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就還有高認知的群體有個問題,就是他們意識不到心理問題存在的嚴重性,會存在理想化人群的狀态。
相對普通人而言,高成就還有高認知的群體,心智化能力是比較高的,人際關系還有心理功能方面會比較健全,生活相對沒有那麼多創傷和心理困擾。
于是在關系的相處中,他們自然而然會對人性抱有好感狀态,會有過度理想化他人的特征,會覺得這個世上所有人心地都很善良,能善解人意,并且意識到了問題以後都能夠改變。
這個以偏概全的認知,是高成就認知人群裡面的緻命傷,也是他們急需要改善的弱點。
由于有這樣的思想,他們對于NPD等精神障礙群體會抱有同理心,也會過度同情他們的遭遇。比如當NPD賣慘,說:“我原來總是被人欺負,很不如意,大家都對我不好。”
高認知的群體就會同情對方了,會對對方的遭遇表示難受,也會産生一定程度的共情心理。
有共情心理沒有錯,這是很正常的,能夠反映出個體善良的内心,但是背後也會存在邊界感不夠清晰,容易情緒被他人代入的情況。
不分青紅皂白,事實不夠清楚地前提下盲目相信他人言論,是會吃大虧的,也有可能會存在被操控的風險。
NPD的關系政策,向來很喜歡操縱,通過輿論來掌控全局。一旦出現挫折,或者關系破裂,他們會存在極強的報複心理,有時候明明是自己做錯了,還會倒打一耙,誣陷指責是對方的過錯。
為了能夠博得輿論支援,通常他們會怎麼做呢?賣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誇大事實本身,然後擷取他人同情。
這個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群體的特點之一。
平時我們看新聞還有各種報道,也能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夫妻吵架,僅僅隻是吵幾句,然後伴侶就大吵大鬧,誣蔑對方毆打自己,青一塊紫一塊的,有家庭暴力。
結果報警一調查,發現根本不是如此。不僅沒有暴力,隻是純粹诋毀,有的人在感情裡是施害者,會僞裝成受害者的身份來引起他人關注。
而這就是NPD群體常用的手段。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會很強調一個觀念,就是邊界感,人際關系需要保持邊界,不要過多幹涉别人的事,盡量關注自我,原因就在這裡。
人際關系太過複雜,不是所有人都如同你想象的那麼善良,是心理功能正常的群體。
有精神障礙或者存在心理問題的人,他們就極容易産生人際關系的控制現象,常常會歪曲各種事實本身來達到操控目的,通過控制别人來滿足自身的自戀需求。
如果一味地聽信别人言論,不分青紅皂白地相信别人的隻言片語,到最後你也會上當,也會成為對方控制的“飛猴”。
對于高成就和高認知群體來講,人際關系最重要的還是得意識到客觀性,要清晰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世界上有好人,善良的群體,同樣也會有壞人,心理異常不太健康的群體。
遇到讓你不适或者痛苦的人,接觸久了會受到很大影響,心理和情緒方面也會受到幹擾。
接觸他人保持邊界,冷靜平和地去看待身邊的事。既不極端,也不非黑即白,這樣的關系處理才是合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關系,那麼以後也就能避免被NPD操控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