,在求學路上看盡了中國的苦難。十裡洋場的繁華背後,是四萬萬同胞水深火熱的生活。這讓年輕的莊世平心裡埋下了一顆救國的種子。
畢業後,他先後擔任新民學校副校長、中華中學訓育部主任,立志用教育來改變中國的命運。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26歲的莊世平毅然沖向了抗戰宣傳的最前線。
他成為泰國華僑抗日聯合會常委,負責管理華僑捐獻的抗日物資。作為《中原日報》的編輯,他四處奔波,動員華僑捐資支援抗戰,還組織華僑學生回國參戰。這個年輕人的熱血,在戰火中熊熊燃燒。
戰争結束後,莊世平并沒有停下愛國的腳步。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此時的香港,成了打破封鎖的關鍵。國家需要在香港開設一家銀行,可是隻有區區一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落在了莊世平肩上。朋友們都說他瘋了,一萬美元連銀行的門都開不了。但莊世平硬是咬着牙,靠着自己的智慧和人脈,把南洋商業銀行給辦起來了。
更讓人敬佩的是,他明确表示這是替國家辦銀行,分文不取,不要任何股份和權益。就這樣,在莊世平的帶領下,南洋商業銀行從18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總資産733億港元的現代化商業銀行。
它不僅是香港第一家挂五星紅旗的銀行,還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為新中國的國際金融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莊世平用一萬美元創造了一個金融奇迹,但他的故事遠不止于此。在商海浮沉中,他始終不忘初心,堅持"經濟興國"的理想。那麼,這位金融奇才是如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繼續發揮他的才智呢?
拒絕利己 清廉典範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莊世平又一次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1979年的一個淩晨,他接到了一通來自深圳的電話。這個深夜來電,敲響了中國設立經濟特區的前奏。
深圳特區剛剛起步,上面給了政策,卻沒給錢。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吳南生愁得頭發都白了。莊世平就一點一點努力掙錢。就這樣,深圳通過土地開發籌集資金的方案得到了中央準許,一下子就把整盤棋給盤活了。
不僅如此,莊世平還大膽建議特區要搞市場經濟、與國際接軌、實行低稅制。這些想法在當時可是石破天驚啊!後來,這些建議都在深圳得到了實施。莊世平的貢獻可不止于此。他還促成了汕頭大學的建立。
當時,廣東省想辦一所大學,卻沒錢。莊世平二話不說,帶着省上司去見了他的好朋友李嘉誠。就這樣,汕頭大學誕生了,至今已培養了很多名大學生。
你可能會想,莊世平肯定發了大财吧?錯!這位金融大亨的生活,樸素得讓人難以置信。他沒有自己的車,沒有自己的房,出差坐經濟艙,吃飯去大排檔。
他那件破舊的白襯衫,領子都磨破了還在穿。全身上下最值錢的,就是那塊100多塊錢的舊手表。對自己摳門,對子女更是嚴格。莊世平要孩子們自食其力。他的長子一直都是開計程車謀生的。
莊世平一生與錢打交道,卻從不為己。這樣一位億萬富豪,為何能如此淡泊名利?他的愛國情懷,又是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始終如一?
将畢生積蓄獻給國家
莊世平的愛國情懷,就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燃燒了近一個世紀。從年輕時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到晚年仍心系祖國統一,他的人生軌迹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
對于祖國統一,莊世平有着近乎執拗的追求。他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金瓯尚缺,老骥未甘伏枥,仍求一統神州。"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然念念不忘台灣問題,期盼着祖國的完全統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86歲高齡的莊世平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看到代表殖民統治的"米字旗"落下,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飄揚時,他哽咽着說:"40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在香港升國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夥伴們都去世了。
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終于親眼見到祖國收回香港,夙願已了!"這一刻,仿佛是對他半個多世紀堅持的最好回報。
莊世平的愛國情懷,不僅展現在言語上,更展現在實際行動中。1986年,76歲的莊世平退休時,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将自己一手創辦、發展的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無償地交給了國家。
這兩家銀行的總資産當時已超過320億港币,後來更是價值超過千億。但莊世平卻分文不取,連一股股票都沒留給自己。
原文刊載于羊城派2024-10-03”關于“「視訊」南洋商業銀行1949:香港金融界升起首面五星紅旗|叉燒仔出街國慶特輯”
即便退休後,莊世平依然心系國家發展。隻要在香港,他每天都會到南商銀行的辦公室工作。他繼續關心和參與銀行的發展,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出謀劃策。
莊世平用一生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國。在他看來,個人的成就與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他堅信,隻有國家強大了,中國人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原文刊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11月08日”關于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莊世平在去世的時候,也是享國葬待遇,靈柩上覆寫着國旗……
面對莊世平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愛國者,我們不禁要問:在當今社會,還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他的精神又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啟示?
原文刊載于央視網 2007年07月08日”關于“莊世平先生悼念和公祭儀式在香港舉行”
結語
回望莊世平的一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金融奇才,更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愛國者。他用行動诠釋了"利國不利己"的人生信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莊世平的故事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個人的成功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還需努力奮鬥!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