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若問:乾隆所有後妃中誰的出身最高?

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孝賢皇後沙濟富察氏,沙濟富察氏的确實出身十分高貴,從康熙朝開始孝賢皇後的祖父米思翰(入旗的始祖是旺吉努,旺吉努族孫女是太祖皇帝第二位大妃)、父親李榮保、伯父馬齊、伯父馬武與伯父馬斯喀都位極人臣,正因為如此孝賢皇後的娘家在大清第一次出現權力高峰時期,而這還不算是旺吉努家族最顯赫的時期。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不過在雍正朝時期,沙濟富察氏一族已經成為十分顯赫的家族,絲毫不遜色赫舍裡氏家族、佟佳氏一族、鈕祜祿氏家族。因為孝賢皇後的伯父馬齊,是雍正十分信任的大學士,将馬齊的侄女選為弘曆的嫡福晉,雍正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而曆史的結果證明,雍正的選擇是正确的。

孝賢皇後的娘家不僅讓弘曆徹底坐穩皇位,而且娘家人在乾隆一朝出了多位戰功赫赫的大将,尤其是傅恒父子無人是最為顯赫的一個分支。

除了孝賢皇後外,出身顯赫世家的還有順貴人(原為順妃,榮寵一時)與誠嫔二人,皆是出身弘毅公家族,康熙嶽父遏必隆的後代。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若是論出身的話,順貴人與誠嫔絲毫不遜色孝賢皇後,甚至比孝賢皇後出身還要顯赫,畢竟她們是開國功臣額亦都與太祖第四女穆庫什公主的後代。

然而到了雍正朝、乾隆朝,鈕祜祿氏家族雖然還是勳貴世家,但是在雍正與乾隆兩朝時已經沒有富察氏一族重要,得器重。後妃在後宮的地位向來與娘家是聯系在一起的,娘家在朝中的地位直接關系後妃在皇上的寵愛程度與位份。

順貴人與誠嫔,便是很好的證明。

畢竟在康熙一朝時,單遏必隆便由三女(出一位皇後一位貴妃,姐妹二人都曾成為後宮之主管理六宮)入宮嫁給康熙。

而乾隆所有後妃中,還有比順貴人與誠嫔更慘的後妃,明明出身顯赫世家,卻因為娘家而受到乾隆的冷落,由貴人降成了常在,而且居于常在之位上長達47年之久。死後被葬入了裕陵妃園寝中,最後一排很不顯眼的位置。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01

雍正十一年,鄂貴人西林覺羅氏出生,而鄂貴人出生的時候恰好是其家族最為顯赫的時候。

西林覺羅氏的父親鄂敏(鄂樂舜)做到了浙江巡撫的位置上,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其實真正讓西林覺羅氏家族崛起的并非鄂貴人的父親鄂敏,而是鄂貴人的叔祖鄂爾泰,鄂敏之是以能夠平步青雲,其實跟叔叔鄂爾泰有分不開的關系。

鄂爾泰的先祖是在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歸順大清的(後金),被太祖皇帝授予世管佐領的世職。

隻是在雍正朝之前,西林覺羅氏家族隻能算是中等的官宦世家:

鄂敏的曾祖父圖彥圖坐到了戶部郎中的位置上

鄂敏的祖父鄂拜坐到了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上

至于鄂敏的父親鄂臨泰,是鄂拜第三子,位至内閣中書

而鄂敏的叔叔鄂爾泰,是鄂拜第四子,在康熙一朝時僅坐到了内務府員外郎的位置上。而康熙六十年時鄂爾泰已經41歲,是以鄂爾泰對自己的前途十分悲觀。此時的鄂爾泰,也沒想到自己會有出将入相的機會。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雍正帝繼位後,鄂爾泰的人生徹底發生了改變:

雍正元年,鄂爾泰奉命前往雲南任鄉試副考官,後被直接提拔為江蘇布政使。看過《雍正王朝》的應該知道雍正寵臣李衛曾任布政使一職,布政使是從二品大員,從一個小小的員外郎坐到布政使的位置上,鄂爾泰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

雍正四年時,鄂爾泰已經任雲貴總督,負責改土歸流。

新帝登基僅四年的時間,鄂爾泰便成為封疆大吏,可想而知雍正對鄂爾泰不僅寵信而且十分器重。也難怪,鄂爾泰會成為雍正朝三大寵臣之一(還有李衛與田文鏡)。

等雍正十年鄂爾泰終于傳回京城,不僅入閣拜相,而且反超一直在京城陪伴雍正身邊的張廷玉,成為首輔。且因為改土歸流的功勞而被晉封為伯爵,可想而知鄂爾泰此時在朝中的地位已經不僅僅是位極人臣那麼簡單了。

畢竟鄂爾泰,是雍正最為寵信的心腹大臣。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是以在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重時,将鄂爾泰與張廷玉命為顧命大臣,輔佐皇四子弘曆登基。

而且雍正親口給了與鄂爾泰與張廷玉死後殊榮,讓二人去世後可以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是作為人臣最高的殊榮,若是能配享太廟便可以世代受人緬懷祭祀。

02

正是在鄂爾泰崛起的過程中,讓西林覺羅氏家族也徹底崛起,鄂爾泰的兄弟、子侄們大多入朝為官,姐妹、侄女、女兒們要麼嫁給宗室子弟,要麼嫁給勳貴功臣之家:

鄂敏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先後任庶吉士、編修、知府、布政使,最終坐到了巡撫的位置上;

而鄂敏的親姐妹,也就是鄂爾泰的侄女,則是嫁給了和碩賢怡親王胤祥的第四個兒子、嫡福晉兆佳氏所生、多羅甯郡王弘晈為妻;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鄂爾泰的侄兒鄂昌,在雍正朝時便任布政使、巡撫等職,乾隆朝時做到了陝甘總督的位置上;

至于鄂爾泰親生的六個兒子,更是個個不簡單:

其長子鄂容安,位至兩江總督

其次子鄂實,則是先後任二等侍衛、頭等侍衛、蒙古正紅旗副都統、滿洲鑲藍旗副都統、參贊大臣等職,最終死在了黑水營的戰場上。娶乾隆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的姐妹為妻,也就是說乾隆跟鄂實還是連襟。

其三子鄂弼,則是娶了開國五大功臣之一費英東的直系後裔、信勇公哈達哈的女兒瓜爾佳氏為妻。而鄂弼的女兒西林覺羅氏,則是被乾隆皇帝許配給了愉貴妃珂裡葉特氏所生的五阿哥永琪為嫡福晉。永琪嫡福晉為永琪僅生一子,而且沒多久便夭折了。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其四子鄂甯,則是娶了雲貴總督海望的女兒,而海望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康熙幼子胤祕為嫡福晉

其五子鄂谟娶武英殿大學士邁柱的孫女為妻(邁柱的女兒嫁給了鄂谟的父親鄂爾泰)

其六子鄂忻則是娶了康熙十六子胤祿的女兒愛新覺羅氏為妻

乾隆皇帝登基後,最起碼在乾隆十年之前,對鄂爾泰與張廷玉兩位兩位老臣十分重視。二人仍舊是位極人臣的存在,雍正朝時,鄂爾泰大部分時間不在京城,是以與張廷玉即便是不和,也可基本忽律二人之間的黨争。

但是乾隆朝不同,鄂爾泰與張廷玉都在京城,在朝中為官。

鄂爾泰是滿臣,而張廷玉是漢臣,二人分庭抗禮,誰也不肯讓誰。

是以在乾隆的朝堂上,便形成了“鄂黨”與“張黨”。

朝中的滿人官員大多以鄂爾泰為首,而漢人官員則是依附張廷玉。

鄂張黨争,在乾隆朝愈演愈烈。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乾隆作為一國之君,又怎麼會允許黨争威脅皇權呢?

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巡撫鄂敏的女兒、鄂爾泰的侄孫女通過八旗選秀入宮,乾隆十年成為乾隆後妃。

03

作為出身如此顯赫世家的秀女,西林覺羅氏自然入宮便是貴人,被封為鄂貴人。

(下文中将鄂貴人稱呼為西林覺羅氏)

或許連西林覺羅氏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雖然一開始入宮便是貴人,但僅此而已。因為在西林覺羅氏入宮之前,乾隆便決定除掉鄂張黨争,而且在西林覺羅氏入宮這年,其叔祖鄂爾泰病逝。

作為曆經三朝的老臣,乾隆還是給了鄂爾泰死後尊榮,不僅贈與其谥号“文端”,配享太廟,而且入祀賢良祠。這對于臣子而言,已經是最高的殊榮。

乾隆十三年的時候,西林覺羅氏已經被降為常在,而且在後宮的地位已經排在了揆常在、衆常在之後,居于常在之末。對于顯赫世家出身的西林覺羅氏來說,位居常在之末着實“委屈”。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若是西林覺羅氏能早出生十多年的話,位居妃位、貴妃之位都不是不可能的。畢竟乾隆初年,鄂爾泰是乾隆顧命大臣,西林覺羅氏家族正處于巅峰時期。

然而曆史并不能假設,隻能惋惜。

而這對于西林覺羅氏而言,還僅僅隻是一個開始,西林覺羅氏被降為常在後再也沒有恢複貴人之位,在常在之位上長達47年的時間。一直到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封為皇太子時,西林覺羅氏才被象征性地晉封為貴人。

而西林覺羅氏的父親鄂敏,則是在乾隆二十年左右,被乾隆賜自盡。

而鄂敏之是以被賜自盡,也是鄂敏咎由自取,竟然仗着家族的權勢向鹽商們索取白銀。若是鄂爾泰不死的話,乾隆并未着手開始處理鄂張黨争的事情,即便是鄂敏獲罪也不至于被直接賜死。但鄂敏卻沒有意識到,在叔叔鄂爾泰病逝後,家族便在開始沒落。

若能安分守己的話,或許能善始善終。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但鄂敏顯然沒有意識到乾隆對西林覺羅氏家族真正的态度,結果自掘墳墓。

父親獲罪被賜自盡,對于備受乾隆冷落的西林覺羅氏來說,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反而會因為父親獲罪的緣故,在後宮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想要恢複貴人的位份,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鄂敏之是以被賜死,跟自己沒有安分守己有關,但其實最主要還是因為乾隆在有意削弱西林覺羅氏在朝中的勢力。

雖然鄂爾泰已死,但是鄂張黨争卻沒有結束,因為西林覺羅氏家族在朝中的勢力還非常大。

為了徹底結束鄂張黨争,鄂爾泰去世後,乾隆便百般為難張廷玉,乾隆十三年張廷玉祈求退休,乾隆并沒有答應;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再次祈求退休,此次乾隆答允,但是因張廷玉沒有親自謝恩乾隆大怒,而問罪張廷玉,張廷玉被削掉伯爵爵位。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乾隆十五年皇長子永璜剛剛病逝,張廷玉便再次請求退休,張廷玉是永璜的老師。永璜剛去世,張廷玉便想要回鄉養老,此舉再次惹怒乾隆皇帝,乾隆下旨取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返鄉養老。結果沒多久,張廷玉便因為朱荃案受到牽連,在京城的宅子被朝廷收了回去。

而且,張廷玉除了将曆年朝廷賞賜的物品外,還上交二十萬兩銀子。

就這樣,張廷玉在心驚膽戰中活到了乾隆二十年,乾隆二十年三月病逝,終年84歲。

雖然乾隆想要結束鄂張黨争,處處為難張廷玉,但最終還是給了張廷玉死後殊榮,讓其配享太廟

在處處為難張廷玉的同時,鄂黨自然也是乾隆皇帝的眼中釘。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果然乾隆二十年左右,乾隆發動胡中藻案。胡中藻是鄂爾泰的門生,在《堅磨生詩鈔》一詩中有這樣一句:

“一把心腸論濁清。

乾隆認為胡中藻将“濁”字加在“清”字之前,便是對朝廷有怨言。

乾隆二十年,胡中藻被斬首。

而已經去世十年之久的鄂爾泰,其牌位被撤出賢良祠。

受此案牽連的,還有鄂爾泰的侄兒鄂昌,因《塞上吟》一詩中有将蒙古人稱之為胡人,而被乾隆賜死。

自此,西林覺羅氏—鄂爾泰家族徹底沒落。

雖然鄂爾泰的兩個兒子鄂容安與鄂實都是戰死沙場,得以善始善終,但已經不能阻擋西林覺羅氏家族的沒落。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便是在家族沒落的過程中,西林覺羅氏在宮裡孤獨餘生。

結語

嘉慶帝登基後,西林覺羅氏被稱為鄂太貴人。

嘉慶元年,西林覺羅氏已經入宮55年之久,其在存的乾隆後妃中,西林覺羅氏的資曆僅次于婉貴妃陳氏。

在嘉慶十二年婉貴妃陳氏病逝後,西林覺羅氏曾親自前往靜安莊總别婉貴妃。

婉貴妃陳氏之是以能居貴妃之位,不是因為她得寵,而是因為她是陪伴乾隆時間最長的妃嫔,雍正五年入府為侍妾格格,之後便一直陪伴乾隆身邊。因為不得寵,一生無所出,而且在乾隆五十九年時被晉封為婉妃;嘉慶六年時被嘉慶帝尊為婉貴太妃。

或許正因為西林覺羅氏與婉貴妃都是同命相連,不得寵無所出,是以在後宮中成為相依為命的閨蜜吧。婉貴妃之是以能夠92歲長壽而終,其實跟她不争不搶的性格也有關系,而西林覺羅氏跟自己的閨蜜一樣的心性,是以也得以長壽而終。

乾隆後妃鄂貴人,出身顯赫,卻居常在之位47年,鄂張黨争的結果

不過在閨蜜病逝後的次年,孤獨的西林覺羅氏也病逝了,終年76歲。

西林覺羅氏是嘉慶朝之前被冊封為乾隆後妃中,最後一位病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