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AI蘋果還是三折疊華為

選AI蘋果還是三折疊華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以往9月,整個科技圈都會關注蘋果的秋季新品釋出,手機廠商們即便想“秀肌肉”,也多會另擇吉日,以免和蘋果短兵相接。

但今年,華為選擇和蘋果“硬剛”。

蘋果宣布定檔于美西時間9月9日上午10點(即中原標準時間9月10日淩晨1點)釋出iPhone 16系列短短一周後,華為也官宣要在9月10日下午2點半釋出首款三折疊屏智能手機Mate XT非凡大師。

這不是華為首次在友商出新的正日子主動出擊。一年前,在OPPO“小折疊”旗艦手機Find N3 Flip面市兩個小時前,華為在官網以一封信的形式啟動了“先鋒計劃”,讓高端旗艦機Mate 60Pro“未發先售”,直接引爆“花粉”們的購機熱潮,線上官網的預訂量在當天逼近250萬台,幾天後,預訂規模更是突破千萬台,一機難求。

“花粉”王默在去年10月經朋友推薦入手了Mate 60RS非凡大師後,看到Mate XT非凡大師在華為商城啟動預約後,果斷報了名。截至9月10日下午産品釋出前,總預約人數已超340萬,王默預感自己搶不到了。

科技電子行業人士雷玮兩年前就見過三折疊屏概念機,“華為敢第一個拿出來量産銷售”,他贊歎華為的勇氣,但也指出了嘗鮮背後要付出的代價——産量少,成本高。

9月10日下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喊出Mate XT的價格,256GB、512GB、1TB版本的售價分别為19999元、21999元、23999元。華為創造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最高定價段。要知道,就在10個小時前,被視為全球高端旗艦“超級腕兒”的iPhone 16系列,其國行價位段是5999元至13999元。

“價格不是問題。”華北區域的手機管道商朱海認為,目前手機行業被诟病卷向了“微創新”,各家産品間并無太大差異化,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動辄超過三四十個月,手機廠商極其需要在旗艦産品上找到突破口。

身在觸達消費者的一線,朱海認為,不論是蘋果提前預告了會在iPhone 16系列中搭載Apple Intelligence,還是華為帶來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締造了最大屏、最薄的折疊屏紀錄,兩大巨頭同日競技背後,都想射出關鍵的一箭,擊中消費者的需求點。

蘋果“AI Phone”進中國要到2025年

雷玮過去多年都是隔着螢幕看蘋果公園和喬布斯劇院,兩天前,他坐上了飛往加州的航班,要現場觀看蘋果釋出最新款iPhone。

iPhone 16系列的外觀沒有太大變化,不少網友吐槽蘋果創新不足,但從Pro版的螢幕邊框,到全系的性能、影像體驗以及“拍照鍵”的增加,雷玮覺得這已經是蘋果近幾年推出的旗艦智能手機中變化最大的一個系列。

“iPhone外觀沿用多年,也是以形成了一個慣例:剛釋出時被唱衰,結果使用者該買還會買。”雷玮在海外也觀看了華為的三折疊屏手機釋出過程,他覺得這是完全不同形态的兩類産品。

Counterpoint進階分析師張萌萌認為,作為直屏旗艦,iPhone16系列面向的是中高階智能手機使用者,相比硬體的更新,Apple Intelligence的場景落地才是最大亮點,通過釋出會的展示,得益于軟硬一體的生态優勢,她感覺蘋果的AI功能在應用場景中做得“很絲滑”。

蘋果CEO庫克在釋出會後通過社交媒體表示,iPhone 16系列為“最先進的iPhone”,通過搭載A18晶片,使裝置可以運作AI功能,并使用蘋果的私有雲計算基礎設施實作雲端運作。

與此前蘋果披露的并無二緻,目前iPhone的AI功能可以識别文本、圖檔等,進行文字梳理優化,表情自定義及文生圖,還包括相冊管理、行程規劃等,Siri也更了解自然語言,可以根據指令執行相關操作。

但令“果粉”遺憾的是,Apple Intelligence的上述功能,10月才能在美國進行測試,今年晚些時候雖會面向英國、加拿大、澳洲等英語國家上線本地化版本,但針對亞太地區的中文、日語版本,以及針對歐洲市場的法語、西班牙語版本,都需要等到2025年了。

不确定的AI落地時間表,讓蘋果迎來市場上兩極聲音。

華爾街分析師預計Apple Intelligence的加持,會讓沖擊2025年的旗艦機iPhone 16系列銷量有所提振。

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分析師也預期,AI化的iPhone基數在2024年底的基數有望增加到超1.25億台,因蘋果推出AI功能的時間和地區是分階段的,由此給其整體出貨量和收入帶來的增長也将在2025年及以後更加明顯。

相反,消費者大多诟病蘋果的大部分AI技術仍在準備階段,很難與谷歌、三星乃至國産智能手機廠商呈現的能力拉開距離,尤其針對中國區給出的AI技術上線時間是2025年,讓一些“果粉”選擇觀望等待。

Counterpoint研究副總監齊英楠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分析:“作為沖擊2025年的旗艦手機,iPhone 16系列面向中國市場要講的AI故事,還不算太晚。”他推斷蘋果可以合作的中國本土大模型廠商不會是單一選擇,為加速推進AI Phone在中國的落地,還要将支援AI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資料等做本地化規劃。

近兩天,地處西南區域的一位蘋果管道商才接到iPhone 16系列的陳列物料,她透露,考慮到消費者對AI元素的iPhone關注度高,全國各區域門店多在9月20日開售前搶備一些熱門款貨源。

不隻是線下管道門店在加緊備貨,在與京東、美團等線上平台合作的基礎上,蘋果的線下授權經銷商們還與快手電商合作,通過小時達服務的O2O模式來保銷量。

快手内部人士分析,蘋果也看到了華為等品牌在平台上的銷售增長,寄希望于拉動流量平台上的使用者,登入iPhone 16的專屬預約頁面下單購買産品。

華為将三折疊屏做成了奢侈品

與iPhone 16系列的AI隻是初步落地不同,華為自研的盤古大模型作為基座,通過支援“小藝”智能助手,已經在多個旗艦手機中落地,供“花粉”獲得AI生成式體驗。

9月10日下午,餘承東沒有在AI方面重點着墨,在半個小時的Mate XT釋出過程中,他偏重講述華為耗時5年在螢幕和鉸鍊這些核心技術上的突破。

三折疊屏要讓鉸鍊系統實作内外彎折,外折要抗拉伸,内折要抗擠壓,這種“互斥”是攔阻華為Mate XT量産的工藝難題。

Counterpoint進階分析師張萌萌稱,華為自2016年就開始在折疊屏技術上展開研發投入,在這一賽道上的長時間積累,讓它擁有了在高端市場打造差異化體驗的重要利器。

“由于增加了螢幕數量,需要更多的折疊動作來展開,這也對螢幕的折疊壽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機上遊供應鍊一廠商的負責人王華告訴經濟觀察網,這一設計也讓鉸鍊引入後增加了實體結構,進而加大産品損壞的風險。

當然,與折疊屏手機剛推出時消費者普遍擔心耐用性問題不同,經過5年的行業技術演變,“大多數制造商已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王華說,現在主流國産折疊屏手機宣傳的折疊壽命均在40萬次左右,即便按照每天折疊200次的頻率,也能穩妥用上5年。

餘承東介紹,在針對折疊屏手機面闆的兩種材料方案,即CPI(塑膠薄膜)與UTG(超薄玻璃)中,華為Mate XT的螢幕使用的是雙重抗沖擊結構的UTG。

距離華為三折疊屏新品釋出一周前,包括凱盛科技在内的材料廠商,京東方在内的螢幕廠商,以及東睦股份這樣的鉸鍊概念股都有不同程度的異動。

“已經變成了奢侈品。”一位身在手機終端上遊的顯示領域人士如此評價華為三折疊屏手機,差別于直闆機iPhone 16系列,Mate XT要切中的客群标簽十分明顯,高端商務或時尚人士。

餘承東總結,華為Mate XT的出現,可以讓消費者把電腦裝進口袋裡。

上述顯示領域人士也有折疊屏手機的使用體驗,不同于王默,他覺得很多折疊屏手機并沒有起到大屏的作用,以大部分視訊16:9的顯示比例看,展開橫屏看到的畫面大小幾乎一樣。

餘承東在釋出會上展示了Mate XT适用飛行中沉浸閱讀、大屏浏覽資訊等商旅、辦公場景,還強調了對小紅書、抖音等應用的折疊适配。雷玮确實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加入到了鴻蒙生态的“朋友圈”中,但他還是認為,當下折疊屏的軟體生态仍處于早期。

華為多專注于提升書本式折疊手機的顯示尺寸、降低折痕、增強耐用性以及延長電池續航。齊英楠從Mate XT中看到了華為在探索折疊屏手機方向上的更多可能性。

繼續閱讀