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太重建廠74周年。74年重任在肩、砥砺奮進;74年征途如虹、實幹前行,太重早已成為中國重型機械工業的一面旗幟。
始建于1950年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大陸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家重型機械制造企業。在這裡,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台挖掘機、第一台矯直機、第一台火車輪毂軋機、第一台火箭發射塔架……“凡是其他工廠不能制造的裝置,這個廠都要制造。”這是寫在太重廠史裡的建廠方針,也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太重把名字镌刻在一件又一件大國重器上,肩負時代使命,與祖國同向同行。
74年來,太重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3000餘種、40000多台套、約1000萬噸裝備産品,累計創造了500多項中國和世界第一,被譽為“國民經濟的開路先鋒”。
2017年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太重集團考察調研時指出:“用好大陸交通發展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曆史性機遇,再接再厲,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創出更大的天地。”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太重人牢記總書記囑托,勇擔山西高端裝備制造和風電裝備産業鍊“雙鍊主”企業職責,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産化”産品定位,堅定做強傳統産品、做優戰新産品、做精批量産品,在向“新”向“智”向“綠”發展的漫漫征途中,彙聚起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強勁動能。
以新蓄勢 建構高水準發展格局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太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瞄準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開展“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讓“太重制造”向“太重創造”加速轉變。
為建構“一重點、一中心、多基地”全球研發體系,太重打造了以太原本部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天津、上海、西安、深圳和德國、日本等研發中心協同發展的技術創新格局,同時加強校企合作,與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簽訂合作協定,實作“借腦引智”,鍛造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勁筋骨”,為公司高品質高速度發展提供了關鍵着力點和無限成長空間。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太重在技術攻關和新産品開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連續4年召開科技品質大會,累計投入研發資金40億元,年均增長25%。今年4月份,太重在科技品質大會上拿出1854萬元重獎科技成果創新人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傳遞出尊重科技人才、鼓勵科技創新的強烈信号。
創新子落,滿盤鮮活。近年來,太重的科技成果屢獲殊榮,千帆競發、百舸争流的創新生态已全面形成。
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連獲優秀,到國家重點實驗室圓滿完成重組;從獲評“全國品質标杆”,到入選“全國國企100個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創新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彰顯。
從太重冶金鑄造起重機、礦用挖掘機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到25噸甲醇汽車起重機榮獲技術創新産品白金獎;從全球首台5G遠端操作礦用挖掘機橫空出世,到高速動車組輪軸等首台套産品實作國産化替代……太重裝備品質競争力持續增強。
全球首款、行業首創25噸甲醇汽車起重機
數百萬件太重優質輪軸産品駛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在,太重在“産品+服務”“裝備+材料”“智能化産品開發”“一攬子解決方案”等方面突破明顯,多項研究成果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行業空白。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在太重激湧迸發,彙聚成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不竭動力。
以智提質 築牢高标準發展根基
當大國重器遇到智能化系統,将會産生什麼樣的奇妙效果?
高懸空中的橋式起重機自動尋找最優路線完成精準吊裝;8層樓高的礦用挖掘機通過遠端操控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礦産開采;過去需要8人配合操作的煉焦作業通過智能化裝置實作“一鍵煉焦”……太重以智能化技術賦能産品更新,給一台台“巨無霸”裝上“智慧大腦”,實作了生産效率和安全性能的雙重飛躍。
世界最大1300噸水電站橋式起重機
借助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裝置能夠實作對運作參數的智能化采集、分析,不斷改進自身性能,以适應不同的工作場景和需求。同時,智能化還促進了重型裝置之間的互聯互通,使其能夠更好地協同工作,優化生産流程和資源配置。
如今,“聰明智慧”的太重裝備活躍在大型水電站、内蒙古能源煤礦、甘肅及河南鋼廠等使用者現場,成為了全行業“智慧+裝備”的典範。
太重“智”造不僅是産品的技術更新,更是生産模式的深度變革。走進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産業園區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條條機械臂上下揮舞,自動完成打孔、塑形、剪裁等精密工序,智能噴碼機有條不紊地進行動态資料實時噴印,數百台自動導引的AGV小車和無人叉車往來穿梭,将加工好的零部件精準運往下一個工位……這座“黑科技”滿滿的智能下料工廠中的房間,首創了重型裝備制造行業“混合套料、集中下料、智能控制”模式,即使黑着燈,照樣能生産。這樣的智能制造場景,在太重已屢見不鮮。
近年來,太重大力推進“燈塔工廠”“智能工廠”“黑燈工廠”建設,着力實作工業物聯網、雲計算、AI、5G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實體工廠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國内首條WMS立體庫與自動化流水線融為一體的“立庫嵌入式”高機生産線,建立起平均每4.4分鐘下線1台挖掘機的智慧工廠,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産業園區和軌道交通産業園區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太重向明“人機協同制造”項目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太重實作了從“傳統工廠”到“智能工廠”;從“單件小批量”到“一體化協同”;從“手工生産”到“智能制造”的跨越式變革,越來越多由數字化、智能化驅動的全新生産模式正在太重興起,跑出了引領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加速度”。
太重高機生産線是國内首條立庫嵌入式産線
以綠賦能 厚植高品質發展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的重要論述,為太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指明了前進方向。
9月10日,太重最新研制的電驅剪叉式高空作業平台、锂電平衡叉車、全電動智能遙控挖掘機在2024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産業博覽會上精彩亮相,綠色高效的“純電三兄弟”吸引了衆多觀展者駐足觀看、咨詢洽談。
綠色是太重裝備的鮮明底色。圍繞國家“雙碳”政策背景、新能源發展趨勢,太重将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産品開發設計全過程,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純電、拖電、氫燃料、甲醇等多種新能源動力裝備,在追“新”逐“綠”中引領工程機械行業向低碳環保、節能高效的方向發展。
太重推出系列純電、甲醇、氫能等新能源動力産品,逐“綠”前行
全球首創25噸甲醇汽車起重機;全球首款24噸氫燃料液壓挖掘機;國内首台3.6噸全電動智能遙控挖掘機……一大批綠色創新産品在太重誕生,綠色産品體系持續完善。與此同時,太重的綠色工廠建設也如火如荼。
太重生産的挖掘機和寬體車在使用者現場高效作業
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産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太重将綠色制造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任務,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号召,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準。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産業園區多能互補、智能高端工程挖掘機産業園區節能減排、新能源産業園區保障供暖制冷裝置能效水準,“高效、清潔、低碳、循環”成為各園區發展的主旋律。
2023年11月份,太重軌道交通産業園區、新能源産業園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2024年9月份,太重向明、智奇公司榮登山西省省級綠色制造示範名單,今天的太重已成為綠色發展的标杆示範企業。
矢志造重器,為國增底氣。踐行國家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求,太重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如今的“國之太重”,正以昂揚奮鬥的姿态闊步向前,在建設制造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篇章中譜寫新的輝煌,以堅定信心赢得優勢、赢得主動、赢得未來!
作者|太重集團
圖檔 | 太重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