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為加強中法友好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承辦的“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于當地時間9月18日上午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迪迪埃·貝奈姆、法國大家族協會會長蒂埃裡•普羅沃斯特等120餘位中法藝術界人士出席開幕活動。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海報

古絲綢之路文化把中國與全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壁畫不僅是曆史悠久的文化遺産,也是在世界範圍内廣泛通用的藝術語言,其保護、臨摹、傳承體系尤為重要。本次展覽彙聚了23件極具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石窟寺壁畫臨摹精品,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自2016年以來對中國新疆、甘肅等地區的石窟寺壁畫臨摹作品的一小部分,展現了古絲綢之路中西方藝術交流的重要文化遺産。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展廳現場

中國傳統壁畫這一古老的繪畫形式,是世界古代繪畫藝術的精彩篇章。多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聚焦中國古代壁畫研究,以作品臨摹為核心,理論研究與成果展覽并舉。一方面,緻力于拆解和還原傳統壁畫古法制作的獨特方式,追溯與記錄曆史,在緻敬古代壁畫“藝術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時,發掘其“工藝之美”與“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以跨學科的視野,深入探索中國古代壁畫技藝發展、傳承之脈絡,不僅為時代進步提供獨有的文化支撐和曆史記憶,也為藝術創新提供滋養,發掘出中國古代壁畫的當代意義。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觀衆前往觀展

自2016年起,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深度開展圍繞“古絲綢之路”的科研項目。項目組考察了古絲路沿線上的10餘個國家、中國境内20餘個城市和地區;連續8年開展“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壁畫臨摹與推廣項目”;期間還完成了中國古代壁畫臨摹人才培養、古代壁畫圖像梳理等工作。目前,項目組完成了三十餘處石窟、寺觀、墓室壁畫的學術性臨摹,既有整幅巨制,也有盈尺殘片,是全球橫跨地域最廣、縱越時間最長,且規模最大的泥坯地仗壁畫臨摹工程。項目成果多次在國内外展出,其學術、藝術、非遺傳承和公衆服務等方面産生的價值得到了社會大衆和學術領域的廣泛贊譽。

本次展覽展示了新疆龜茲、高昌、焉耆、于阗和甘肅敦煌等地區的壁畫臨摹作品20餘幅,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壁畫臨摹與推廣項目”的部分階段性成果。中國藝術研究院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加強中法友好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搭建起一個彙聚多元文化與視角的全球文化藝術交流平台,推動不同文明的互鑒,共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講座現場

此外,與展覽同期舉辦的還有兩場圍繞古絲綢之路沿線壁畫藝術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學術活動。9月17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了題為“兩條道路的交通——壁畫和卷軸藝術”的學術講座。9月18日,相關學者開展了以“絲路丹青:絲綢之路沿線壁畫臨摹與推廣”為主題的學術演講與對談活動。

本次展覽将持續至當地時間9月24日。

v

編輯 | 張小築 實習編輯 | 孟慶齡

複審 | 馮朝晖

本号刊載的作品(含标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