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日雙方在核污染水問題上達成共識,日本同意中國獨立對核污水排海進行取樣監測和資料采集。
這是兩國在經過将近一年的多輪磋商和互相博弈之後,中國在外交上獲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這對于全世界,尤其是日本周邊國家對于核污染水的關切,都有着重要意義——通過中國的獨立檢測,得到一個靠譜的安全結論,而不是任由日本自說自話。
不過,日本水産品能不能進入中國,還是個疑問。
中日雙方達成共識,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複日本水産品進口。
從中國外交部釋出的公告來看,其标題是“中日雙方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而非“中日雙方就中國是否恢複進口日本水産水品問題達成共識”。
其次,從内容來看,第二點寫得清清楚楚:中國進行獨立取樣監測;第四點,中國将基于科學證據着手調整有關措施,逐漸恢複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産品進口。
“共識”的核心是什麼?就是中國可以對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獨立進行取樣監測,如果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滿足,才會逐漸恢複符合标準的日本水産品。
在此之前,日本自2023年8月24日起,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單方面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到目前為止,日本已進行了8次排放,總排放量達到約6.3萬噸。
目前,福島核電站仍有131萬噸核污染水儲存在容器中,要全部處理完畢,至少需要30年。
對于日本核污染水的安全性,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議。核污染水的預處理,到底有沒有達到安全排放的标準,一直處于黑箱狀态,外界無從得知。
再加上日本最近這十年連續曝出知名大企業長期系統性作假的負面新聞,最後也都是企業負責人鞠躬道歉了事,讓周邊國家對于日本産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
去年日本宣布啟動排污入海,最大的倚仗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一份報告。報告裡面說,經過水樣測試,日方的核污水排海方案“總體符合安全标準”。
但是,外界指出,這份報告有着兩個緻命的問題:
一是用于檢測的水樣并不是IAEA取樣的,而是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提供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二是日本的整個排污計劃要持續30年,但使用的淨化裝置沒有經過大規模市場化實驗,能否支撐這麼長時間的運作完全是個未知數。也就是說,就算現在排放的是合格的,以後也可能會出問題。
此外,IAEA的公正性也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質疑。去年有南韓媒體爆料稱,“IAEA接受了日方100萬歐元賄賂修改最終報告”。此外,還爆出IAEA接受了日方30億日元的“援助款”等等。
就連IAEA自己都在今年3月釋出報告承認,駐福島辦事處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觀察”和“見證”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進行排海作業,并沒有親自派技術人員參與檢測過程。
日本長期以來都采取“自取自檢”的方式。去年8月26日,日本水産廳公布資料,稱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後,在排放口5公裡内捕獲的魚類樣本中“未檢測出”放射性元素氚,但樣本隻有兩條魚,更不用說氚元素進入魚類體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南韓曾經派遣專家團考察福島核電站排污現場。但是專家到了之後,根本就不被允許進入現場取樣,隻能在限定時間内看一下日方和IAEA的檢測報告,去了等于沒去。
那麼,日本為什麼最終同意了中方進行獨立取樣檢測呢?
這是中方持續一年多來不懈鬥争的結果。
一年來,中日雙方先後進行了10多輪密集談判和協商。
早在去年11月,中國就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也就是中方要有效參與、長期取樣,獨立檢測核污染水的安全性,但是日方一直以各種借口來拒絕中方的要求。日方還曾經提出,讓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調查團,中方沒有同意。
最後,日方還是扛不住了。因為,日方的水産品确實賣不出去了。
自2023年8月24日起,中國海關總署決定全面暫停進口原産地為日本的水産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中國大陸是日本水産品最大的海外市場,占總量的22.5%,其次是中國香港,占20%,這兩地禁令對日本漁業是一個重大打擊。去年下半年,日本水産品對華出口已經降至零。
禁令一出,數十萬日本漁民的生計也受到了影響,日本農漁企業十分渴望重返中國市場。
這導緻日本國内抗議日本政府的聲浪加劇,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來自國内外的壓力,并最終答應了中國對福島核污染水獨立取樣檢測的要求。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中國會立即全面恢複日本水産品進口。我們強調,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場沒有變化,而水産品何時能恢複進口,還需要根據檢測結果來定。
目前,福島核污染水的檢測方式,并沒有得到中方專家的認可。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而日本卻一直在做出“問題隻在于氚元素”的誤導。
實際上,碳-14的半衰期超過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碳-14會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魚類的體内聚集,其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基于目前的監測水準和科學認知,即便一些資料結果現在顯示“安全”,也無法確定未來能絕對安全。
是以,中方的檢測将會對除了氚之外的放射性核素增加檢測項目。此外,中方的檢測項目還将涵蓋排海設施的安全性和海上各個環節。
這次,日方表現出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态度,承諾會嚴格按照國際法的義務來辦事,想盡辦法把核污水排放對環境和人的影響降到最低。岸田已經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長格羅西通話,通報了中國将派員到福島核電站進行核污染水檢測的安排。
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産品隻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阻止日本進行不符合标準的排放,保護全世界的環境安全,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下一步,中日雙方将讨論監測核素種類、檢測方法等技術細節,實作全面、有效、可信的長期國際監測,確定核污水處理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于日本人的誠信,尤其是東京電力公司的誠信,我們還是先要打一個問号。
畢竟,從2011年以來,這家公司已經說謊太多次了。他們真的能配合中方的檢測,確定排放的安全嗎?這恐怕還得聽其言、觀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