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人在旅途

長慶橋印象

張耀宇·文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從西峰出發到長慶橋火車站,隻能乘坐市際中巴車,途徑甯縣,用時大約兩個多小時,不過在甯縣縣城班車上基本就空了,我擔心司機師傅因拉不上客人而就此停車不再前行,上車後特意沒有買票,說到了長慶橋站再付車費。中年油膩大叔用大嗓門吆喝着乘客,讓掃微信收款碼付費,我隻能裝作聽不見。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在甯縣停留大概半小時後,幸好又上來三位去長慶橋的乘客,司機師傅才發動中巴車,慢悠悠地駛出縣城。四十分鐘後,眼前出現一座十分壯觀的橋梁,在夕陽西下中格外顯眼。拿出手機拍照,無奈中巴車搖晃的厲害,沒有抓拍到一張好照片。這時車上隻剩下我和司機師傅,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司機師傅停下了車,不再往前開,并大聲吆喝說,前邊不遠黃色的房子就是長慶橋火車站,催促我付了車費後下車走過去。三天前下了火車去峰,一出站門口就有好幾輛中巴車在等待載客。看來汽車客運業務也不景氣,沒有再去争辯,付費下車後,站在路邊向西望去,這個角度是拍攝長慶橋最佳位置,看來壞事有時候也能變好事,在路邊空曠處放下行李,拿起手機爬上土坎,拍攝到了滿意的照片。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長慶橋,是一座修建于1959年跨越泾河、連接配接陝西省長武縣和甘肅省慶陽市的石拱大橋。因這座橋而得名的長慶橋鎮,地處慶陽市行政區域的最南端,這裡地勢平坦、川道開闊、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灌溉條件優越,是慶陽南下關中、西進蘭州的交通咽喉。泾河流淌下來,到這裡,轉一個大彎,沖積出了一片肥沃的川地,這裡叫長慶橋。聽着十分吉祥,似乎是刻意起的,實際沒勞神。這裡是甘陝兩省的交界,為了發展經濟修了一座橋,橋的南邊一頭是長武,橋的北邊一頭叫慶陽,各取橋頭頭所在地名一個字,于是名字就有了。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下車前,中巴車司機告訴我說,長慶橋火車站六點才開門迎客,果不其然來到候車室鐵将軍把門,隻能坐在外邊的花池上等待,秋天的長慶橋火車站前廣場,滿目蕭條,叫不上名字的野草瘋長,微微發黃的枝葉在秋風中搖擺,諾大的一個火車站裡,人迹罕見,今年秋後雨水雨水多,廣場上鋪設的大理石縫隙間,野草也一根連一根地伸出了枝蔓。長慶橋客運業務的開通,對于促進慶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10月西平鐵路公司對長慶橋火車站進行現場查勘和以及2015年1月的現場考察,長慶橋火車站的相關設施已經配套到位,滿足開通條件 。2015年4月20日起,正式開行長慶橋-平涼7541次旅客列車。4月20日上午8時47分,随着7541次列車從長慶橋站出發,西平鐵路長慶橋火車站客運列車正式開通。至此,慶陽告别不通火車的曆史,慶陽人終于實作了在家門口乘坐火車出行的夙願。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我乘坐的 9663 次列車是長慶橋車站始發車,要到晚上八點才發車,終點站是蘭州市為每日對開,友善了沿途旅客出行。夜幕降臨的時候,有三三兩兩的乘客趕來,車站從業人員笑臉相迎,進站安檢程式一樣不少。人生就是一段漫長的旅途,我們坐一班班車,看一場場美麗的風景,沒有人應該陪自己到最後。茶涼了,就别再續,再續,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人走了,就别再留,再留,也不是原來的感覺。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長慶橋火車站注定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驿站,因其喜慶的站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在旅途|長慶橋印象·張耀宇·文

責任編輯:戎峰

圖檔攝影:張耀宇 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