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診時間:
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
上午8:30--12:00
下午2:30--4:00
麻醉科
胡清剛,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麻醉科副主任,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麻醉學系博士後、通路學者。
長期從事戰(燒)創傷臨床麻醉、複蘇、鎮靜鎮痛和相關科研、教學工作,作為專家組成員,多次完成軍内外有重大影響的批量傷、危重傷員的救治任務,将超聲心動圖技術(TTE/TEE)應用于危重症患者圍術期監測和評估,提高圍術期安全;對嬰幼兒、超高齡(最高記錄103歲)患者麻醉有豐富經驗。發表核心期刊、SCI論文十餘篇,參編《實用燒傷外科學》,參譯《戰傷外科學》、《美軍阿富汗伊拉克戰場戰傷案例集》等專著。承建的線開放課程《燒(創)傷的急救複蘇與麻醉管理》獲評聯勤保障部隊精品線上課程,參與線上開放課程《疼痛治療》、微課《野戰外科手術的實施》的制作。學術任職: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青年委員、重症與創傷麻醉學組成員;北京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燒傷專業委員會委員。
骨科醫學部
劉鐘陽,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國家香江學者,北京市科技新星,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獲得者。
專業方向:關節外科
以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别資助、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軍隊醫學青年培育項目等國家級、軍隊省部級課題9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300餘萬元。發表SCI論文3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受理PCT國際發明專利3項,授權軟體著作權2項,參譯專著1部。獲香江學者獎、全軍新兵軍事訓練傷防控研究任務先進個人、四有優秀文職人員。
科研方向:1、骨與軟組織(神經、血管等)缺損修複的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2、骨與神經再生修複材料的研發和臨床轉化研究;3、人工智能結合機器人輔助髋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臨床研究。
胸外科
李英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解放軍總醫院特需門診出診專家。
專業特長:擅長肺内磨玻璃結節的早期診斷及微創手術治療;肺癌以微創手術為核心的個體化綜合治療。肺癌、食管癌、縱隔惡性良性腫瘤的胸腔鏡微創外科治療。肺癌手術方式以單孔或單操作孔為主的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肺部磨玻璃結節術前CT引導下精準定位,術中精準微創手術切除。
學術相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SCI論文10餘篇。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委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醫學青年專家委員會 常委;擔任中國肺癌雜志(MEDLINE收錄)青年編委;臨床軍醫雜志編委(核心期刊);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核心期刊)青年編委。
放射科
張毅,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
從事醫學影像專業20餘年,對全身各系統X線、CT、MRI的影像診斷及鑒别診斷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胸、腹部及骨關節病變、創傷影像診斷。新冠疫情期間為中心發熱門診專家組成員。榮立三等功一次;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多篇SCI及統計源核心期刊論文;承擔及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參譯完成及在譯多部英文專著;擔任多項學術任職。
普通外科
郭豔豔,女,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普通外科主管護師。
第28屆中華護理内科專委會專家庫成員、中國抗癌協會惡性良性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院協會醫院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護理學會外科護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全軍重症監護專科護士、中華傷口造口失禁專科護士、北京護理學會靜療專科護士、國家中級營養師。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全軍醫學科技青年教育訓練護理項目1項、參與總醫院扶持基金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發表論文14篇,其中SCI5篇、護理部科研課題3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
溫馨提示:就診時,請攜帶既往就診病曆、檢查報告等。
四子王旗人民醫院
來源: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微信
編 輯:阿拉騰土拉古日
審 核:張文燕
供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轉載内容請标注來源 活力四子王旗(hlsz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