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乘聯會釋出了8月份的市場分析,狹義乘用車的産量為215.8萬輛,同比下滑3.7%,批發銷量為215.4萬輛,同比下滑3.9%,兩者相差4000輛左右,7月份這兩項的資料內插補點為1.7萬輛。此外,8月份零售銷量為190.5萬輛,和批發量的內插補點為24.9萬輛,稍高于8月份的24.5萬。
從整體上看,8月份的市場需求和産能的銜接更為理想,也有利于庫存的消化。資料顯示:1-8月廠商庫存下降15萬輛(去年同期下降4萬輛);總體乘用車國内管道庫存下降62萬輛(去年同期下降17萬輛)。
那麼8月份銷量榜單TOP10的廠商,庫存情況如何?
四個品牌減負,其中三個是合資品牌
如下圖所示,8月份銷量TOP10榜單中,比亞迪零售銷量達到379596輛,比批發量多出8742輛。要知道在7月份,其批發銷量是34.1萬輛,零售銷量是31.2萬輛,這也能看出比亞迪已經逐漸達成産銷的平衡狀态。
而除了比亞迪之外,另外三個“減負”的品牌是都是合資勢力,分别是在零售銷量榜名列第三的一汽大衆(12.8萬)、第五名的上汽大衆(10萬)、第十名的廣汽豐田(6.3萬)。其中減負程度最高的是上汽大衆,為1.5萬;最少的是一汽大衆,為0.2萬輛;廣汽豐田則為0.7萬輛。
結合7月份的資料來看,現階段合資品牌的主要政策傾稍顯保守,以減負為主,是以資料表現會有一定下滑。像一汽大衆、上汽大衆、一汽豐田8月批發量跌幅分别為16.7%、22.8%、20.7%,通過減量的方式幫助經銷商緩解庫存壓力。這點也在中汽協8月份的庫存報告中能看出,合資品牌系數下降30%,使得8月份庫存系數創下近兩年來的新低。
批發量大于零售的,都是海外發力?
接下來是批發量大于零售銷量的品牌,分别是零售銷量排第二的吉利(136184)、奇瑞汽車(110497)、長安汽車(97993)、上汽通用五菱(74593)、一汽豐田(71993)、特斯拉中國(63456)。這其中最特别的資料就是吉利和奇瑞,如果按照批發量,那奇瑞是達到204474輛,妥妥業界第二。要是按照零售量,那第二是吉利,但和批發量相比是收縮了4.5萬輛左右,奇瑞則相當于“腰斬”,排到第四位。
之是以出現這樣的內插補點,主要原因是在出口量。根據官方産銷海報資料,吉利汽車8月出口量是45045輛,奇瑞則為97866輛,說明二者在海外有一定的歡迎度。
而這一情況也反應在多個品牌身上,特斯拉是其中之一,8月6.3萬是國内,2.3萬是國外。另一個就是長城汽車,批發銷量是8.06萬,海外出口是4.04萬,占據了整體資料的近一半。
說實話,中國品牌能夠穩步開啟海外征程确實是好事,但國内市場也應該要守住才行。
至于其他品牌。長安汽車批發量和零售銷量的內插補點是1.3萬,一汽豐田是0.2萬輛,考慮到二者龐大的銷售網絡體系,也屬于正常範疇。上汽通用五菱的話,其官方産銷快報中顯示批發量是8.4萬輛,和零售銷量也有接近1萬的內插補點。
總而言之,8月份的批發量和零售量的對比,或許會成為接下來的常态:合資品牌雖然會有所下滑,但強勢品牌在産銷和市場需求取得平衡的時候還是會穩住陣腳。而中國品牌頭部勢力海外出口占比會逐漸提升,但切忌讓海外出口成為國内銷量不如意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