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江西省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九江馳暢車業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勞工正在組裝新能源助力自行車。魏東升攝(中經視覺)
大陸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産、消費大國,截至2023年年底,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3.5億輛。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對最新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标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以下簡稱《技術規範》)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修訂将有利于防範火災事故,減少交通安全隐患,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需求,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鵬林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與現行标準相比,本次征求意見稿的亮點主要是提高防火安全、保障騎行安全、響應群衆訴求、防範非法改裝、新增主動防護等。
具體來看,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方面,本次修訂完善了電動自行車所用非金屬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試驗方法,限制塑膠件使用比例,進而降低火災風險、提高消防安全性能;同時要求整車編碼應采用耐高溫永久性辨別,便于加強全鍊條監管和火災事故溯源調查處理。
在更好保障消費者騎行安全方面,優化了電動機額定功率和最高轉速的測試方法,從技術上確定最高設計車速時速無法超過25公裡;同時加嚴制動距離要求,減少碰撞事故發生。
在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需求方面,允許生産企業根據車型設計需要,自行決定是否安裝腳踏騎行裝置,有利于節約生産成本,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車型選擇。“考慮到近年來消費者出行半徑逐漸擴大和鉛蓄電池能量密度較低的特點,将鉛蓄電池車型的整車重量限值由55公斤放寬至63公斤,這将提高整車續航約20公裡。”何鵬林說。
在防範非法改裝行為方面,從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三個方面完善防改裝要求,確定實作充電器、蓄電池、控制器之間的互認協同,大力推行“一車一池一充一碼”,不給非法改裝留白間。
在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方面,增加對電動自行車企業生産裝備和檢測能力的要求,推動企業提升品質保證能力和産品一緻性;要求車輛必須具備北鬥定位和動态安全監測功能,提高産品資訊化水準和安全風險防範能力。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進階工程師劉雲柱說,本次修訂有利于降低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的風險,提升大陸電動自行車産品本質安全水準,減少超速引發的交通事故,也将便利消費者使用,提升産品供給品質。
提升本質安全水準
經過多年發展,電動自行車已逐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基礎性交通工具。據統計,2023年大陸有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内的助動車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738家,年産量4228萬輛,同比增長3.8%,近5年産量年均增速為11.8%。
随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動自行車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多次引發火災事故,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問題。據國家消防救援局通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2021年達1.8萬起,2023年迅速增加到2.5萬起,年均增長約20%;電動自行車火災在全年較大火災中的占比,從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漲勢迅猛。
此外,由于不少車輛存在違規改裝的情況,導緻其最高車速、蓄電池電壓、電動機功率等技術名額超出了現行強制性國家标準的規定,成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誘因。
在國務院部署的電動自行車安全隐患全鍊條整治行動中,健全品質安全标準體系是一項重點任務,希望通過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的修訂,提升電動自行車産品本質安全水準,促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切實保護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何鵬林告訴記者,針對目前電動自行車産品存在的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性能不足、易燃塑膠件使用過多、發生火災事故後不便于溯源調查等問題,新标準完善了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塑膠件占比、整車唯一性編碼和耐高溫永久性辨別等條款,有助于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的防範和事故發生後的全鍊條溯源調查工作。
俗話說“十次事故九次快”,車速過快是引發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征求意見稿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時速不得超過25公裡,主要是考慮如果車速過快,将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發生機率。是以,将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内,是確定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在購買和使用電動自行車時,消費者也應嚴格遵守相關标準和法規要求,確定電動自行車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自覺抵制通過非法改裝提高最高車速的行為。
此外,為增強電動自行車所使用非金屬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從源頭上降低材料被火源引燃造成火災事故的可能性,同時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的蔓延速度和燃燒的劇烈程度。此次修訂對紡織品類及泡沫塑膠類非金屬材料的阻燃性能作出明确規定,并進一步嚴格要求與電池直接接觸的非金屬材料、電氣回路、電氣部件及導線等關鍵部件的阻燃性能,提高整車防火阻燃能力。
增強市場競争能力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湧現出一批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的龍頭骨幹企業。但行業整體品質保障能力依然偏弱,不少企業缺乏足夠的研發投入和設計能力,産品同質化嚴重,甚至為降低生産成本使用劣質原材料、縮減檢測項目,導緻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抽檢合格率不高,與人民群衆期待存在差距。
“新國标征求意見稿強化了生産企業品質保證能力和産品一緻性要求,将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有助于改變目前電動自行車近700家生産企業‘散、亂、差’的局面,有利于市場向優質頭部企業集中,淘汰落後企業和落後技術。”何鵬林說,“同時,推動行業向資訊化、智能化、高端化邁進,并帶動充電器、新型電池、北鬥定位等産業鍊共同發展。”
劉雲柱分析,此次修訂增加了對生産企業産品品質保障能力和産品一緻性的要求,明确了電動自行車關鍵工序的生産能力、檢驗檢測和品質控制名額。新标準執行後,将提升産品供給品質,推動企業改進生産工藝裝備水準、提高産品品質。
此次修訂還要求車輛必須具備動态安全監測功能,這将提高電動自行車産品的資訊化水準和安全風險防範能力,有助于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因關鍵部件品質缺陷導緻的産品不合格情況,推動企業改進生産工藝和裝置,提升自動化和智能化水準,增強市場競争力。
在新标準下,電動自行車價格會上漲嗎?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動自行車銷售價格是由生産成本、物流成本、管道費用、定價政策、供求關系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其中,生産成本是影響産品售價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能直接決定産品最終價格。按照本次征求意見稿生産的電動自行車産品,雖然會因塑膠件阻燃性能更新、增加北鬥和通信子產品等使得生産成本有一定提高,但也會由于取消腳踏動力裝置、減少塑膠件使用等節約相應零部件和材料費用。綜合來看,新标準實施後電動自行車生産成本将基本保持穩定,終端市場價格不會明顯波動。
何鵬林建議,電動自行車生産企業應盡快調整産品設計方案,生産出符合新标準的車型,并依據标準要求的試驗方法進行驗證,確定方案設計合理、産品品質合格。及時改進生産工藝和裝置,提升自動化和智能化水準,達到标準中關于企業品質保證能力和産品一緻性的要求,增強市場競争力。
“加大研發投入,配備共性關鍵技術開發所需的技術裝備和科研人員,特别是提升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因關鍵部件品質缺陷導緻的産品不合格情況,增強企業核心競争力。”何鵬林說。(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賴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