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衛健委說秋分丨為什麼會“悲秋”?

聚焦健康中國 節氣(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記者康梅)

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來了!暑氣褪去,秋風漸起,正是我們調整生活作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重要時機。

9月2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釋出會,重點介紹秋分的健康養生與疾病預防知識。

國家衛健委說秋分丨為什麼會“悲秋”?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 龔燕冰:

過了秋分這一天之後,暑氣已經漸漸消退,氣候變得越來越涼爽,人們的食欲都比夏天要好很多,是以在民間有“貼秋膘”這一說法。“貼秋膘”要根據時令特點和體質特點來進補,不能盲目進補,以适度為宜。

中醫講秋天是燥氣當令,燥邪首先是傷肺的,肺是嬌髒,傷肺之後可能會出現咽幹、幹咳等症狀。同時燥邪也是傷津的,肺主皮毛,容易出現皮膚幹燥、口唇幹燥等症狀,是以要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

中醫講,五色對應五髒,其中白色入肺,是以可以吃一些白色的食物,比如蓮藕、山藥、百合、銀耳、白蘿蔔、梨等,這些食物都能起到養肺、潤肺的作用。

“悲秋”是指在秋天,人體的生物鐘不适應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導緻生理節律紊亂,使人們的情緒受到影響,加之秋天景色蕭瑟,帶來一種凄涼、苦悶的感覺,可能會表現出興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等。

當然我們要認識到,這種情緒變化是和氣候變化有關的,是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

如果這些情緒持續不緩解,可以推薦腹式呼吸法,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減輕壓力。

另外也可以給大家推薦一個穴位:神門穴。

這個穴位在腕橫紋上,在手腕腕橫紋的小指這一側,我們可以摸到一個大筋,這是尺側腕屈肌腱。在這個大筋的拇指一側,可以摸到一個凹陷,凹陷處就是神門穴,用對側的拇指來進行揉按,每次按摩2-3次,雙側輪流去按,一天可以按2-3次。常按可以起到甯心安神、調節情緒的作用。

中醫認為情緒和髒腑是相對應的,“五志”,也就是五種情緒對應五種髒腑,在這裡,悲對應的是肺髒,根據五行相克理論,喜勝悲,是以可以用以喜勝悲法,做一些讓自己開心、放松的活動,比如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或者是一些能夠放松身心的運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 吉訓明:

秋分以後,氣溫逐漸下降,晝夜的溫差加大。我們面臨着寒冷空氣的刺激,會導緻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加上由于天氣逐漸幹燥,飲水不足等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氣溫下降之後,我們吃的食物相對來說熱量較高,甚至在室内抽煙,或者飲酒過度,這些都可以引起膽固醇、血脂的升高,加上運動過少,會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同時,秋分之後,白天的時間相對來說變短,日照時間減少,會影響人的心情,這時候我們情緒波動就比較大,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是以說在秋分時節,大家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外出的時候要及時添加衣服,避免在天氣驟變的情況或者在寒冷天氣裡久待。

要均衡飲食,提倡少鹽、少油、少糖,注意飲食的多樣化。最容易記的方法就是每天吃的肉類不要超過一個拳頭那樣大;一天的主食不要超過兩個拳頭那樣大;要适當增加水果和蔬菜,應該有三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四個拳頭大小左右的蔬菜。

同時要注意适當的規律的運動,比如說散步、打太極拳,有時候外面的天氣太冷,可以在室内做一些适當的運動,包括适度的啞鈴運動,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到冬天之後過分的情緒波動,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如果以往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甚至有心梗和腦梗病史的人,這時候要注意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是不是能夠保持在穩定的範圍内,是不是出現大的波動,出現大波動的時候應該主動調藥,及時把藥服上。

通過一到兩天藥物的調整,還不能達标的,應該到醫院診治。

特别是45歲以上的人出現頭暈、胸悶、不舒服的症狀,尤其要關注,盡管以前你的血壓、血糖、血脂是正常的,這時候也要監測,如果有較大幅度的波動,請及時就醫。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 陳文慧:

随着秋季到來,在我們看門診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哮喘病人在增多,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秋季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還有秋季特有的過敏原如蒿草花粉、黴菌的增加。

“哮喘不隻喘,胸悶、咳嗽來逞強”。哮喘可以一點都不喘,胸悶、咳嗽可以是它唯一的症狀。是以群衆在自己有長期反複咳嗽、胸悶症狀的時候,需要注意識别。

我們在這樣的季節如何去避免哮喘的發作?

首先,在這個季節防寒保暖很重要。

第二,最需要注意的是吸入藥物的使用,哮喘其實是慢性氣道疾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我們在用藥物長期控制的情況下,肺功能可以維持地很好,和正常人沒什麼差別,但如果我們擅自停藥,哮喘的慢性氣道發炎控制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症狀反複。

老人和兒童是哮喘的高發人群,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掌握吸入裝置的使用更加困難,是以需要我們額外的關注。另外,老年人需要特别關注的一點是,老年人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出現胸悶、咳嗽等症狀時,常常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而被忽視。是以,老人出現咳嗽、胸悶症狀加重時,建議及時就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餘文周:

秋冬季正進入流感高發季,大家都應當高度關注流感預防,減少流感對我們健康的不良影響。

對于所有6月齡及以上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當接種流感疫苗,因為它是預防流感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兒童、老年人,還有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

雖然不同流感疫苗的制備工藝有所差別,但是經過了長期的科學研究和接種實踐證明,我們目前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都是安全的,并且提供的保護效果都是相近的,大家可以根據接種機關提供的流感疫苗種類,自願接種其中的一種流感疫苗。

在同一個流感流行季節,已經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的人不需要重複接種。适齡人群盡量在10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種;如果在10月底前因為有些别的原因沒有及時接種,後續也要盡早的接種。請大家記住,接種比不接種好,早接種比晚接種好。

接種前需要配合預防接種從業人員的詢問,做健康狀況的詢查,接種禁忌的核查,避免發熱的時候或者一些疾病的發作期接種疫苗。

(責編:薄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