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文章探讨人工智能聊天遊戲的興起與挑戰。從《決戰拜年之巅》到《哄哄模拟器》,這些遊戲通過模拟真實社交場景,為玩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互動體驗。文章還揭示了AI聊天遊戲背後的高昂成本問題,以及如何平衡技術成本與使用者體驗。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可能變成尬聊。

如果你明知道聊天對象是AI,會不會顯得更加無聊呢?

把無聊變得有得聊,關鍵在于議題設定上。

《決戰拜年之巅》切入的是過年親戚聊天場景,時效性強,有得聊但很容易過期。

反觀同期爆火的另一款AI聊天遊戲《哄哄模拟器》,則從另一個視角切入:哄女友。

它的制作靈感源于開發者王登科與女友的争執。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産品設計模仿了各種吵架場景,其中不乏“幫女朋友拍的照片不好看”“忘記紀念日”等“高危事項”。

玩家需要在規定時間内,用高超的語言技巧哄好另一半。

事實上,這款遊戲的路數,和許多戀愛養成類遊戲差不多,隻是自由度更高。

玩家需要在已經提供的話題中(也可以自行上傳),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并在規定的回合之内,運用自己高超的語言技巧,成功挽回女朋友的心。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每個問題會設定一個初始的“原諒值”,AI會根據你的聊天内容動态評分,原諒值過低隻能重開,而原諒值達到一定數值就意味着哄人成功。

一些網友就表示,這種遊戲看似簡單,實則太考驗情商了。

一打開頁面,滿眼都是送命題。

于是,這款針對性極強的模拟經營類遊戲,也在00後聚集的QQ空間中爆火。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由于QQ空間的文章和QQ群的傳播,一夜之間,哄哄模拟器的使用者量就過萬,最高峰時即時線上人數接近6萬人,日活使用者曾達10萬人,之後有超過60萬使用者體驗了這款産品。

當然,和《決戰拜年之巅》一樣,很快也就人氣暴跌。

隻是,很多人忽略了其跌落的另一面,即無論是《決戰拜年之巅》還是《哄哄模拟器》,之是以沒法長紅,除了玩法單一外,還在于成本太高。

媒體報道稱,在《哄哄模拟器》流量登頂同時,擺在王登科面前的還有一份高額賬單:僅一個上午,調用GPT大模型的開銷已達1300美元。

據他估算,若一整天用滿GPT的使用限額,大約需要3000美元。

單是算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支出60萬元。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同樣,人氣更旺的《決戰拜年之巅》,其成本花銷從四位數拉升至五位數不過20分鐘,這讓其背後的團隊不得不思考是否繼續燒錢賺熱度。

由此不難看出,和過去爆火的小遊戲不同,AI聊天遊戲除了爆火下的伺服器壓力導緻成本增加外,還有一大筆AI費用,讓其越火越虧。

顯然,如果使用别人的AI來做自己的遊戲,結果可能是要麼不火而虧了開發成本,要麼太火而虧得更多。

那麼,如果是自有AI大模型,在忽略前期AI研發成本的前提下,會不會好一些呢?

答案則是:看表現。

如左醫醫療大語言模型(左醫GPT),就推出了一個名為《AI病人》的小遊戲。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其最初設定是用來給醫學生或者實習醫生做職業陪伴,結果由于具有賽博問診的能力,而讓其快速出圈。

盡管,左醫GPT在其官網上對自身的簡介是提供拟人化AI醫生問診和問答、智能導診、智能病曆書寫、結構化抽取、智能診斷、随訪等AI能力。

但僅就這款《AI病人》的表現上看,則有些靠出醜來出圈的味道。

有玩家在談及體驗時稱,AI病人的反應既真實又不真實。

如輸入“醫生我沒胃口,吃不下飯。”卻會得到:“吃麥當勞嗎?”“來份巨無霸。”之類的無厘頭回答。

于是,有測評就戲谑道:一個專業AI給人的感覺是介于人工智能與人工智(障)之間反複橫跳……

滿屏都是送命題,人工智能真無聊?

也正因為這種反複橫跳如此,才讓其很快出圈,讓大家圖個樂子,并很快索然無味。

被玩壞了的AI聊天遊戲,還能擁有未來嗎?

大廠有話說。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作者【張書樂】,微信公衆号:【張書樂】,原創/授權 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