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先行 中國專家攜手共建全民皮膚健康屏障

科普先行 中國專家攜手共建全民皮膚健康屏障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8日電(記者 陳靜)如何将疾病和醫學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播給更多的人?科普教育活動與圖書都是重要途徑。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崔勇教授18日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學科普不僅能夠幫助患者在求醫路上“少走彎路”,也能防病于未然。醫生作為專業人士,除了提供規範的診斷、治療外,還應當主動承擔起為公衆進行健康科普的責任。相信在科普能力提升行動的組織下,醫生的科普能力也将得到進一步錘煉,皮膚病科普隊伍将進一步壯大,進而推動大陸全民皮膚健康素養的不斷提升。

科普先行 中國專家攜手共建全民皮膚健康屏障

記者在此間采訪中獲悉,《皮膚健康三年行動》的“科普能力提升行動”闆塊啟動,由全國近百位優秀的皮膚科專家組成的科普團隊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系列的科普專題患教,在特别的科普活動日、疾病日走到公衆中,提升科普宣教的效果。

與此同時,皮膚專家科普團隊将通過專題播講活動,打造标杆科普欄目,讓科普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此外,皮膚專家科普團隊将共同打造特應性皮炎的科普圖書《特應性皮炎365問》,通過全面、專業的科普内容和新穎、有趣的插畫形式,從患病、就診、治療、慢病管理、吃穿住行生活百科等不同角度,系統地為公衆和患者展現特應性皮炎的“千人千面”。

《皮膚健康三年行動》緊抓“三個面向”,将皮膚健康工作拓展至各個領域與次元。不僅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患者群體,也面向基層醫生。談及醫療下沉的具體落實舉措,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委高興華教授介紹,高水準專家基層行作為《皮膚健康三年行動》中的重要公益項目,通過組織高水準專家團隊帶隊下訪、深入基層,在基層醫院開展教學查房、學科建設、送醫送藥、義診等活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以提升基層醫生的皮膚病診療能力,普及皮膚健康知識,助力實作健康中國2030目标。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遇到過不少前來就診的患者,由于通過短視訊或者公衆号文章了解到一些診療資訊,例如特定藥膏治療自己的皮膚問題‘有奇效’,便自行購買并使用,結果不但沒治好,反而越來越嚴重。”崔勇教授介紹,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器官,醫生理應扛起醫學科普“大旗”,為公衆提供及時、權威的科普,幫助患者避免求醫路上的“曲折”。

在采訪中,崔勇教授特别向記者介紹了特應性皮炎。從嬰幼兒到老年患者,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深受其擾。患者長期遭受劇烈瘙癢、嚴重皮損、睡眠中斷等疾病困擾,影響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

由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發病緣由受多因素影響,特應性皮炎的“形象”變幻不定,但從本質上講,它的發病與免疫系統相關。崔勇教授解釋,對因治療是實作特應性皮炎治療目标的關鍵手段,目前已經有很多創新藥物(如生物制劑和小分子藥物)被國内外多個權威指南推薦,可以精準靶向作用于2型發炎,抑制特應性皮炎的核心驅動因子IL-4和IL-13,幫助患者有效實作“對因治療”。另外,生物制劑由于積累了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和真實世界使用經驗 ,已被納入醫保報帳範疇,為患者長期用藥提供了保障。

特應性皮炎屬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并充分考量和平衡治療方案的效果以及長期安全性,避免陷入複發困境。專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做好科學護膚,保持心理健康,在“持久戰”中逐漸建立皮膚的“新生态”。

科普先行 中國專家攜手共建全民皮膚健康屏障

“目前,新型靶向療法等創新的治療方案發展起來,對于特應性皮炎等皮膚病的治療起到了突破性的效果。”高興華教授介紹,醫學創新的同時,也“敦促”基層醫療機構不斷提高診療能力和服務水準,幫助更多患者進行規範診療,提高生活品質。然而,醫療技術的普及仍存在地區差異性大,經濟欠發達、偏遠地區亟待提高等特點,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情況在基層尤為明顯。

科普先行 中國專家攜手共建全民皮膚健康屏障

相關跨國企業特藥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麗娟在此間表示,企業長期關注慢性皮膚疾病領域的疾病科普、患者關愛、醫患交流、基層醫生培養等領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未來,該企業将在科普能力提升行動中繼續發揮自身在科研平台、醫藥創新等方面的優勢,支援政府、權威專家學者、公益機構等合作夥伴,在特應性皮炎等2型發炎性皮膚病和免疫疾病領域繼續深耕,滿足更多患者的健康需求,切實幫助患者實作長期規範管理疾病的目标。(完)

編輯:陳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