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搶抓“出海”新機,看魯企突圍第二曲線

眼下,“出海”有多熱?

近期,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公布的一組資料很有說服力:今年1到8月,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達63萬家,同比增長8.8%;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4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4%;8月當月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8.4%。

三個次元的增速,照見中國企業“出海”新的動向和勢頭。

具體到魯企,今年1-8月,中通客車海外市場出口4583台,同比增長73.99%,有力支撐企業良好運轉;上半年,南山鋁業淨利潤達21.89億元,同比增長66.68%,海外收入貢獻頗大……

行走在齊魯大地,不難發現,廣大魯企正搶抓“出海”新機,突圍第二曲線。

搶抓“出海”新機,看魯企突圍第二曲線

(一)

為何要加快“出海”步伐?

對于廣大魯企而言,“出海”就是一片藍海,這是基于對供需兩端的基本判斷。

一端是全球市場有海量的需求。

盡管全球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增長下滑,但全球市場的體量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拟的,其蘊藏的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海量市場機會,足夠支撐任何行業的企業獲得豐厚回報。

更何況,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工業化水準相對落後,其發展蘊含着巨大市場需求;全球化産業鍊重構呈現近岸化、本土化、區域化特點,對供應鍊的效率與韌性要求更高,為産品、産能“出海”創造新的機遇。

一端是魯企擁有強大的供給能力。

廣大魯企,背靠中國超大規模内需市場和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與中國産業、中國市場一起成長,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超強的産業連結力,有的甚至深耕全球市場多年,有能力為全球市場使用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

比如,前不久,海信80英寸以上大屏電視銷量在意大利市場占有率達到37%,超過南韓三星,躍居市場首位;泰山體育為巴黎奧運會提供超1萬件體育器材和各類服務。

魯企“出海”的“海域”不限于發達國家市場。就在今年9月,非洲多國上司人到山東考察,歡迎魯企到非投資,看中的正是魯企能夠提供品質不遜色于歐美企業、價格卻不那麼高昂的産品和服務,讓本土群眾低成本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與美好。

總之,在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的今天,早已在行業内積累一定技術力量和品牌認知度的魯企,有在域外之海打開新成長空間的優勢和潛力。

事實上,魯企新一輪的“出海”,拿訂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于構築新的護城河。

賽輪輪胎在墨西哥設廠,錘煉的是産業鍊“出海”的能力;海信在埃及設廠,為的是以本土化研發、制造和營銷進一步開拓非洲和中東市場;北海造船簽約新加坡、比利時訂單,鞏固的是在大型散貨船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

實踐證明,誰能率先重構供應鍊體系、打開新的市場,誰就能率先具備突圍破局的能力,在全球競争中占得先機。

搶抓“出海”新機,看魯企突圍第二曲線

(二)

藍海裡,有大魚,也會有新的風浪。

不确定的地緣政治、瞬息萬變的市場都會給“出海”帶來新的風險。是以說,“出海”,也是門常學常新的學問。

比如,眼下,在海外設廠,不能隻考慮人力成本多麼低,還要看當地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預判貿易目的國貿易規則變化;開拓新的市場,既要摸準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又要注重本土化營運,還要考察當地政治環境。

當然,把握“出海”新機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全球市場中長期摸爬滾打中磨砺出來的。但毫無疑問的是,置身海外市場的“場”内,才能一步步提升“出海”能力,在新的壓力測試下提升韌性。

海爾并購開利商用制冷業務,強化了自身在B端商用制冷解決方案能力和在歐洲市場管道整體協同能力;高測股份半導體裝置首次出口歐洲,獲得的是對海外半導體裝置市場更深層次的認知。

是以說,企業揚帆“出海”搶抓新機,必須在“場”内苦練“出海”本領,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搶抓“出海”新機,魯企還要立足實際情況,量體裁衣,走出自己的“出海”新路徑來。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也是工業大省,工業門類齊全,産業基礎雄厚。具體到每家企業,它擁有的資源禀賦不同,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務不同。對于廣大魯企而言,“出海”關鍵要找準目标海域,以适配自己的方式“出海”。

比如,在臨沂,當地一些企業正探索以跨境電商方式出口小商品;在博興廚具産業帶、威海漁具産業帶上,有的企業正借助第三方力量“出海”;今年,豪江智能在海外設廠,嘗試以産能“出海”。

可以說,今天企業“出海”的方式多種多樣,每家魯企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搶抓“出海”新機,看魯企突圍第二曲線

(三)

搶抓“出海”新機,政府的作用不容小觑。

今年9月,山東省代表團通路塞爾維亞時,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中東歐集結中心揭牌,引發廣泛關注。這個集結中心的設立,有力增強了境外通道服務能力,讓企業“出海”更快捷。

近年來,在魯企“出海”背後,總能看到政府的身影。從出台“44項”政策措施力推跨境電商躍升發展,到建設内陸港把“出海口”搬到魯企家門口,從擦亮“好品山東 魯貿全球”品牌,到組織魯企參加海外洽談,山東從制度層面到具體舉措層面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有力助推了魯企“出海”。

事實上,政府為“出海”建構起的“軟硬體”,也為企業重塑競争優勢創造了有利條件。

比如,海外倉的建設,有效降低了企業“出海”成本,擴大了“出海”疆域;政府牽頭組團“出海”搶單,讓海外客戶對企業多了份信任。

是以,各地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和舉措,更加高效地服務企業“出海”。這樣一來,魯企必将在“大航海時代”展現更大作為。

(大衆新聞記者 劉帥 策劃 任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