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楠
“以前缺錢的時候,這家借完那家借。現在有了‘村級金融官’,能夠快捷地辦理貸款。用錢友善,利息也不高,真是太棒了!”近日,饒陽縣大尹村鎮高村村民王金庫看着正在建設的5座蕃茄種植大棚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為打造更加便民快捷,推薦審批流程短、時限短的信貸新機制,饒陽縣依托“黨建+信用+金融”成功經驗,探索形成了“村級金融官”惠農新架構,進一步深化了“黨建+信用+金融”惠農模式,把金融服務延伸到基層的“最末梢”,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間地頭,賦能鄉村振興。
村幹部變身“貸款業務推廣員”
大尹村鎮吾固村的“村級金融官”劉亞隊說:“相比以前傳統的信貸模式,通過我們辦理的貸款流程更短、下款更快,非常友善,更貼近有貸款需求的農戶。”
饒陽縣制定出台了《實施“村級金融官”工作方案》,成立了“村級金融官”上司小組,明确了“村級金融官”的聘任條件和工作職責,承擔起落實金融政策宣傳、農戶資訊采集、推動農戶融資、優化農村金融環境的重任。該縣按照“政治素質好、有事業心、能力突出、熟悉農村”的要求,每個行政村“兩委”班子中明确一名人員兼任本村“村級金融官”,負責本村金融服務工作。“村級金融官”由村幹部擔任,把有貸款需求、有還款能力、信用狀況良好的村民通過e推客小程式推薦到中國農業銀行。銀行根據推薦名單,主動上門調查,對符合條件的村民及時發放貸款。對于農村百姓來說,真正實作了“足不出戶”就能申請貸款,還可以享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價格;對于銀行機構來說,拓寬了獲客管道,增加了風險管理手段;對于村幹部來說,增加了服務村民的手段,幫助老百姓拿到了低利率、高效率的貸款。
“村級金融官”模式将農村金融服務分工到人、責任到人,充實了基層金融服務人才隊伍,填補了村級金融服務的工作“盲點”。饒陽縣還将“村級金融官”推薦貸款的筆數金額,以及在普惠金融政策宣傳、防騙反詐工作預防等方面的成效等納入年度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在年終績效補貼發放上給予适當傾斜,并作為所在村黨支部和個人評優評先、推薦各級“兩代表一委員”的重要參考。
打通基層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咱們這期夜校的主題是辨識假投資的陷阱……”近日,一場“金融夜校”在饒陽縣五公鎮鄒村村民活動廣場開講,講課的是“村級金融官”趙大雄,村民圍坐在一起,聽得很認真。
“村級金融官”不僅是“貸款業務推廣員”,是基層金融政策的“宣傳員”、金融工作的“指導員”,還是服務群衆的“辦事員”、金融風險的“防控員”。他們通過廣播喇叭、村内宣傳欄、村民大會、入戶走訪等管道和方式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推廣,向廣大村民普及防範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金融領域違法犯罪行為的金融知識,配合開展不良貸款清收,摧毀“逃廢銀行債”“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行為生存土壤,提升村民金融認知水準,維護群衆财産安全。
針對部分農村群衆金融意識薄弱、金融參與度較低的情況,饒陽縣依托“村級金融官”黨組織政治優勢,積極開展“村級金融官”教育訓練工作,全力打造一支懂金融、會金融的基層金融服務隊伍。“村級金融官”沉下去解讀政策讓群衆“知天氣”,精準施策讓制度“接地氣”,聯起來創新攻關讓黨建“聚人氣”。
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村級金融官”是饒陽縣“黨建+信用+金融”模式下的重要政策補充。對暫時達不到信用村建設标準、享受不到信用村信使用者優惠金融政策的,“村級金融官”可以擔當為村民推薦貸款的“業務員”,進一步擴大了“黨建+信用+金融”惠農模式覆寫面,實作“兩條腿走路”,并主動征集、及時回報村民提出的金融問題及建議,為進一步金融創新提供方向和動力。
“村級金融官”和村“兩委”幹部組成“資訊采集隊”,采集整理村内農戶資訊,形成本村農戶基礎資訊“資料庫”,為農戶建立信用檔案,由傳統的抵押擔保貸款,逐漸向數字化、資訊化融資模式轉變。建立村民信用檔案,讓“窮可貸、富可貸,不講信用不能貸”的觀念深入民心,“守信光榮、失信可恥”“信用有價”成為全民共識。
“村級金融官”的工作讓群衆看到了黨員幹部一心為公、全心為民的職責擔當,群衆通過“村級金融官”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多人主動找“村級金融官”談工作、談打算、想辦法,幹群之間建立起了密切聯系的“金紐帶”,村幹部威信得到明顯提高。
“村級金融官”政策實施以來,饒陽縣共計聘任197名“金融村主任”,向農業銀行累計推薦貸款879筆,涉及157個村,推薦貸款金額3.58億元,授信478筆2.09億元,有效地解決了農戶貸款需求。“村級金融官”協助辦理金融服務模式成效明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從“黨建+信用+金融”到“村級金融官”,饒陽縣在惠農模式上不斷創新,持續推出适合現代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全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為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