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港弘揚與推介潮汕文化,由香港汕頭社團總會與香港黃大仙民政事務署聯手舉辦的“尋找潮汕非遺嘉年華”于10月5日在黃大仙廣場隆重開幕。
嘉年華現場
在開幕儀式上,香港汕頭社團總會主席高佩璇表示,總會始終秉持“汕頭人之家”的使命,堅定愛國愛港立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支援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助力香港的繁榮穩定與經濟發展。她表示,總會舉辦這一系列活動,旨在向香港市民展示汕頭的獨特風情以及香港潮人的故鄉情懷,“讓我們共同領略潮汕非遺的獨特魅力,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嘉年華由獨具特色的英歌舞表演拉開序幕,緊随其後的潮州大鑼鼓演奏一曲《歡慶勝利》激起了現場觀衆的熱情,市民紛紛駐足,氣氛熱烈。
市民遊客紛紛和英歌舞小演員合影
“英歌舞的表演充滿力量與激勵,今天我們帶來了這一傳統節目,希望能鼓舞香港市民一起努力。”扮演英歌舞女将的馮小姐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僅有精彩的文藝表演,“耀動香江,又見汕頭”文化節展覽攤位前也熱鬧非凡。潮劇折子戲以及潮汕非遺特色的攤位上,汕頭工夫茶藝、木雕、珠繡、潮陽剪紙等琳琅滿目,彰顯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蘊。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告訴記者:“雖然我不是汕頭人,但今天走過每一個攤位,看到這些傳統美食與文化藝術展示,我感到非常有趣。每個攤位都充滿了文化底蘊,讓人不禁想深入了解這些悠久的傳統。”
活動不僅有本地市民的熱情參與,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德國遊客Christian表示:“這裡非常有趣,我很喜歡這些展示,它們看起來棒極了!”
現場體驗潮繡工藝
小觀衆親手體驗雕刻粿印
活動同時啟動了“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曆史文化校園推廣活動。以“三江出海,一紙還鄉”為主題講述了僑批的前世今生,過去在外拼搏的潮僑潮商,隻要收入略有節餘,生活水準稍有改善,就會慷慨解囊反哺家鄉。
香港潮商學校作為此次活動的參與學校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通過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與珍貴文獻生動再現了僑批曆史,吸引了許多學生聆聽。從“清末水客批”到“各國僑批”,講解員向學生們娓娓道出潮汕僑商們漂洋過海、艱苦打拼的故事。
此外,現場還舉辦了書寫僑批的活動,學生們通過手寫信件的方式,親身體驗僑批文化的傳遞過程。他們動手寫下給家人的信件,仿佛置身于那段曆史中,切身體會到信件中承載的親情、家國情懷以及潮汕僑商艱苦奮鬥、回饋故鄉的精神。
僑批展進香港校園,讓香港學生深入了解僑批文化曆史
六年級學生張同學在活動後興奮地說道:“今天我不僅了解了許多關于僑批的故事,還親手寫了一封僑批信,這讓我真正感受到那些信件傳遞中的思念與情感。希望将來有機會去汕頭,進一步了解這段曆史。”
文、圖|特約撰稿人梁源 記者王漫琪視訊|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