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剛剛結束的“金九”,僅從諸多新能源車企公布的成績單來看,無疑喜訊連連,紛紛響起漲聲一片。而正在進行中的“銀十”,随着部分選手先後公布過去7天的訂單資料,能夠預見的是向好勢頭仍會延續。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反正,面對無法阻擋的轉型浪潮,電動車就是在迅速成為所謂的“主流”。無論終端的銷量層面,還是潛在消費者的心智層面,其都在大殺特殺。

殊不知,剛剛結束的國慶小長假,筆者完成了一趟接近3000公裡的海岸線自駕之旅。整趟行程從上海出發,途徑台州溫嶺、甯德霞浦,然後到達目的地泉州,再由溫州傳回上海。

沒有任何意外,出于人設考慮,陪伴我的依舊是一輛電動車,而且是一輛純電動車。至于它究竟是誰?先賣個關子。而接下來的篇幅,更想展開聊聊一些發現以及切身感受。當然,都與今天文章的主角息息相關。

有驚喜,有吐槽,有點贊。

綠牌,攻占低線市場

本段開篇,首先想要分享幾組資料。

7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曆史首次突破50%大關,達到51.1%;8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繼續攀升,達到53.9%;9月,根據目前乘聯會的預測,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闆上釘釘将再破50%。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還是那句話,“單論月度資料,電動車穩穩戰勝了油車,拐點真的來了。”

而必須承認,作為媒體更多時候總是将視線聚焦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得益于種種利好的刺激,使用者對于“綠牌”的接受度,确實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恐怖提升。

但要知道,身處規模龐大的中國車市,超一線城市僅僅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綠牌”對于低線市場的攻占,往往很容易被忽略。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國慶小長假的自駕之旅,筆者分别抽空走訪了台州霞浦與甯德溫嶺的一些新能源品牌門店。

與此同時,還與當地的幾位車主深入交流了一番。簡單總結下來,與北上廣深的情況類似,“綠牌”位于低線城市,同樣正在變得勢不可擋。

就舉一個小例子,十厘清楚地記得,駕車駛過台州霞浦的一條鄉間小道,突然想要粗略統計一下随機臨街20戶人家分别選購的車型。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其中,B BA占據4輛,大衆、豐田、本田占據6輛,剩餘10輛全是以比亞迪、埃安、吉利、小鵬為首的“綠牌”。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依舊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另一個小例子,則是位于甯德霞浦補能時,旁邊一位大叔抛來的一段觀點。

“兩三年前,想買電動車,要不是幾萬元的老頭樂,要不是30多萬元的韭菜車,想花20萬元左右買一輛物美價廉的代步車根本沒有。可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好産品越來越多了,尤其是插混車,是以自然而然選擇用我的老途觀去置換。另外你看,這裡幾乎家家都有院子,裝充電樁非常友善,用電動車确實省錢。”

而我從中讀出的意味更像是,“綠牌”之是以位于低線市場崛起,俨然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其一,各個價位區間的選擇變得繁多且成熟;其二,抓住當地潛客對于使用成本的敏感性;其三,整體的充電條件比超一線城市更加寬松。

逐漸熱銷,水到渠成。

插混,到底該不該充電?

每逢各個小長假,“電動車高速充電難”的話題,都會沖上熱搜榜單。順勢,評論區“難伺候的電動爹”則會變得此起彼伏。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必須承認的是,受限于大部分服務區的補能資源先天有限,加之目前電動車的補能時間動辄大幾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供需不平衡之下”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嚴重排隊,甚至大打出手搶奪充電樁的情況。

眼下,痛點擺在那裡。完全能夠預見的是,随着“綠牌”保有量的飛快提升,上述問題将會變得愈發突出與深刻。

那麼,就沒解決辦法嗎?

隻能說:“必須政府層面、企業層面、使用者層面,持續不斷的共同推動與努力才行。譬如合理的建更多樁,提升動力電池的效率,加強車主的補能素質。不然,還會惡性循環下去。”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讀者好奇,何為“補能素質”?具體闡述之前,試圖分享一個偶然間刷到有趣的小段子。

話說,“一位理想MEGA車主來到某熱門高速服務區,發現僅有的幾根充電樁全滿,便下車給了一位比亞迪秦PLUS DM-i車主100元現金,讓他去一旁加油,把充電樁讓給自己。”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對此,大部分網友都在調侃前者的财大氣粗。而我在意點,則集中在:“每逢小長假,高速服務區的補能資源本就有限,插混車到底該不該充電?”

實際上,整趟國慶旅程,不止一次的發現了類似的現象:“本就充電速度較慢的插混車,長時間占據着充電樁,非要充到100%才肯離開,後面多輛純電動車在苦苦排隊。”

雖然客觀的講,大家都是新能源車補能平權,充電樁也是先到先得,但站在通勤效率的角度,本就帶“油箱”的插混車,是不是應該更多的為其它人考慮?高峰能加油就加油,充電選擇合适的時機與地點?

奈何,上述建議,僅停留在“我覺得”,并沒有什麼相關規定出台。而這背後隐藏的關鍵,還是“補能素質”。

怎樣提升,任重道遠。

換電,用過就回不去了

平心而論,如果你不是一個具有提前補能規劃能力的純電動車使用者,選擇小長假盲目的進行動辄幾千公裡自駕遊,一定被虐的痛徹心扉。換言之,高速服務區充電體驗差,暫時無解。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除非你有“油箱”,要不你能“換電”。

由此引出文章一開始埋下的伏筆,本次接近3000公裡的海岸線自駕之旅,陪伴我的是一輛蔚來ES6。

衆所周知,“可充、可換、可更新”的補能體系,一直是這家新勢力造車最引以為傲的護城河之一。

臨出發前,使用靈活更新的方式,把這輛蔚來ES6的動力電池,更新為了100度的長續航版,單日租金為78元。

而從上海啟程,途經台州溫嶺、甯德霞浦,然後到達目的地泉州,再由溫州傳回上海,高速換電站蔚來已經全程打通,每相隔一段合适的距離便有一座。

毫不誇張的說,綜合體驗就是目前所有純電品牌之中“獨一份”的存在。尤其是因為台風“山陀兒”的緣故,大多時候都在下雨,不用下車3分鐘便能滿電繼續出發真的很爽。

借用同車小夥伴的原話,“用過就回不去了。”

即便在某些熱門服務區,還是會出現略微排隊的情況,可相較充電動辄需要等待超過1小時以上,補能效率要高出太多。

每逢長假,電動車就成了“電動爹”?

并且,值得期待的是,今年9月,蔚來正式公布了最新的換電站鋪設計劃。即第一階段:到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14個省級行政區換電縣縣通。

其中,北京、上海、澳門已完成,剩下分别為: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山東、四川、河南、福建、天津、重慶,覆寫超1,200個縣級行政區。

第二階段:到2025年12月31日,新增13個省級行政區換電縣縣通。

分别為湖南、河北、陝西、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海南、山西、吉林、遼甯、甘肅、甯夏,累計覆寫27個省級行政區,超2,300個縣級行政機關。

第三階段:2026年開始,将攻堅其餘7個省級行政區,覆寫全國超2,800個縣級行政區。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夠按部就班的落地,不出現什麼太大的偏差,NIO Power的綜合體驗注定将再上一個台階。

另外,剛剛結束的國慶小長假,翻看蔚來官方公布的資料,其位于全國的2560座換電站,累計為使用者提供797120次換電服務。

日換電服務峰值首次突破10萬次,達到104270次,同比增加33%。較去年同期,日均高速公路換電單量增長38.6%。

顯然,明晃晃的數字不會說謊。

當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還想說:“一座座換電站的建設,注定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這筆賬的回報比如何,蔚來必須好好權衡清楚。”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