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民政部等21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是國家層面首個面向流動兒童群體專門制定的關愛保護政策檔案,填補了民生保障領域政策空白,推進流動兒童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聚焦流動兒童需求加強特殊關愛服務。
幾十年來改革難以突破的戶籍制度正式進入“消亡倒計時”!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戶籍制度的改革深入推進。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對今後5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全面落實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要求。“零門檻落戶”時代到來,人口自由流動已成大趨勢,人口變得越來越金貴,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就成為各大城市增長的密碼,變得更加搶手了,流動兒童關系着城市的未來。一個地方若能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創新與改革、在完善流動兒童福利服務上加快加大力度,便預示着這座城市将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廣東社群網整理了國家和廣東、廣州相關政策檔案和各地相關做法,以便讀者更好地了解“首個”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義,引發如何更好共築流動兒童溫暖港灣的思考。
【國家政策】
檔案:《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
時間:2024年8月
釋出主體:民政部等21部門
要點:國家層面首個面向流動兒童群體專門制定的關愛保護政策檔案,将有效推動加強對流動兒童的關愛保護。
1、兩個節點目标:
到2026年,流動兒童相關政策制度更加優化健全,關愛服務工作更加精準有效,重點領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兒童資訊台賬更加精準,基層基礎更加堅實牢固,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整體水準得到明顯提高。
到2035年,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關愛保護體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等優質,流動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權益得到全面保障。
一是首次将流動兒童群體納入國家關愛保護範圍。《行動方案》是國家層面首個面向流動兒童群體專門制定的關愛保護政策檔案,填補了民生保障領域政策空白,對于指導各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促進流動兒童在居住地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更好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首次明确了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的工作目标。《行動方案》明确了兩個時間節點和目标,到2026年,流動兒童相關政策制度更加優化健全,關愛服務工作更加精準有效,重點領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兒童資訊台賬更加精準,基層基礎更加堅實牢固,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整體水準得到明顯提高。到2035年,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關愛保護體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等優質,流動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權益得到全面保障。
三是首次部署開展流動兒童精準監測摸排工作。《行動方案》明确,将随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雙方或一方離開戶籍地,跨縣域異地居住或生活6個月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納入流動兒童監測摸排範圍。要求對監測摸排發現存在家庭生活困難、自身殘疾、監護缺失、流浪、心理和行為異常的流動兒童,以及主動提出救助幫扶需求的跨鄉鎮(街道)的流動兒童,建立重點關愛服務對象資訊台賬,定期走訪探視,加強關愛保護,保障其合法權益。
四是首次明确了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在權益保障方面,推動流動兒童與居住地兒童均等享有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在關愛服務方面,重點從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水準、提供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加強精神文化生活服務、開展城市融入服務4個次元加強對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關愛支援。
五是首次建立了《流動兒童在居住地享有關愛服務基礎清單》。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發展保障等6個方面梳理了19項流動兒童關愛服務具體内容。要求各地對照《基礎清單》制定并釋出本地區流動兒童享有關愛服務清單,明确具體服務對象、項目、内容等,覆寫範圍和實作程度不得低于《基礎清單》要求,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财政狀況等因素進行動态調整,及時修訂釋出。要求各地加強對清單的宣傳解讀,使流動兒童家庭能夠更充分了解具體内容,更好享受政策紅利。
【廣東政策】
檔案:廣東省兒童發展規劃(2021—2030年)
時間:2021年12月
釋出主體:廣東省人民政府
要點:從七大發展領域制定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其中,在“兒童與健康”領域,加強對孤兒、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在“兒童與教育”領域,進一步完善跨區域就業人員随遷子女就學政策,推動實作平等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確定符合條件的随遷子女順利在流入地參加聯考。在“兒童與福利”領域,為達到流動兒童服務機制更加健全的目标,要加強兒童動态管理和分類保障,完善流動兒童服務機制,健全以社群為依托、面向流動兒童家庭的管理和服務網絡,促進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社群融入。
【廣州政策】
檔案:《關于做好來穗人員随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通知》
時間: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釋出主體:廣州市教育局
要點:1、不再統一明确原《實施意見》中“在申請區所在地連續居住并在我市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其中一個險種)滿5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居住證持證人的随遷子女”作為統籌安排學位對象,調整為由各區結合實際明确相關保障性入學對象或條件。
2、增加了“自2024年起,各區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總數原則上不超過當年轄内在讀随遷子女總數的50%”,指導、督促各區辦好辦強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為随遷子女提供更多的公辦學校學位,在民辦學校就讀的随遷子女占轄内在讀随遷子女總數的比例不高于50%。
3、進一步強調國家關于随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兩為主、兩納入、一依據”的政策,增加了各區為有需要自主報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随遷子女提供指引的要求,做好随遷子女在流入地入學工作。
檔案:《廣州市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3年1月30日起實施
釋出主體:廣州市教育局
要點:
1、具有我市三年國中完整學籍且具備下列居住證明之一的非廣州市戶籍國中畢業生,可報考我市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1)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持有在廣州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廣東省居住證》;(2)父母一方、其他監護人或考生本人持有在廣州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内的《港澳居民居住證》或《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不符合以上條件,但具有我市國中學籍的非廣州市戶籍畢業生,可報考我市民辦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
2、省、市屬和各區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顧的非廣州市戶籍國中畢業生的計劃為該校當年招生計劃的8%至18%。
【各地做法】
廣東:“多元夢想課堂”提升流動兒童藝術素養
2024年8月,廣東省民政廳在汕頭、韶關、江門、陽江、肇慶、清遠6個地市開展“牽手行動”。其中,“多元夢想課堂”關愛服務品牌項目主要在江門開展,由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将為超過1000名6-12歲的流動兒童、困境兒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兒童群體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藝術學習課程,内容包括音樂類、美術類、舞蹈類、STEAM創客等,讓兒童獲得藝術啟蒙提升美學修養成長為自信、善于表達和富有創造力的人。
廣州:各區共築來穗兒童關愛網
2024年9月,廣州市困境、流動和留守兒童心理援助試點項目啟動,為廣州市未保中心連續十九年開展的“中秋圓夢行動”品牌的子項目,旨在為全市困境、流動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提供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服務内容主要包括邀請專家為有需求的困境、流動和留守兒童提供專業心理咨詢和個案服務,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風險快速評估技巧、危機情況處置等内容開展重點宣教活動。邀請專家錄制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危機個案的發現與處置為内容的賦能系列小課程等。
白雲區——
白雲區來穗人員占全區實有人口的四分之三。近年來,白雲區打造“樂融白雲”品牌,關聯多部門資源力量,推出一系列品質化服務活動和項目,幫助來穗人員更加主動融入白雲、圓夢白雲。其中,“樂融白雲·小候鳥”作為“樂融白雲”的子品牌,主要為來穗“小候鳥”們提供包括安全守護(例如消防安全、預防溺水、應急救援、禁毒法治宣傳等主題)、教育幫扶(例如為來穗兒童免費提供課業輔導、科學實驗、文體教育訓練等教育服務)、親子夏令營、紅色研學、非遺文化體驗等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豐富充實的關愛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給來穗兒童帶去溫暖,營造關心關愛流動人員及其子女的良好氛圍,推動來穗人員融合關愛理念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提高流動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進而真正融入城市、參與共建城市。
海珠區——
2021年,第八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愛無限·心關愛”助力健康中國——共築成長路,流動兒童心理支援項目,以提升黃埔古村外來務工家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質、改善心理健康問題為立足點,以家庭教育為輔,校園社群為依托,逐漸完善其成長環境,促進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增城區——
自2023年5月以來,增城區新塘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結合來穗兒童需求,通過“新”系候鳥七大服務闆塊:候鳥E家(建立智慧未成年人保護雲系統)、候鳥相伴(搭建來穗親子溝通平台)、候鳥課堂(借助新塘鎮智慧社工站圖書室,給孩子搭建文化浸潤的學習平台)、候鳥蓄能(組織安全教育類活動和主題宣講)、法護候鳥(定期開展法律宣講主題活動以及法律法規講座)、候鳥心語(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護“XIN”隊(組建一支護“新”志願者隊伍,定期對轄區内來穗兒童提供關愛服務),開展多元度多層次精準化高品質服務。同時,未保站更新打造來穗兒童娛樂教育服務場所,分别設定候鳥守護之家、候鳥智慧城堡、候鳥童心樂園、候鳥心靈驿站等四大功能區域,讓兒童及父母感受到社群接納、包容、支援的氛圍。
天河區——
2024年3月,在廣州市民政局的指導下,廣州市志願者協會啟動了2024年學雷鋒月系列活動,其中,在天河區,将城中村治理與來穗兒童公益服務相結合,為來穗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興趣課堂與親子互動活動,打造來穗兒童友好成長空間。
番禺區——
2021年啟動的“童夢同築”關愛困境流動兒童服務計劃,通過積極探索“社工+義工+本地兒童”服務模式,開展英語趣味學習和兒童安全教育活動,促進本土與流動兒童融合,搭建共融兒童社會支援網絡;開展學業支援服務,提升困境流動兒童的學習能力;關注困境流動兒童安全問題,提升其安全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促進困境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
南沙區——
2024年6月,“南沙區流動兒童家庭保護項目”啟動,在南沙區進行試點,推廣兒童為中心的工作方法,提升流動兒童家庭保護品質,為其提供高品質的家庭服務和情感支援。
杭州:全省首推十個鎮街觀測點關愛服務流動兒童
2024年5月,杭州市流動兒童關愛服務十個鎮街觀測點正式釋出。這十個觀測點為全省首發,設定于流動兒童相對集中的鄉鎮(街道),以所在鎮街未成年人保護站為服務陣地,進一步掌握轄區流動兒童底數和涉及兒童全面發展的各方面,落實各項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共享基本公共服務、關聯部門參與。
上海長甯北新泾街:線上+線下+慈善幫扶
線上上,北新泾街道未保站對流動兒童進行簡單排摸和救助,通過線上“社群雲”讓孩子們的聲音可以被聽見,他們的需求能夠被關注。線上下,“馨守護”救助顧問、兒童主任如同親人般,邁開“鐵腳闆”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困惑和難題。“家-校-社-醫”定期關聯,確定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堅實而有力。同時,未保站成立“慈善聯盟體”,推出“為愛聯盟”計劃,吸納更多愛心企業和人士融入慈善幫扶中去,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援。
上海長甯天山路街:五項行動提升流動兒童關愛服務
天山路街道通過固本強基行動、精神提升行動、精準幫扶行動、監護提質行動、安全防護行動等五項行動促進流動兒童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其中,釋出《天山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關愛地圖》,推出“春之新巢”活動,組織流動兒童及家長參觀轄區未保站、兒童服務點位;推出“夏之舞動”系列暑期活動,圍繞“紅光引領、藍光成長、綠光志願、橙光治理、白光護航”五大主題,向流動兒童開放并吸引流動兒童和家庭參與;推出“秋之成長”主題活動,依托“T3家長課堂”品牌,開展流動兒童家長課堂,“T3星耀團”品牌組織流動兒童參與自導自演兒童劇;推出“冬之展望”冬令營活動,來自長甯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專業老師引導孩子們用“遊戲”打敗“遊戲”,預防網瘾。
昆明嵩明縣楊橋街:十項關愛行動服務流動兒童
楊橋街道是典型的外來人口流入區域。近年來,嵩明縣楊橋街道把流動兒童管理服務作為重點關注的民生課題之一,以“社群+社工+社會組織+社群志願者+社群公益慈善力量”五社關聯,為轄區流動兒童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并推出包括成立2個街道+12個社群流動兒童之家、設立“七彩童行”專項關愛基金、開展《家庭教育促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宣講、開展“三封信活動”、開展流動兒童與家人的共同閱讀互動遊戲團隊表演等親子活動、舉辦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主題聯誼活動、開展免費理發體檢暑期公益課堂等志願服務活動等“童行有你十項關愛行動”。
在日常活動中,社工引導流動兒童探訪社群内的孤寡老人,提供為老服務。街道以公開招募、遴選的方式組建“童行有你議事會”。議事會共有流動兒童代表9名,他們從兒童視角出發,提出社群議題、商讨解決措施、制訂行動計劃,有效促進社群治理主體多元化。
山東威海環翠區:“多元一體”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服務機制
通過完善政府主導、部門關聯、政社協同、志願參與的模式,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積極探索流動兒童縣域關愛保護服務生态建設,形成了“多元一體”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服務機制,創新了多元參與的流動兒童服務生态建設,成為2021年度山東省民政工作優秀創新案例。其中,“希望樂園”流動兒童項目,被選為團中央全國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示範項目,成為服務流動兒童的示範性志願服務項目。
山東濟南曆下區東關街:“六位一體”流動兒童關愛體系
街道依托社工站全面摸排8個社群的流動兒童整體情況的基礎上,以“社群+社工+社會組織+社群志願者+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為支撐,組建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隊伍,形成全人成長、城市探索、家庭賦能、社群融入、學校支援、政策倡導“六位一體”關愛體系。
街道打造了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流動兒童服務陣地,探索出“益童護航”特色品牌和“123N”【即1個平台,2大特色項目(“睦家童樂”家庭支援項目,“益路童行”全人成長項目),3個支撐(政策找人、資源整合、人才賦能),N個服務專案】工作機制。
編輯:廣東社群網·共建灣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